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政治智慧

2024-01-26 13:55崔霞杨梅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央文献出版社西柏坡智慧

崔霞 杨梅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在探求中国共产党经受住执政考验的持久之道的赶考路上,以卓越的政治才华在破解“赶考”历史命题中折射出的智慧光芒,激励和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踔厉奋发,奋勇前进。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西柏坡时期何其相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黨中央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光辉历史,梳理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破解“赶考”命题,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壮丽新篇章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谦虚自律的规矩智慧

谦虚是融入毛泽东一生的品质,他用言行诠释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并影响着中国革命胜利进程。面临全面执政的新考验,为了使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①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主动反骄破满,还率先垂范,力戒骄傲。华北大学开学典礼筹备中,吴玉章在典礼讲话内容的请示中提出“主要的要学习毛泽东主义”②,毛泽东坚决反对。在批复中他指出,“不是什么‘主要的要学习毛泽东主义’,而是必须号召学生们学习马恩列斯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经验。”“有些同志在刊物上将我的名字和马恩列斯并列,说什么‘马恩列斯毛’也是错误的。你的说法和后一说法一样,都是不符合实际的,是无益有害的,必须坚决反对这样说。”③毛泽东之所以这样批示,是因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取得的,更重要的是他在告诫全党要摆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骄傲苗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毛泽东让会议工作人员把挂在会场上自己和朱德的画像摘下来,只保留马恩列斯的,并指出“我们请他们来不是做陪客的,而是做先生的,我们做学生。”④

194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55岁生日,当时淮海战役激战正酣,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吃不好也睡不好。身边的工作人员想做一顿红烧肉给毛泽东祝寿,还能补充营养保证他连续工作的体力和精力,却遭到毛泽东的严词拒绝,他明确表示,“今后不要给党的领导人过生日祝寿,要定为制度,谁都不能违反。”⑤七届二中全会上,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六条规定”,其中“不做寿”“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⑥作为党的纪律郑重写入了党的文件中。毛泽东对子女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因为刘思齐不到结婚规定的年龄,毛泽东不仅坚决不同意已经26岁的儿子毛岸英的结婚请求,还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要他带头遵守制度和纪律,为全党全军树立了遵规守纪的榜样。

民主协商的团结智慧

在西柏坡,毛泽东总是带头发扬民主,虚心听取中共中央书记处同志之间的直言相陈,采纳不同意见,发挥集体智慧,重大问题都经集体研究决定,一个团结、民主、高效的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说过,所谓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⑦为了团结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毛泽东通过组织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为占解放区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谋利益,最大限度赢得了民心。不仅如此,毛泽还善于集思广益,只要对革命事业有益的他都虚心接纳。1948年春,针对土地改革运动中存在的“左”的错误,任弼时作了《关于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在这之前,毛泽东给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土改问题的《一月决定》获原则通过,即将发表时,他通过认真比较并多方征求意见后指示,“我们决定发表弼时同志的一篇讲演,不发表一月决定草案,因为弼时同志的讲演比一月决定充实得多。”⑧随后的系列措施使土地改革中的错误及时得以纠正,推动土地改革运动纳入正确运行轨道。

毛泽东的高度民主作风在军事指挥中也经常得到体现,如对战斗前线报来的作战方案,毛泽东提出指导意见后,常在电文末尾写上“望酌定为盼”⑨“望酌情处理之”⑩等,甚至对自己初步考虑方案写上“这样部署是否适当,望考虑电告”⑪等,没有丝毫武断。淮海战役中他让前委“临机处理一切”,⑫“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⑬充分发挥前线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推进了战役的胜利进程。毛泽东还特别注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民主人士更是虚心求教,谦尊而光。作为党的领袖,他两次致信宋庆龄邀请她参加新政协会,“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⑭“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增。……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⑮信中言辞恳切谦恭,真诚和尊重跃然纸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坦诚和天下为公的政治远见,赢得了党外人士的信任和赞同。民主党派纷纷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北上解放区,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站到人民民主革命的阵线中来,实现了社会各界空前大团结,加速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胜利进程。

以人为本的为民智慧

民为邦本。为谁执政关乎党的价值取向,进京“赶考”是为人民建立、建设一个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全党要团结起来,为全国人民而奋斗”⑯。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以及研究宪法的制定等伟大革命实践活动,就是为人民建立一个新中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个政党将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的思想诉求转变成制度,需要付出艰辛的实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新中国政治体制的策划反映出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取向。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的工作“引起工人失业,工人生活降低”,导致工人对我们的党“不满意”,“这种状态是完全不能容许的”。⑰

