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食品营养 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24-02-05 18:51邵辉陈玉花曾晓燕耿明杰
食品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邵辉 陈玉花 曾晓燕 耿明杰

1.引言

2020年12月,教职所发布了《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其中包含食品合规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食品检验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可食食品快速检测职业等级技能证书。这对职业院校食品检测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适应“1+X”证书、促进课证融通、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

2.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培养后,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1+X”证书制度中的“1”为学历证书,学校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层次由这个“1”来直接反映,而“X”为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取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这种方式的培养,不仅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强化,而且初步具备了多种的职业技能,拓展了就业、创业空间,缓解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可见,“1+X”证书制度的实施,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及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教育部第二批公布的“1+X”证书制度试点之一;“食品检验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可食食品快速检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均是教育部第四批公布的“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自成功申报“1+X”证书试点院校后,积极与评价组织、行业企业联合,在人才培养机制、“1+X”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团队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建立了“课证”融通的“1+X”人才培养模式。

3.1建立“校行企”合作共赢的育人机制

高职院校要有效推行“1+X”证书制度,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必须做好“三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行业评价组织、合作企业要形成联合工作组,共同制定等级证書标准、考核内容,完善并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的实施。同时,以此为契机,定期组织专题研讨、项目培训、教科活动、企业论坛、就业指导等活动,促进“校行企”共赢育人机制的建设,发挥“1+X”证书制度对高职三教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行业企业的影响力。

3.2融入“1+X”培训内容  优化课程体系

2020年3月,中农粮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颁布了《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0年12月,中检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颁布了《食品检验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通过解读可知,标准规定了对应的工作领域,涉及农产品加工、粮农食品安全评价、食品检测分析、食品检验与合格评定等方面,并对这些领域中如溶液配制、食品微生物检测、食品理化检测、监测准备和操作、数据读取和分析等工作任务提出了对应级别的职业技能要求,这些要求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宽泛。如何将“X”证书的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是实现“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的重点。

为此,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企业调研、培训学习、分析论证,以食品加工、检测企业中典型的工作岗位检测员为例,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此基础上,对照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食品检验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学大纲,对相关内容进行分解,将证书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整合至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中。如将原有课程粮油加工和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调整为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食品添加剂及检测技术;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训、食品微生物实训等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增加了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溶液配制等级证书中对应的技能项目;在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焙烤加工等加工类课程中融入半成品、成品基本质量指标检测项目和方法等方面内容;新开设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价课程,加入加工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和处理等内容,全面实现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与食品类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对粮农食品安全评价、食品检验管理的实战水平。

3.3建立培训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组建一支能够准确把握先进职教理念、深入研究专业技能等级标准、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高超、能够做好教学整体设计,满足“X”证书培养需求的教学团队。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团队,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首先,将食品类“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纳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中。通过专题培训、研讨交流使教师深刻体会“1+X”证书制度内涵和教育理念,将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中有效融合。以提升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开发适合教学和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核的校本教材,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岗位培训式”教学模式,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通过与评价组织机构、企业的合作,鼓励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提升师资队伍的技能水平。同时,注重师资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引进企业行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组织作为兼职教师。通过建立企业教师聘任、激励制度和双向交流式挂职锻炼制度,制订横向课题开发机制,形成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教育团队。

3.4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现“1+X”课证融通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食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食品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的检测、食品生产等工作,需具备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食品检验仪器操作、产品质量分析、相关国家标准解析等职业技能。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专业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引入在线开放课程、大数据技术、虚拟仿真动画,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和校企合作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MOOC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形成体验式第一课堂、引导式第二课堂、开方式第三课堂“三课堂协同育人”的课程教学体系。依据教学内容特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实操法、演示法、阅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5校企协调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教学基地是开展基于“1+X”证书制度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条件保障。职业院校应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这一重大机遇,联合紧密合作企业优化升级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自成功申报以上“1+X”证书试点院校后,全面落实“1+X”职业教育政策,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专业教学团队依据食品检验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粮农食品安全评价等级证书考核项目要求,积极筹划建设既能开展常规教学的实训项目,又能满足食品类“1+X”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的实训基地。同时,校企合作单位黑龙江省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和知名乳品加工企业积极参实训室建设,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提出科学、合理的仪器设备配置建议,为实训基地建设的教育性、生产性和职业性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6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依据科学评价标准,运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技术手段,对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质量进行测评,而后给出评价结果。“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是一种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考核依据,强调以多方参与考核过程的创新型评价体系。显而易见,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探索并建立科學、全面、灵活的考核体系刻不容缓。教学团队打破传统的“期末一纸考核定成绩”的评价方式,着眼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将典型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内容纳入至考核范围内,以占比70%的项目或章节考核与占比30%的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将课程中应知应会的知识点、技能点,分散到每个项目和章节的测试中,使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节点的质量控制,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企业对于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结语

“1+X”证书制度改革的推进是国家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促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本研究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从专业育人机制的建立、课程体系的优化、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训实践基地的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六个方面探索了“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途径,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借鉴,助力我国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教育。

课题项目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编号:HZJG2021205。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