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在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的应用研究

2024-02-08 14:04谢启智方瑞迪杨兆基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医药卫生学分证书

谢启智 方瑞迪 杨兆基

一、医药卫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发展现状

学分银行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当时旨在比较和规范各类学历学位证与职业证书,而后在整个欧洲、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我国首次提及了学分银行建设,经过10多年的探究,在国家层面上,我国学分银行政策仍然停留于开放大学开发的系统,用于规范各网络课程的分数。而在省级层面上比较少。只有个别学院,如: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能真正把学分银行应用起来。而卫生类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机制的建设少之又少。

二、医疗行业需求现状

分析《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中的数据可知,2020年,城乡合格全科医生的配比将达到2~3名/万人,到2030年,此配比将提高至5名/万人。同时,《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也指出,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的配比为1.55名/千人,与大型医院要求的4.0名/千人的配比差距甚远。可见,专业医疗人才短缺问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尤为突出。而基层医疗机构每年承担着中国50%~55%的诊疗任务,在分级医疗政策之下,承担任务比例将持续提高,基层医疗体系人才紧缺的现象会愈发明显。然而,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计1486所高职院校,有276所院校开设有医药卫生类相关专业,占高职院校总数的19.40%。而專门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仅93所,仅占全国高职院校的6.54%。基层医疗一线人才供需不对等的现象,需要通过加强高职医学类院校的培养力度和提高教育质量来实现。

三、医学人才培养特点分析

医药卫生行业的教育具有学科的特殊性,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完整性和规律性。而如何处理好专业与交叉、整体与局部、开放与封闭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培养的难点和重点。另外,现阶段我国医药卫生类人才的培养轻预防、重治疗的模式依旧存在。基层医疗与医院医疗合作程度低、衔接断层,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缺乏交融,疾控系统和医疗系统各自为战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都有碍于对社会性重大疾病的防范与控制。因此,必须打破医药卫生各学科的教育壁垒,推动学科之间的交融与互动,深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之间的有机结合。要构建以专业为基础,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多元教学体系,为培养出具有综合医学专业知识和全面实操能力的医药卫生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学分银行的建设、学分制的有效运行,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学分银行应用可行性

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是学分的存储、认证、积累与转换。通过一定的标准,架起各级各类成果与学分之间的桥梁,并将其作为“知识货币”进行储存。经过学生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将达到一定量级要求的“货币”转换成证书,最终完成学业。同时,借助学分银行的相应制度,形成学习激励和教育管理机制。因为学分银行在教育事业的空间和时间上都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优势,学生可以在任何合适的场地进行学习,并根据自己学习的快慢程度获取学分并完成学业。在这种学分管理机制下,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较快地完成学业,并尽早投入到医疗卫生事业当中,以解决医疗卫生人才紧缺的问题。学分银行突破了学习方式与类别的限制,可以认证学生被认可的学习经历,并转化为成果。也突破了固定学习模式,在保证高质量知识获取的基础上,将技能竞赛奖项、职业技能考证、“三下乡”项目、志愿者服务、“双创”成果、专利、发表作品、服兵役等量化成相应的学分,鼓励多种教育、学习模式共同发展。在疏通医学类学科与专业间的隔阂,鼓励各种资格证考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推进卫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利用具备先天的优势。

五、学分银行应用价值

(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发挥学分银行的驱动作用

适应市场需求、保障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早期,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标准与市场要求背道而驰,教学内容与更新速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就业供需双方巨大的矛盾。学分银行的建设,能够为职业教育释放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信号。将个别实操要求多,临床实践出现频繁的教学内容或课程,赋予较高的学分,引导教学。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建设和课程标准开发等提供来自行业的支持。同时,促进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行业与专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适应性。学分银行内的学分转化制度是教育制度,也是就业制度,可以促进教育体系与劳动力体系的有效对接,帮助学校进一步衔接一线医疗行业。

(二)满足学生兴趣要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健全人格,锻炼心智,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成绩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但却不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有部分学生虽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较低、积极性较弱,但他们实验实训操作能力较强、兴趣爱好较广泛、乐于参加各类竞赛项目、社交能力出众。在社会中,此类学生也能很好地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分银行制度教育模式下,充分利用灵活的学分机制,拓宽卫生类职业教育的范围,对技能竞赛、“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双创”成果、专利、发表作品、服兵役等制定学分标准,并纳入到学分银行。旨在以完成一定的学分标准的基础上,赋予学生完成学业的选择空间,因材施教的理念得以最大的体现。

(三)促进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注重以技能为导向

有别于传统职业教育以课程建设为主导的理念,学分银行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为要点,贯穿于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中。让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引线,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此举符合卫生类行业对实践型人才的要求。专技人才的塑造,需要职业教育在教学实施中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落实技能为本、理论为辅的指导方针,有效地设置实验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并赋予实践教学更高的学分。并要求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贴近临床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掌握一线岗位的职业技能。另外,在对技术人才的考核过程中,要将专业技术操作熟悉程度以及职业素养水平作为重要考核点,反向推动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

