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现状研究 *

2024-02-18 03:4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穴位护理人员疾病

高 瞻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山东 济南 250011)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起源于原始时期,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底蕴。中医护理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指导思想,具有简、便、廉的特点,在癌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专科健康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目前,中医护理技术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2,3]。

1 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1.1 内科疾病 中医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内科疾病的临床护理实践,大量研究表明中医护理技术的介入可以改善内科疾病患者的身心状况。陈兰珍[4]研究显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情志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认知能力。中药穴位贴敷通过经络传导,可化瘀利窍、祛风止痛,有效减少老年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缓解疼痛程度、伴随症状。张则润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涌泉、神阙、太冲、太阳、三阴交是穴位贴敷治疗头痛的常用腧穴。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刮痧法[6],可有效提高肝阳上亢及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同时还能辅助降低血压。强直性脊柱炎起病隐匿、致残率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督灸、中药熏蒸、穴位贴敷、推拿按摩等多项中医护理技术,可在控制疾病发展、降低致残率方面取得显著效果[7]。灸法对机体的免疫、血液循环、神经、内分泌、呼吸、消化等系统都有一定的促进和调节作用。多项研究[8,9]表明,艾灸可改善患者便秘情况、减轻躯体症状,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1.2 外科疾病 中医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外科疾病的临床护理实践。在外科疾病的临床护理中,中医护理技术因人制宜、分阶段施护的特点,有利于复杂的外科疾病康复。吴银平等[10]探究中医五行学说在老年患者行胆囊手术后情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发现五行学说指导下的情志护理满意度与有效率明显提高,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中药熏洗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其次为肛肠科[11]。中药熏洗联合关节松动术,能直接给予关节面药物处理,可明显减轻肿痛、缓解僵硬和粘连症状,促进关节面迅速恢复[12]。在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疼痛方面,中药熏洗以发挥清热祛湿、排脓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为主,能有效缓解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红肿症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13]。单纯采用穴位注射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恶心、呕吐症状,改善胃肠功能[14];也可联合帕洛诺司琼静脉注射,用来降低腹腔镜手术后48 h 内恶心的发生率[15]。耳穴贴压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调节胃肠功能,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排气时间,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16]。由此可见,以上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17]。

1.3 妇科疾病 中医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临床护理实践,疗效显著。母乳喂养是目前大力提倡的喂养方式,而产后缺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穴位按摩膻中、乳根等穴,通过有效刺激乳腺、疏通经络,使患者的泌乳量和乳房充盈度从干预第3 天开始逐渐升高,有效提高了母乳喂养率[18]。痛经是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原发性痛经严重且持续时间长时,还会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中医治疗痛经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中医内服汤药、针刺、艾灸、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推拿按摩等,其中针刺和艾灸应用得最多[19]。研究[20]发现,将中医情志护理、中医艾灸护理综合运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恢复,6 个月后患者盆底肌肌力恢复良好,同时有效降低了术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 位,患者极易发生睡眠障碍,不仅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还加重其负性情绪和心理负担,影响预后及生活质量;火龙罐综合灸是一种集艾灸、刮痧、推拿为一体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有效改善宫颈癌化疗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21]。

1.4 儿科疾病 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当中,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正和小儿脏腑易虚易实、证候多变的特点,十分有利于解决小儿疾病。许红芳等[22]发现,联合中医护理技术后,患儿停止腹泻时间、退热时间,以及消吐时间均明显缩短,说明中医护理技术用于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小儿外感发热是婴幼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常呈现起病急、反复发作等特点,中药灌肠技术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中优势突出,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克服小儿服药困难等问题,并能够有效、快速降低患儿体温,缩短发热持续时间[23]。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护理人员及时制定出符合当时疫情防控情况的中医护理方案,特别是在方舱医院,中医的饮食调护和非药物疗法,如八段锦、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等,在提高患者免疫力、稳定患者情绪方面效果显著,对患者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24]。杨小凤等[25]基于“藏象理论”坤土建中疗法,采用中医护理技术使患者气血通过经络系统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而营运全身,从而使寒湿自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

2 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在大健康模式下得到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立了“大健康观”和“大卫生观”理念[26]。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27]。大健康理念将医疗卫生的关注点从治疗疾病模式,逐渐转变为护理保健模式,对中医护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28]。随着大健康理念及医养结合模式在社会中的推广,护理服务领域已逐渐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中医护理技术、康复护理技术等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2.2 在医联体模式下得到发展 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是目前卫生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和热点。医联体作为一项重大民生改革举措,通过让优势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破解群众看病之“痛”。林嘉鳞等[29]认为在医联体建设工作中,三级甲等中医院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的资源优势,通过对口支援、进修培训、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使中医护理优势资源向成员单位辐射,同时也实现了纵向推广中医护理技术的目的,使得中医护理技术得到长足发展。

2.3 在社区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区诊疗是基层诊查治疗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在社区诊疗活动中推广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基层治疗效果、防控重大慢性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疗系统负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马金凤[30]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发现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可明显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因此,在社区诊疗实践当中大力宣传中医护理理念、推广中医护理模式、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非常关键。

3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中医护理技术培训亟待规范 部分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没有设置中医护理学课程和实践内容,导致学生毕业时缺乏系统的中医护理知识。有些医学院校虽然设有中医护理专业,但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仅学习到表浅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轻者影响了中医护理的疗效,重者无法胜任中医护理的工作,甚至会发生不良事件。所以,规范的专业培训对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水平,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1]。

3.2 中医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由于中医护理技术是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所以具备扎实的中医护理基础是熟练掌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前提[32]。部分护理人员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欠缺、不清楚中医护理技术的原理,导致辨证施护能力不足。还有部分护理人员虽然接受了中医理论学习或培训,但因在学习或培训中只关注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忽视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所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专业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缺乏科学统一的技术评价体系 目前许多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仍依据“经验论”,有较大的随意性;使用的中医护理方案中所涉及的护理效果评价标准皆较主观,影响疗效的判断;临床上缺乏对中医护理技术系统、客观的评价体系。没有客观的评价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效果反馈,影响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发展。建议今后提升循证研究的证据质量,采用专家共识结合科研证据的方式共同探索中医护理技术实施规范。

4 展望

4.1 培养中医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 中医护理技术要发展,要得到国际认可,必须走科学和循证医学研究的道路。所以要重视中医护理人员的科研素养,培养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另外,要注重利用现代通信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将现代化的医疗理念和中医护理技术有机地结合,推动中医护理技术由经验型向科学化转变。

4.2 开展中医护理技术评估 卫生技术评估是卫生决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人民健康。所以运用卫生技术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建一套中医护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对于中医护理技术的质量提升、推广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开展技术评估可确保中医护理技术的实施效果,尤其是在保证中医护理技术安全有效、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引入新的护理技术,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穴位护理人员疾病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