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山东首富失意A股

2024-02-20 10:30高扬
商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泛海志强民生

高扬

凭借着对时代趋势的敏锐嗅觉,卢志强们每次都能先人一步,成为别人羡慕的“幸运儿”。但没有人能够永远踩准风口,也没有人会一直幸运。

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可能是曾贵为山东首富的卢志强最郁闷的一天。这天,*ST泛海(下称“泛海控股”)公告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拟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如无意外,退市房企阵营将再添一家。

泛海控股的命运之所以备受关注,不单单是因为卢志强曾经的顶级资本大佬身份,更因其30多年来苦心钩织的泛海系商业帝国,面临着坍塌的风险。过去30多年,卢志强一手打造了一个“金融帝国”。巅峰时期,“泛海系”曾参控股几十家上市公司,深入地产、能源、金融、科技以及境外投资等多个领域,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

身处帝国中心,卢志强还是没能成功上岸。其实在2021年,他就表示对遭遇的困难估计不足,并诚挚地向投资人表达歉意。那时遭遇的资金困境,已撕開“泛海系”危机的冰山一角。经过两年多发酵,“泛海系”的窟窿越来越大,几乎束手无策。泛海控股退市箭在弦上,正式拉开了“泛海系”崩溃的帷幕。

资本市场“泛海帝国”的辉煌与败落

作为“泛海系”的核心平台,泛海控股前身可以追溯到1995年。彼时,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山东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控股公司等九家知名企业,共同投资成立“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光彩事业投资”),其中两家泛海公司占股比例达91.7%。

1998年10月,光彩事业投资成功借壳南油物业,完成上市,此后陆续改名“光彩建设”“泛海建设”“泛海控股”。

泛海控股的主营业务一直以高端楼盘开发建设为主,因此虽入行较早,但规模有限,2014年全年营业收入不过76.16亿元,与动辄数百上千亿的头部同行相比,差距甚大。也正是这一年,泛海控股开始引入“金融、战略投资”两大延伸业务板块,进行业务多元化。

在资本江湖沉浮多年的卢志强,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与强大的人脉资源。其早在1996年,便参与了中国首家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此后又陆续参与了联想MBO收购、万达商业赴港上市、发起设立亚太再保险、巨人收购Playtika等诸多著名资本运作事件。2020年7月,泛海控股表示斥资40亿元投资了云锋基金,公司以此间接投资了蚂蚁金服。

顶峰时期,“泛海系”参控股数十家上市公司,覆盖地产、能源、金融、科技以及境外投资等多个领域,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2015年,卢志强以830亿元财富,成为山东首富。

得益于此,2016年,泛海控股营业收入达到246.7亿元的历史峰值,次年,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22.81亿元,同样来到历史高点。据媒体报道,泛海对外投资在2016年时达到“癫狂”,全年投资高达468亿元。大举扩张的背后,也留下了日后难以弥补的巨额债务窟窿。

很难说得清楚,“从不差钱”的泛海帝国,是何时开始陷入债务危机的。但2020年,民生信托踩雷“假黄金大案”,无疑是引爆这次危机的一根导火索。

2020年6月24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突然宣布取消湖北最大黄金加工厂——武汉金凰的会员资格。一场震惊业界的80吨假黄金大案也浮出水面。

2020年5月16日,民生信托在对武汉金凰质押的黄金例行开箱检查时,被对方实控人贾志宏强烈要求叫停检测,6天后出来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黄金是假的,是铜合金。

此前,利用这批假黄金,武汉金凰向金融机构先后融得160亿元,其中民生信托踩雷最深,高达41亿元本金。天眼查信息显示,“泛海”旗下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对民生信托合计持有近 93.4%的股权。

而曾几何时,民生信托被誉为泛海控股三大核心金融资产之一(另两个为民生证券和亚太财险)。实际上,除了武汉金凰“假黄金”案外,2020年的知名大坑,民生信托似乎都没有躲过:新华联债券逾期、中建五局“萝卜章”、汉能集团、凯迪生态等等。

民生信托的踩雷使泛海控股2020年不得不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近25.2亿元,吃掉了上市公司当年利润总额的一大半。2020年至2022年,泛海控股归母净利润分别巨亏46.22亿元、112.5亿元、115.4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继续亏损68.87亿元。

时光流转,财富更迭。曾经坐拥至少4家A股、港股上市公司,拥有全金融牌照的千亿“泛海系”,正一步步分崩离析。

*ST泛海跌破1元面值将被终止上市

近一年来,*ST泛海股价多次低于1元以下。2023年4月,就曾一度跌破1元/股。不过彼时,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泛海”)一致行动人及多位董监高人士发布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分别为0.5亿元至1亿元,0.3亿元至0.4亿元,股价出现反弹。同时,公司也积极谋求破产重整。

然而,2023年12月1日,*ST泛海发布公告表示,公司预重整期间,临时管理人经调查发现*ST泛海作为上市公司已不具备重整可能,并申请北京市一中院终结*ST泛海预重整程序,据此,北京市一中院决定终结公司预重整。

