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光大银行任重道远

2024-02-20 10:30流清河
商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光大银行覆盖率董事长

流清河

公司管理层变更频繁,内部治理水平令人担忧。在疫情后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这家总资产接近七万亿的股份制大行如何强化内控,提升管治水平,改善业绩,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2024年开年前半个月,光大银行就收到多张罚单。

1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徐州监管分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光大银行违法违规事实为“未对集团客户统一授信;贷后管理不到位,未按约定用途使用信贷资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徐州监管分局对其罚款115万元。王磊作为光大银行徐州分行副行长,被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在此前一天,也就是1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分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光大银行无锡分行因为“信贷管理不到位造成信贷风险,发生员工业内涉刑案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分局对其罚款100万元。

在此案中,光大银行无锡惠山支行行长王峰以及光大银行无锡分行公司营业部总经理王承忠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此前,王峰与王承忠均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无锡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1月份不到三周,光大银行各地分支机构及相关负责人合计收到逾20张罚单,累计被处罚金额超过600万元。过去几年,光大银行大小罚单不断。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光大银行见诸媒体的处罚信息就有40多条;2022年,光大银行至少收到60多张罚单,罚款金额超3000万元。

罚款不断凸显光大银行内控存在较严峻的问题,再加上,光大银行近两年业绩增速放缓、资产质量下滑,同时银行内部频频爆出高管贪腐案件,公司管理层变更频繁,内部治理水平令人担忧。在疫情后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这家总资产接近七万亿的股份制大行如何强化内控,提升管治水平,改善业绩,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两任董事长“前腐后继”15年

光大银行内控失序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内部高管屡屡爆出重大贪腐问题,其中原光大银行两任董事长因贪腐被查,时间跨度长达15年,更是暴露了这家股份制大行存在的内控黑洞。

1月15日,最高检官网发布消息,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双宁涉嫌贪污、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贪污罪、受贿罪对唐双宁作出逮捕决定。

而在2023年4月,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同样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同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李晓鹏作出逮捕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唐双宁与李晓鹏都曾担任光大银行董事长。其中,唐双宁2007年6月出任光大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2007年7月20日起兼任光大银行董事长,2017年12月27日,唐双宁因年龄原因辞去光大银行董事长职务。

据媒体统计,除李晓鹏、唐双宁外,光大银行近两年还有大批高管因贪腐落马,其中包括光大证券前董事长薛峰、光大银行前副行长张华宇、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前行长周江涛、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前行长苏树德、光大银行交易银行部原总经理夏伟、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张博、光大控股前行政总裁陈爽等先后落马。

而据《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报道,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兼光大金融租赁公司原董事长张华宇,则是李晓鹏“77级河南银行学校”的同窗兼部下。和李晓鹏一样,张华宇也喜欢在光大集团大搞“裙带关系”,他安排了儿子、女婿、弟弟等亲属及关系人子女几十人在光大任职,例如,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张博就是张华宇的侄子,叔侄两人都是河南民权县双塔乡人。

张博2011年11月被有关方面带走调查,此前他在光大银行担任首席业务总监兼机构业务部总经理,相当于副行长级别。记者注意到,张博曾任中国光大银行厦门分行副行长、西安分行行长,乌鲁木齐分行筹备组组长、分行行长,青岛分行行长,光大消费金融公司筹备组组长等职务。

2022年2月,中央第五巡视组向光大集团党委反馈巡视意见时提到,光大集团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有差距,责任压力传导不够,严的氛围没有形成,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洁风险较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直管企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屡禁不止等。

息差持续收紧,业绩疲软

核心高层贪腐、大搞裙带关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不仅败坏了光大银行的风气,还严重拖累了公司业绩。

2023年前三季度,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22.30亿元,比2022年同期下降4.30%;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下滑明显,同比下滑8.02%;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79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3.11%;其中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78%。2023年上半年,光大銀行实现营收765.2亿元,同比下降2.47%;扣非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2.96%。

显然,光大银行营收及净利润增速正在不断放缓,考虑到净利润存在调节因素,光大银行实际经营业绩可能更不理想。

记者发现,光大银行营收放缓始于2019年,近几年,光大银行虽然营收继续增长,但已呈现出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特征,即营收增长对净利润的正面贡献愈来愈小,背后反映出依靠规模扩张提升盈利的旧模式和旧思维失灵。如何在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光大银行无法回避的挑战。

2015年—2019年,光大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表现非常稳定,但2019年以后,净利润同比增速开始放缓,且表现出较大波动性。这里面既有三年疫情的影响,也与光大银行自身业务经营不善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伴随经济放缓及市场利率下行,光大银行息差持续收紧,盈利承压。2019年—2022年,光大银行净息差从2.31%一路下滑至2.01%;净利差从2.18%下降至1.93%。2023年上半年,光大银行净息差更是跌至1.82%,净利差也跌至1.75%,双双创下近5年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过去四年来光大银行净息差、净利差首次跌破2%。而在过去十年内,只有2016年和2017年,光大银行净息差、净利差跌至1.8%以下。

关键监管指标低于平均水平

业绩放缓的同时,光大银行资产质量也开始暴露出更多风险。2023年10月末,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张旭阳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由于经济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银行资产质量仍将面临挑战。

截至2023年9月末,光大銀行不良贷款率为1.35%,较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2019年—2022年,光大银行不良率从1.56%下降至1.25%,表面看不良率稳步下降,但实际上,这主要与光大银行加大力度处置不良资产有关。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光大银行分别处置不良贷款448.05亿元、607.22亿元、579.69亿元、490.36亿元。2023年10月之前,光大银行披露累计处置特殊资产604亿元。这意味着,过去5年,光大银行大约处置了近2729亿元不良贷款。

在大力核销处置之下,光大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截至2023年6月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88.21亿元,比2022年末增加41.47亿元,不降反升。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光大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占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019年—2022年,光大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分别为2.36%、3.16%、2.3%、2.5%、2.13%。截至2023年6月末,光大银行关注类贷款规模为724.34亿元。在经济下行期,关注类贷款较容易转化成坏账,对银行资产质量存在较大风险。

记者注意到,光大银行在部分关键监管指标上低于我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13.42%,一级资本充足率11.2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11%,虽然均符合监管要求,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2022年底一度逼近监管红线。

拨备覆盖率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光大银行拨备覆盖率175.65%,比上年末减少12.28个百分点,结合三季报光大银行净利润表现,疑似通过释放了部分拨备调节净利润,让报表不太难看。

过去十年,光大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最低152%,最高也不过187%,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光大银行拨备覆盖率本就不高,和其他银行动辄300%、400%的拨备覆盖率相比,光大银行能够用来平滑利润的储备实在是太少了。目前已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的上市银行中,中信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7.59%,长沙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14.21%,齐鲁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03.58%,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为561.42%,招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为437.70%,都高于光大银行。就我国银行业整体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6.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7.89%,亦高于光大银行。

反腐风暴之后,光大银行新的核心管理层已陆续就位。只是,内外交困之下,如何恢复光大银行的活力,找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团队依然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光大银行覆盖率董事长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光大银行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迷失在权欲中的董事长
光大银行
学不成名誓不还——王进源董事长讲述NECO在大陆的20年
狼狈不堪的董事长
基于喷丸随机模型的表面覆盖率计算方法
追寻直销正道 推演直销未来——访大作为董事长毛文龙
基于覆盖率驱动的高性能DSP指令集验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