以人民为主体的执政理念在西柏坡时更加明确。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并提出“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级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⑱不仅保障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把人民的政治权利提高到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正是各种代表会议制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政治权利,将为民思想落实到了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新中国成立后,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第一部宪法里,就贯穿着人民当家做主的原则,纪录片《六亿人民的意志》中说,“它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劳动的权利、休息的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当作是劳动人民的神圣权利,它写下了我们每一个人所向往的字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⑲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虽然任务和角色改变,但是全心全意的为民宗旨没有变,“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⑳向人民负责,党的百年为民奋斗历史实践证明,我们党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赶考”答卷。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的初心和使命追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到一起,成为党坚定不移的拥护者、支持者。

以民为师的学习智慧

毛泽东身居高位、厥功至伟,却把人民看成真正的英雄,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请教。在西柏坡,为了进京“赶考”能考个好成绩,毛泽东让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同志把自党成立以来的中央文献编辑成册,即《政策汇编》作为七届二中全会学习文件发给与会代表,同时他在报告中还为会议代表指定十二本学习书目,要求党的高级领導干部进行学习。毛泽东不仅要求革命战友不断学习,提升进城后执政本领,多年的革命实践中他还深刻领悟并自觉践行依靠群众、拜人民为师的学习智慧。“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立场转变了,自觉地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学马列主义也就容易学好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接见原国民党将领郑洞国时,就他“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那么好”的提问时做出的回答。一席谈话使郑洞国深受感动,他始终牢记毛泽东拜人民为师的教导,努力工作多做贡献,去世后他成为数百名黄埔系将领中仅有的两位被两岸都追悼的将领之一。历史实践也证明,正是因为毛泽东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始终坚守这一信念并付诸实践,才成就了后来诸多胜利和辉煌业绩。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对收录在《毛泽东选集》中的那些雄文大作,毛泽东却说“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毛泽东这些发自内心、饱含深情的话语,彰显了他以人民为师的深邃政治智慧和历史远见。不仅自己如此,1945年12月,当儿子毛岸英刚从苏联回到延安,毛泽东就送他到杨家岭拜劳动模范为师,并且郑重地对他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但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这是不完全的。你还需要上另一个大学,去学另一半知识。这个大学中国过去没有,外国也没有,它就叫‘劳动大学’。”教导他“要和群众打成一片,生活上不要有任何特殊,”在这个大学里,可以“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他到农村去,拜人民为师,去农业大学接受再教育,深入了解劳动人民的疾苦,以使他真正成为其中的一员,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注释]

①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M]//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1443.

②逄先知.毛泽东年谱(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37.

③毛泽东.致吴玉章(1948年8月15日)[M]//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2003:279.

④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1949年3月13日)[M]//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260.

⑤蒋益文.毛泽东不祝寿不收礼(2013年11月19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119/c85037-23587956.html.

⑥毛泽东.在全国财经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53年8月12日)[M]//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2013:1225.

⑦习近平.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20:296.

⑧冯蕙,汪裕尧,吴正裕,赵福亭.《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一版正文和题解的主要修订情况(2013年11月23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https://www.dswxyjy.org.cn/n1/2019/0228/c423964-30916612.html.

⑨毛泽东.中央军委关于控制砀山黄口段威胁徐州的指示(1948年7月16日)[M//]西柏坡档案(一).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350.

⑩毛泽东.中央军委关于粟陈部应阻止邱兵团北援济南的指示(1948年7月16日)[M]//西柏坡档案(一).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348.

⑪毛泽东.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下一步作战方针的指示(1948年11月19日)[M]//西柏坡档案(二).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664.

⑫毛泽东.中央军委关于由刘陈邓粟谭组成总前委统筹一切的指示(1948年11月16日)[M]//西柏坡档案(二).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658.

⑬毛泽东.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第一仗和第二仗的歼敌任务的指示(1948年11月7日)[M]//西柏坡档案(二).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626.

⑭逢先知.毛泽东年谱(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39.

⑮毛泽东.致宋庆龄(1949年6月19日)[M]//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98.

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58.

⑰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M]//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1428.

⑱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1948年9月8日)[M]//西柏坡档案(第一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418-419.

⑲湖南衡阳县法院.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与颁布(2021年6月16日).澎湃网.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3169564.

⑳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M]//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1094.

谢春涛.向毛泽东学习[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191.

毛泽东.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M]//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933.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M]//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1031.

董边,镡德山,曾自.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44.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760.

[参考文献]

[1]王荣丽,李海明,陈宗良.西柏坡纪事(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西柏坡的故事[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3]叶子龙口述.温卫东整理.叶子龙回忆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作者崔霞系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馆员;杨梅系西柏坡纪念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中央文献出版社西柏坡智慧
主题类图书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风雨西柏坡行
智慧派
走进西柏坡
书讯
书讯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