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及运动干预对痛风患者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2024-02-05 19:09邓蓓蓓
食品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嘌呤高尿酸痛风

邓蓓蓓

痛风是一种高频复发的代谢性疾病,与患者长期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系。为给临床痛风患者饮食及运动干预模式提供借鉴,本文总结了以往研究对痛风患者进行的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发现联合干预效果优于单个饮食或运动干预。目前,研究还有部分干预措施存在争议,如对茶、含糖饮料、高蛋白饮食等是否对痛风患者有着积极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1.背景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痛风患病率为0.1%-10%,发病率为0.3-6例/(1000人·年),而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已成为继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后的“第四高”。随着现代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大量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导致目前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病率逐步增高,也逐渐趋向年轻化。痛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致残率,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肾脏病变等是其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自理能力,且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的方法。因此,降低痛风的患病率、发病率等是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临床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后,尽管可达到一定疗效,但整体效果欠佳。痛风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如果不能给予纠正,病情会反复发作,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高尿酸血症或痛风与代谢综合征有关联,在加重炎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肝脏疾病中发挥作用,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结局和死亡率的潜在危险因素或中介因素。而有效的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达到缓解和控制病情的目的,不仅能降低患者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的复发率,也能强身健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从根源上控制病情,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手段。目前的干预性研究结果大致相同,但是饮食干预的手段、运动模式等不尽相同,且具体的干预措施可操作性不强。所以,亟需对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对痛风患者的具体措施进行综述,以期阐述非药物治疗在配合痛风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2.饮食及运动干预

2.1普遍的基础干预措施

早在21世纪初期,就有学者观察到饮食、运动及痛风三者之间的关系。从Paul T Williams的观察性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痛风患者与非痛风患者相比,在饮食方面,保持理想体重,饮食富含水果、肉类和酒精含量有限的男性患痛风风险较低;在运动方面,里程更高的跑步者,即体力活动较多的男性患痛风的风险较低。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饮食和运动对痛风的干预效果。

2010年,许义芳使用“鼓励多饮水、严格低嘌呤、限制总热量、合理分配三大营养和禁酒”五大策略,对痛风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在饮水方面,提出可“饮茶代替饮水”,同时给出了较为详细的饮食建议,其研究中按照嘌呤含量将食物分为四类,详细地列出了食物种类,并提出“以素代荤”的措施,可操作性较强。在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物质方面,她提出应尽量减少蔗糖或甜菜糖的摄入,提供富含氨基酸又含少嘌呤的优质蛋白。在运动方面,提出应循序渐进地给予适量的散步、打网球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据研究,在剧烈或高强度运动时,肌肉的能源如磷酸肌酸会大量消耗,因此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大量分解,使嘌呤生成增多。同时,剧烈运动后,体内产生的乳酸积聚,和尿酸竞争排泄通道,阻碍尿酸的正常排泄,使尿酸不易排出而存积于体内,尿酸值于是急剧上升。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干预后,患者受累的关节红肿疼痛与活动障碍等症均得以改善,达到临床治愈。这说明饮食和运动的联合干预措施积极有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除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有学者同时也关注到了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杨聪等人在低嘌呤饮食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低盐、低脂”的饮食方式,同时提出应根据病情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运动干预普遍为有氧运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一年和两年时对患者的血尿酸、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葡萄糖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干预时间越长,各项指标改善越显著。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饮食和运动干预的有效结果。

2.2饮食及运动干预改善痛风的原因

2.2.1通过减重改善痛风

在研究过程中,有学者关注到限制总热量的饮食模式联合运动,可以通过减肥来降低尿酸水平,其机制为体重减轻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减少近端肾小管尿酸的再吸收。Yamashita等人对超重的痛风患者进行了逐渐减少总热量摄入的干预和运动疗法,发现其研究对象的血清尿酸水平在减重过程中下降。Dessein等人注意到体重减轻对痛风发作及血清尿酸水平的有益影响,且热量限制较为宽松的干预可以获得更高的依从性,体重也会较为明显地减轻。其研究针对痛风人群,结果更为直观,痛风发作次数由两次降为不足一次,且尿酸水平显著下降。减轻体重,重要的是通过运动燃烧更多的热量,限制热量的输入,从而使血清尿酸浓度降低。然而,剧烈的肌肉运动反而会增加尿酸。

2.2.2通过饮食及运动干预改善痛风及其合并症

大量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因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之间存在一些长期怀疑的关系,包括富含嘌呤的食物、高蛋白食物、茶类和果糖等。而以降低胰岛素抵抗为目标的饮食不仅可以改善尿酸水平,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外,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中,合并症负担沉重。痛风通常与代谢综合征及未来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风险增加相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超重、肥胖及肾结石等。这提示我们,痛风患者的饮食和运动建议应考虑总体健康获益和风险,才更具临床及公共卫生学价值。

