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的青啤与海湾样板

2024-02-20 10:30张雅乔
商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链主海湾青岛市

张雅乔

制造业是青岛经济的底色,制造业企业对青岛市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贡献率近80%。面临转型升级考验,青岛市国有企业坚守主责主业、聚焦实体经济,坚持专业化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迎来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

青岛在国企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青岛市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06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900.3亿元、利润总额38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6.5%、13.2%。

早在2020年12月,青岛成为入选第二批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城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引来瞩目。近年来,青岛国资在多维度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的实践中步步坚实、成果显著。

制造业是青岛经济的底色,制造业企业对青岛市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贡献率近80%。2023年8月29日召开的青岛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交流研讨会上强调,紧密结合青岛实际,更好发挥青岛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

面临转型升级考验,青岛市国有企业坚守主责主业、聚焦实体经济,坚持专业化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

2023年10月19日,青岛啤酒二厂100万千升纯生啤酒生产基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与青岛市另外41个项目一起,共同入选2024年山东省重大项目名单,预计2024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纯生啤酒生产基地。

作为生产高端产品的纯生化精品工厂,青岛啤酒二厂将新增智能化无人包材库、自动瓶流智能库、集中控制系统,升级改造智能化无人物流成品库、光伏发电系统等技术,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等最前沿技术,打造又一个啤酒行业的先进制造标杆。

这仅仅是青岛啤酒近年来向数字化智能制造转型的其中一个案例。

2021年,青岛啤酒入选“燈塔工厂”,基于此,用户、研发、制造、供应商和销售终端都被连接成一张互联互通的“网”,面对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新需求,个性化定制和新产品开发周期减少了50%。新技术的应用使该公司在定制啤酒市场的份额增加到33%,收入增长了14%。

作为青岛食品饮料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青岛啤酒为青岛市打造了第二家“灯塔工厂”,同时打造了全球啤酒饮料行业的首家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在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成为数字化生产和工业4.0的表率。

另一家青岛传统优势产业的“链主”企业海湾集团在数字经济的赋能之下也不断探索智能化转型的课题,打造了化工行业的智能化生产样板。

在海湾化学中央控制室,一排排显示器实时显示着各条生产线上的数据,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在中央控制室的掌控之下。

目前,海湾化学所有生产装置都实现了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智能化控制,中央控制室是智能工厂的“大脑”,分布于全厂的2000多个自控点则为“神经末梢”,“大脑”根据“神经末梢”传送的实时数据做出智能化判断、下达指令,对相应的工艺参数进行调整。

当下,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抢抓机遇、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立住站稳的战略选择。

传统制造业特色鲜明的青岛国资,纷纷抢抓数字经济发展之先机,将数字技术、数字经济融入企业管理生产的各领域全过程,争先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青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绿色转型龙头

绿色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年初,《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擘画了青岛奋力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当龙头的具体路径。

化工产业作为青岛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是深化新旧动能转换、转型绿色发展的主阵地。2010年以来,海湾集团以搬迁为契机,以“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理念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之路,为化工行业追求绿色发展和转型腾飞做出了表率。

以聚氯乙烯生产为例,海湾化学采用世界最先进的乙烯平衡氧氯化法,从源头上杜绝汞触媒的使用,极大降低了资源和生态成本。目前,海湾化学氯乙烯、苯乙烯、液体烧碱等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都是在引进世界先进工艺路线基础上重新消化吸收形成,保证生产源头的绿色、低碳。

特别是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任务紧迫的背景下,海湾集团遵循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3R”原则,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进行有益探索,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及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降碳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当下,青岛正在通过绿色低碳与动能转换协同发展,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和产业链绿色升级。

在青岛啤酒博物馆里,陈列着这样一件看似“低调”的展品:2011年,青岛啤酒荣获第四届世界环保大会组委会颁发的碳金生态实践奖的获奖证书。

该奖项寻找以低碳理念履行社会价值的最佳企业,于2011年设立,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届获得该奖项的企业之一。

早在国家正式提出“双碳”战略之前,青岛啤酒已经开始了低碳化绿色发展的探索之路。2014年起,率先在行业内实验推广轻量瓶使用,每年可降低碳排放6000余吨。低碳化包装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绿色转型升级,这仅仅是青岛啤酒向“绿”而行的其中一个切面,近年来,青岛啤酒制定了“降低能源消耗、优化用能结构、打造绿色工厂”的碳中和路径图,截至2021年,青岛啤酒完成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减少煤炭使用48万吨,减少碳排放121万吨。近三年,青岛啤酒加快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覆盖,在7家工厂布局分布式光伏9兆瓦,每年产生可再生能源电力近800万MWh,降低碳排放6300多吨。截止到2023年底,分布在全国16个省市的50家青岛啤酒工厂已经使用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量占总用电量的比重达到了74%,其中山东区域工厂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生产用能更加清洁。

向“链”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主动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服务青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像青岛啤酒、海湾集团这样实力雄厚的国资国企所必须要面临的课题。

2022年4月,青岛确立47家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青岛啤酒成为食品饮料产业链“链主”,海湾化学则成为高端化工产业链“链主”。

青岛啤酒作为产业链“链主”的资源聚合作用,在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里充分彰显,集聚了11家产业链配套企业,本地产业链配套率达到80%,实现啤酒产业链无缝隙全覆盖。

在今年1月22日至1月26日召开的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青岛啤酒提出,发挥“链主”带动作用,以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文化体验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产业集群能级升级,更好助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落地实施。

海湾集团积极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南部董家口基地坚持“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以双酚A、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增量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四条优势产业链,有3个项目列为山东省重点项目、1个入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近期,24万吨/年高端聚碳酸酯用双酚A项目已建成投产。

国有企业是经济的“压舱石”和“顶梁柱”。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青岛啤酒与海湾集团以自身的生动实践,助力青岛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猜你喜欢
链主海湾青岛市
山西要求重点产业链“链主”需承担补链强链主体责任
李东生:“链主”企业要发挥“头雁”作用
半封闭的海湾
宁沪公司:勇担“链主”职责,引领通道经济
人鱼海湾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初识海湾女神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