随后,*ST泛海股价便一路下挫,截至公司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023年12月27日),*ST泛海收盘价仅为0.38元/股。由于股价已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已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2023年12月28日,公司收到深交所下达的《事先告知书》,因触及深交所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ST泛海股票上市交易。

1月4日,*ST泛海发布公告称,中国泛海原计划在2023年9月5日起4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增持上限为2亿元。截至2024年1月4日届满,中国泛海仅增持公司股份1100股,合计增持金额为2889元。

对此,*ST泛海表示,公司通过书面、电话等形式积极提示公司控股股东应在承诺期限内完成增持计划,但公司控股股东受自身资金压力及融资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未能按期完成上述增持计划,公司控股股东未能履行承诺。

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12月,民生银行发布公告,北京金融法院对泛海集团持有该行的17.996亿股A股无限售流通股以及2020年、2021年、2022年现金红利,还包括泛海集团持有该行的360万股A股无限售流通股以及2022年现金红利进行轮候冻结。

1月18日*ST泛海晚间发布公告称,2024年1月18日,经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查询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系统,获悉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所持有的公司股份27,431,700股被司法冻结。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控股股东中国泛海累计被冻结股份约29.92亿股。

1月24日,已经停牌数日的*ST泛海发布公告称,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下称“渤海银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将公司及相关方诉至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同时渤海银行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冻结上述被告名下银行存款约20.2亿元或者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

*ST泛海表示:“鉴于上述诉讼正在进展过程中,目前无法估计对公司的最终影响。”

随着预重整的失败再加上如今“面值”保卫战也失手,这几乎同时宣告着卢志强“泛海系”的终局。

老牌房企谢幕难免令人唏嘘,但退市在2023年变得稀松平常。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A股有16只股票退市,2022年有42只股票退市,2023年以来退市股票达45只,创下新高,其中ST阳光城、ST泰禾、*ST嘉凯等8家公司属于房地产行业。

退市浪潮下,多位旧日首富资本梦碎。昔日闽侯首富、阳光城董事长林腾蛟,原四川首富、蓝光发展原董事长杨铿,原福建地产首富、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都已离场,他们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也摇摇欲坠。

泛海系四大上市公司平台逐步丢失

作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ST泛海实际控制人的卢志强,曾常年为山东首富,与青岛颇具渊源,青岛泛海名人广场是他1992年在青岛布下的重要一子。青岛泛海名人广场地处“奥帆商圈”这一黄金地段,而2021年6月29日,泛海控股公告披露,就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申请的融资,将包括青岛泛海名人广场一期综合楼地下一层及地上第五层的物业抵押。

泛海控股退市已成定局,而“泛海系”正在丟失的上市平台,不止于此。

早在2009年,泛海控股便得到青岛上市公司民生控股(原名“青岛国货”)22.56%股权,并以此布局典当、期货、保险、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然而民生控股的发展一直欠佳,2017年开始,营收始终未达到1亿元。2022年公司营收仅为0.1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0.26亿元,2023年4月26日,民生控股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民生控股”变更为“*ST民控”。

在泛海控股重整失败后,曾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泛海控股重整失败资不抵债,即将退市,请问对公司影响如何?”*ST民控于2023年12月11日回复,“泛海控股与本公司虽然控股股东同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但两公司互相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目前公司经营正常。”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为0.31亿元、0.02亿元,退市风险尚不能完全排除。

“泛海系”一度是国内少有的拥有全金融牌照的民营资本系族,如今,其核心金融资产正被一步步变卖、剥离。除了A股泛海控股、民生控股外,“泛海系”还拥有中国通海金融(0952.HK)、中泛控股(0715.HK)两家港股上市平台。其中,前者因泛海控股国际金融境外融资到期未能偿还、抵押资产被债权人处置,2023年初控股权被转让给了华新通有限公司(下称“华新通”),7月,中国通海金融更名为“华富建业金融”。

实际上,无论是卢志强的“泛海系”,还是“安邦系”“复星系”“中植系”“宝能系”等,纵观其崛起背后,无一不是踩准了政策和形势变化的风口。凭借着对时代趋势的敏锐嗅觉,卢志强们每次都能先人一步,成为别人羡慕的“幸运儿”。但没有人能够永远踩准风口,也没有人会一直幸运。

2017年国内监管开始收紧对外投资,当年8月,国家下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限制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境外投资。政策风向变了,有的人已经察觉,有的人却仍未察觉,或者说察觉了却并未在意。

“泛海踏浪履平川,我以我心荐河山。笑看潮起又潮落,故乡树木已参天……”这是卢志强为泛海“司歌”所作之词。只是不知道,这位72岁的传奇大佬将会走向何方?是就此退隐江湖,不问世事?还是会绝境重生?

猜你喜欢
泛海志强民生
学习“集合”,学什么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Potential role of the compound Eucommia bone tonic granules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and osteonecrosis:A retrospective study
泛海控股债务危机未了局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Analysis of Tibetan Plateau Vortex Activities Using ERA-Interim Data for the Period 1979-2013
Thrombelastography and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fter closed lower limb fra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