2.3存在争议的干预措施

2.3.1富含嘌呤蔬菜的降尿酸效果

張琳学者等人对体检发现的痛风患者进行了干预性研究,采用了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的方式,创新性地对不同饮食模式的作用进行拆分和细化。在进行控制热量的饮食干预6个月后,将样本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有氧运动干预、蔬菜饮食干预(包括芦笋、花椰菜、菠菜、蘑菇等至少1种)、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干预。对干预前后的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仅A组前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控制热量的饮食基础上,适量食用植物蛋白、增加蔬菜摄入量(不需严格限制蔬菜的品种),同时保证一定量的有氧运动,对减轻痛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缓解和降低痛风发作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患者依从性不强等原因,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时发现,饮食干预的蔬菜有些为富含嘌呤的蔬菜,如蘑菇等,这与Zgaga L等人提出的摄入富含嘌呤的蔬菜与血浆尿酸水平无关的观点相符。其原因尚不确定,但这类蔬菜中所含的纤维可能与之有关。据报道,增加纤维摄入量与高尿酸血症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可能是通过抑制消化系统对嘌呤或腺嘌呤的吸收。

陈美荷等的研究中则具体加入了实施饮食干预的方式,即更为细致的健康宣教方式。在饮食干预中,提出禁止摄入或者尽可能少量摄入菠菜、蘑菇等嘌呤食物,同时增加了对高尿酸血症预防性的饮食干预。推荐使用富含嘌呤蔬菜的研究与不推荐的研究得到了相似的降尿酸效果,这提示我们,富含嘌呤的蔬菜是否适合痛风患者食用有待进一步探究。

2.3.2含糖饮料对痛风发作次数的影响

刘颖在饮食干预中加入了对作息的干预,目的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饮水的种类,她提出可以饮用茶类,避免饮用糖分较高的饮料。在运动方面,增加了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形式,但仍强调适量的有氧运动。结果显示,饮食配合运动干预的效果优于单一的饮食疗法。

首先,可以看出,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饮食联合运动干预的有效性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证实。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患者的干预措施越来越细化具体,饮食、运动与痛风的关系也愈发清晰。再次,在评价干预结果时,关注的指标也逐渐增加,得到的结果也更科学准确。

更藏吉的研究中纳入了较大的样本量,他在饮食干预中提出多食用低脂、低糖、碱性的食物,运动干预中增加保护关节,同时加入了健康教育。其进步性在于不仅提供科学的饮食运动方案,同时向患者科普依从特定行为模式的原因,可较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表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都有所提升。患者自发的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利于病情的强化治疗,使治疗效果显著,也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徐晓杰等在饮食方面提出,多摄入蛋白质和绿色健康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同时对每一项具体的饮食干预措施都给予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在运动干预方面,提出制作运动干预手册、上门指导等干预方式。同时,给出了预防痛风的四个运动原则,可有效改善痛风发作情况,使患者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此外,他还提出多饮水而体质肥胖者可以饮用蜂蜜等,这与其他研究强调低糖的观点不同,但结果都为干预后观察组每周痛风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对此值得进一步研究。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相比对饮食干预的方式、内容逐渐补充完善,对运动的干预显得较为抽象。对于何为适度运动,以及如何实施运动干预能使患者依从性更高,这方面仍需探索。

2.3.3蛋白质与痛风的发展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后面的探索尤为细致。陈洪科的研究将对社区痛风患者的干预方式细化到了每一步,具体的干预措施仍和前面大致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高蛋白饮食干预,原因是治疗期间会消耗患者大量的营养物质,而在以往的研究中,高蛋白饮食被视为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他的研究结果中,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这与之前研究的结果相同。这提示我们,可能饮食干预中蛋白质的摄入量并不是影响痛风发展的主要原因,這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他提出的以社区为单位的新的痛风患者延续性干预模式可以带来一些启发。由于痛风的生活方式、疾病的特征,在社区对患者进行全面及时的健康指导,辅以定期的临床随访,可以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有效管理,有希望在很大程度上防治痛风。

2.3.4红茶对痛风相关指标的影响

鲜欢在饮食干预方面提出使用“膳食卡”来帮助患者合理饮食。在饮水种类上,提出禁红茶和咖啡。令人惊奇的是,其研究结果与其他不禁红茶的结果一致,这值得进一步探索。在运动干预中,他创新性地加入中医的按摩,辅以热水泡脚等干预方法,结果患者一周内痛风发作次数降低,血液指标、关节功能、痛风相关知识掌握率均有所提高,同时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结论

目前,干预性研究关注到的饮食干预措施主要是以低嘌呤饮食、清淡饮食为主。在痛风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抗炎饮食、地中海饮食等与痛风的关系,以及对痛风患者的影响,但是以观察性研究为主或样本量较小,需要干预性的较大样本研究来进一步探索。同时,对于某些饮食在痛风中的具体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如是否可以饮用茶及茶的种类是否对痛风影响不同,是否可以饮用含糖饮料,以及是否应鼓励高蛋白饮食等,都需要后续研究的完善。此外,据《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报道,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依从性差,绝大部分患者不了解与疾病相关的饮食禁忌,缺乏对痛风规范性治疗的重视。因此,除干预性研究外,如何提高痛风患者依从性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猜你喜欢
嘌呤高尿酸痛风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痛风的治疗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别忽略素食中的嘌呤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啤酒酵母对嘌呤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