“三进”课程中英语读写课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4-01-25 20:14刘文婷
文教资料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三进案例分析教学策略

刘文婷

摘 要:“三进”课程是指中宣部组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简称“三进”)试点工作,对外语类高校和专业开展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培养一流外语人才方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是培养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的重要举措。但目前 “三进”课程的研究主要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语种翻译等方面展开,还未将其与英语读写课程的课堂教学结合进行研究。为了探索与丰富“三进”课程在英语学科教学的应用成效与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三进”课程中英语读写课程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三进” 英语读写课程 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高等教育正经历深刻的变革,其中“三进”课程的实施即是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进”课程试点工作,旨在培养一流的外语人才和国际交流者,以提高中国的全球影响力。然而,尽管“三进”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英语阅读和写作课程中,人们对如何实施“三进”课程仍然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开发一个教学设计框架,提高“三进”课程中英语阅读和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关于如何在“三进”课程中有效地教授英语阅读和写作课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调查、行动研究、观察和总结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以期为一线教师和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三进”课程的理论内涵与价值意义

“三进”课程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的教学活动,其理论内涵和价值意义丰富多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高等教育正经历深刻的变革,“三进”课程的实施即为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三进”课程也是培养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传播能力成为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三进”课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课堂和学生的思想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全球视野,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国际传播能力,为我国的国际交流和对外传播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2]

此外,“三进”课程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三进”课程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框架,即基于多维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框架,强调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策略的多样化、教学实践的多轮次,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参考。[3]不仅如此,“三进”课程也是推动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4]“三进”课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英语阅读和写作课程中,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技能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在全球舞台上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二、英语读写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英语读写课程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意义。对英语读写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供改进教学指导。[5]针对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重点通常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上,侧重单词、语法和篇章结构的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存在困难,如对长篇文本的理解、恰当的语法结构运用和思想的清晰表达等。因此,教师需要反思和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参与和思考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输出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6]因此,教师需要探索和应用形式上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项目学习、任务型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提供更多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此外,课堂评估也是英语读写课程中重要的一环。[7]传统的评估方式主要依靠考试和作业,注重对学生知识记忆和应用能力的测验。然而,这种评估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无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口头演讲、写作作品展示、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8]对英语读写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巧妙地应对这种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时间和资源的限制,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确保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关于“三进”课程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各语种翻译策略分析和鉴赏、课堂教学设计路径以及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融入其他通识课程的路径研究等方面展开的,几乎没有学者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进”课程中读写课程的教学设计框架进行研究。针对以上现状,本文将英语读写课程的现状分析与“三进”课程的理念联系起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试点工作,“三进”课程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进入高校、教材和课堂,对外语类高校和专业的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借鉴“三进”课程的理念,将其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拓宽其国际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将英语读写课程与“三进”课程的理念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并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推动英语读写课程的发展和创新。

三、基于“三进”课程的英语读写课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与文化自信

在进行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设计时,教师除了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相关内容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促进其文化自信的多维度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热点话题,启发他们思考国际关系、社会发展等问题,并通过对相关英语材料的阅读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时事和社会问题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主题展览、开展社区服务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9]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伟大实践,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自豪感。

(二)构建任务型教学场景

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构建真实的任务型教学场景是关键。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任务,如撰写公开信、参与模拟联合国会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些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其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学科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三进”课程相关的任务,如撰写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论文,或者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优越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政意识和文化自信。[10]

(三)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为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兴趣和学习需求,设定不同层次和难度的阅读和写作任务。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指导,如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提供写作指导和推荐语言学习应用工具等,帮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英语读写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我调节学习节奏和难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四)引导学生批判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文本的观点和论证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如写辩论性文章、评论、研究报告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11]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挖掘知识背后的深层含义并加以应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三进”课程的重要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语言使用规范和交际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项目、跨文化交流活动等,提供与海外学生或教师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自信和能力的发展。[12]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利用技术手段支持英语读写课堂教学

在基于“三进”课程的英语读写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来支持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互联网资源和教学软件等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英语文本和材料,提供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通过利用技术手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阅读材料、写作工具和语言学习应用工具,以及与学生进行远程交流和反馈。[13]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技术平台进行协作写作、在线讨论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三进”课程中英语读写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综合运用“三进”课程的教学策略

在英语读写课程中,教师巧妙地融合了“三进”课程的教学策略,选取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作为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读论述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和文化自信。同时,教师设计了模拟联合国会议的任务型教学场景,学生就环保议题用英语撰写报告并进行课堂讨论,这一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同时锻炼其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设置了不同层次和难度的阅读和写作任务,配合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指导,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读写课程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综合运用了“三进”课程的教学策略。教师选取了反映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各种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技能。随后,教师设计了模拟國际交流场景的任务型教学环节,学生就如参加国际会议或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等场景用英语撰写报告或提案并进行课堂讨论,这一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同时锻炼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读写课程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巧妙地运用了“三进”课程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选取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社会议题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并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这些议题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接下来,教师设计了模拟社会议题辩论的任务型教学场景,学生就各自的观点用英语撰写辩论稿并进行课堂辩论,这一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同时锻炼其辩证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讨“三进”课程在英语读写课程中的应用和实践,揭示了其理论内涵与价值意义,分析了课堂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文化自信,提高其英语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实施这些策略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总的来说,基于“三进”课程的英语读写课程的课堂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莉,李云波.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的价值旨向、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23(4):38-41.

[2] 侯宇翔,李桂群.高质量“三进”引领外语类专业“时代新人”的高质量培养——以北京第二外國语学院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23(6):91-93.

[3] 张星.高职院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实施逻辑及实践路径[J].办公室业务,2023(10):190-192.

[4] 赵家新,朱俊.昆山:靶向宣传再升级“三说三进”入人心[N]. 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23-05-23.

[5] 刘洋,谢剑萍.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级英语课程的“三进”教学改革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06-112.

[6] 曲涛,刘翔.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下高校英语专业“三进”工作探索与实践[J].语言教育,2023(2):43-52.

[7] 赵欢.高校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路径研究[J].贵州农机化,2023(1):33-35.

[8] 谭凌樱.“三进一融”育人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理论探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3(2):32-34.

[9] 陈艾舒,吴章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三进”的实践路径——以高校英语演讲与辩论课为例[J].教育评论,2023(1):100-103.

[10] 胡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五融三进”育人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2022(17):207-208.

[11] 胡业爽,徐曼琳.“三进”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路径逆向探析——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俄文版翻译鉴赏课程为例[J]. 外国语文,2022(3):25-32.

[12] 胡娴,王方良.“三进一融”育人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如何作为[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3):66-69.

[13] 程昕.“三进一融”育人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育探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3):70-73.

基金项目:2022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三进课程中英语读写课程教学设计框架与实践研究” (2022YE040) 。

猜你喜欢
三进案例分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棋乐
藏垢纳污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