(四)创新融合发展理念

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要树立大学科建设理念,打破学科壁垒,倡导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共同生长、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在多次重大卫生事件中,中西医两学科都完成了相互协作、相辅相成的完美演绎,这是我国五千年中医药水平的最好体现以及有效实践。如:2003年SARS爆发期间,中医疗法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的充分肯定。2020年,“三药三方”被多地采纳使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中也推荐了15种中药用于防治新冠肺炎,并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专业群建设如火如荼,但如何将群内专业有效串联,发挥“1+1>2”的建群效果,一直是专业群建设的疼点和难点。通过学分银行,建立不同学科课程学分互换机制,扩大专业选修课的选取范围,搭建起学科乃至专业间的联系,专业群内专业间串联难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五)助力1+X证书制度落实发展

作为与学分银行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板块,1+X证书制度近年也在职业院校间相继开展。但1+X证书制度毕竟是新进产物,个别1+X证书完全来源于行业,实用性极强但理论基础薄弱,推广模式生硬,很难与固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无缝对接。这往往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校内教学内容与1+X证书培训内容重复。充分利用好学分银行机制,分析1+X证书内涵与机制,能够加快1+X证书与现有培养方案的衔接。在常规教学内容中,注意与证书培训内容相区别。在设置学分银行学分时,注意常规教学内容和1+X证书学分的平均分配,以此避开重复教学的雷区,最终达到考证即学习、学习即完成考证的目的。

六、建立符合医药卫生类院校的学分银行机制

(一)明确可被纳入学分银行的课程

学习成果及学分来源于课程,他们与课程体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建设学分银行初期,首先要明确允许用以学分转换的课程。医学类专业知识有自身的特殊性,学习内容上有一定的先后逻辑关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需对课程进行有效的分类与归纳,判断课程间的关联性,并将课程包体系应用于其中。课程包的设置需遵循以下要求:同个课程包中的所有课程,必须为同一学期要完成的课程;学习逻辑上有前后顺序的,需划分到不同的课程包中;知识点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可以列为专业选修课,按需求程度分配到各课程包中。

(二)明确学分银行内课程对应的学习成果

在明确纳入学分银行体系的课程后,需要筛选出与之相对应的学习成果与学習经历。如:学习时间、资格证书、奖项或奖励、技能竞赛、“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专利、发明创造、发表作品、服兵役甚至工作经历等,这是构建学分银行体系的关键。在学习成果与课程间的学分体系搭建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学生的意见、教师的探讨以及一线从业人员的建议,并且结合学习成果及经历的难易程度、重要性以及认可度,来规划好学习成果及经历对应的分值。分值可以兑换成整个课程,也可以兑换某个或几个章节。学习是获取分值的方式,分值是学习过程深刻程度的体现。分值大小的设置,对学习成果体系的搭建尤为关键。

(三)建立学分银行学习资源体系

学分银行学习资源库来源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计十分重要。人培方案不单单要符合医药卫生行业的需求,更要对教育乃至行业起到引导作用。方案内的课程不但质量要高,形式也要多样,课程内容需涵盖各种学习成果及学习经历,以便在学分兑换过程中,证书、奖励、奖项及课程等成果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如: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奖项,并在学分银行内转换成学分进行储存。当他需要将学分转化成相应课程的时,此课程必须是已纳入到人培方案的课程体系中的课程。

七、结语

现有的卫生类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研究较少,机制内容不明确,实质性成果缺乏。如何做好书证融通、打通学分认证的通道、丰富教学的多样性是卫生类职业教育的重点、难点。学分银行的有效实施,将丰富学分的获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能力将得到最大的开发,医药卫生职业教育将走上新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程舒通,徐从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建设现状、困境和对策[J].成人教育,2021,41(8):54-58.

[2]程舒通.资历框架、学分银行与1+X证书制度的协同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20,36(12):38-44.

[3]付少杰.后疫情时代医学类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4):3-5.

[4]杨耀防.后疫情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应关注的几个理念和关系[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6(4):1-5.

[5]唐杰.1+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分银行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5.

[6]徐大量,范耀耀.完全学分制改革中中医药高等院校学业指导现状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3):365-368.

[7]钟守昌,钟鸣,丁玲,等.高校学分制改革中应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4):170-174.

[8]刘媛,曾琦斐.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4):71-72,79.

[9]戴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6):25-30.

[基金项目:1.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立足于后疫情时代高职医学教育学分银行应用的研究”(编号:2022GXJK606),主持人:谢启智。2.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卫生类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实施研究立足于专业群与多元等级证书建设”(编号:2022LX074),主持人:谢启智。3.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课题“‘走进医学生的殿堂’——一体化视域下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建设共享‘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编号:2023WQNCX216),主持人:方瑞迪。]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医药卫生学分证书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WJCI 收录证书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录证书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