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视角下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

2024-02-21 03:50伍善广陆玉婷冯学珍
教育观察 2024年1期
关键词:药剂学药学实验教学

伍善广,陆 苑,陆玉婷,冯学珍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部,广西柳州,545005)

一、引言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具体要求。[1]这充分说明了医药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代,药学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2]然而,面对新形势,目前部分地方高校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尚未能很好地适应医药行业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体现为药学人才培养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强。[3]为适应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地方高校必须按照教育部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4]近年来,面对即将到来的专业认证,广西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不断深化药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为专业认证打好基础。本文在专业认证视角下,探讨我校在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方面的一些举措及成效。

二、问题

药学专业认证是各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深化药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当前各高校在持续提升办学水平过程中面对的重要课题。[5]截至2022年底,教育部已完成对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药学类专业认证。[6]因此,为达到专业认证的要求,各高等医药院校需要将深化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摆在重要位置。[7]

我校从2014年起设置药学本科专业,迄今已有六届毕业生。自办学以来,我校一直高度重视药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用人单位和业内同行的一致好评。然而,在全国医药高校兴起专业认证背景下,我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与专业认证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课程设置对行业发展的适应性不强,未能对接行业发展要求,主要体现为课程设置与行业脱节、课程内容没有紧跟行业发展前沿、课程设置缺乏与行业结合的技术类课程。

第二,药学实践教学与医药产业发展脱节,未能与生产项目实现有效衔接,教学实践平台不足、教学评价单一,学生人才岗位适应能力薄弱,与社会、市场的需求不适应。

第三,药学实践课程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形成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企业兼职教师投入实际教学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具有良好教学能力的教师较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校内专业教师的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缺乏。

第四,校企双方在教学平台、科研平台、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缺乏深度合作。教师的课题研究与医药产业发展之间相互分离,课题研究与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结合紧密度不够,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不足。

第五,医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企业配套培训课程少。学生在企业中得到的有效锻炼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对行业的认识,实操技能训练不足,进而影响药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改革

(一)“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助力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多渠道整合企业资源,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支持高校与创新型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践教育基地,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实践育人新机制。[8]2019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9]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将学校教学、科研融合形成的“科产教”融合式实践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10-11]药学专业认证考查的重点是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否达到专业设置的培养要求。“科产教”融合式实践教学正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需求和符合学生特点的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新模式。

近年来,在专业认证视角下,我校积极探索“科产教”融合式教学,与20多家医药企业建立了实践基地。我校提供场地、柳州本地医药企业出资,校企合作建设了占地100多平方米的模拟药店及药房;校企合作建设了占地20000平方米、拥有中草药400多个品种、中草药上千株的药用植物园及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室、药品中试生产设备实验室等。2021年,校企合作联合申报了柳州市桂中特色药用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并获批柳州市重点实验室,此举成为我校校企合作成功案例。这些举措都有效促进了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为学生适应行业发展、提高实践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鼓励教师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的提升

1.牢固树立“科研服务教学,科研提升教学”的观念

我校充分发挥团队科研资源丰富、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优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精选出具有典型示例作用的科研技术或科研成果,将其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极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我校教师努力把科研内容带入课堂,把最新、前沿的科研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科研内容、科研技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深对书本内容的认识,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科研到课堂教学,再从课堂教学到科研思维的思路,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开展。此外,我校教师近年来还开展了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研究30余项。

3.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

我校教师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已成为完成毕业论文带教任务的主要载体和资源保障,每年有超过95%的本科生课题来自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与药学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多项,各类各级科研项目100多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0多项,这些课题成为学生毕业论文的主要课题来源。我校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4.通过科研带动学生社会实践

良好的科研氛围也带动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我校药学专业从2015年开启了大学生早期科研训练活动。例如,药剂学教研室开展的大学生系列科技活动:将学生分成了多个专题研究小组,研究领域涉及片剂、胶囊剂、丸剂、注射剂、中药制剂、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等。近年来,我校药学专业共有几十名学生参加了该研究小团队。天然药物教研室也积极开展大学生系列科技活动,将学生分成了3个专题研究小组,研究领域涉及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标本制作技术及中药创新鉴定技术等,目前共有50余名学生参加了该研究团队。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评

为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传承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力弘扬医药文化,发现和造就医药人才,营造出“爱药学、懂药学、会用药学做好服务”的良好氛围,我校与医药企业联合举办了多场药学技能比赛,大大丰富了学生活动内容,让学生得到了锻炼,也拓宽了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了与企业充分交流的机会,为将来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校组建比赛团队,组织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工作,我校学生参加了三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取得了1人获得二等奖、2人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我校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及各种创新创业比赛中也获得佳绩。

(四)调整与优化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克里兰提出“胜任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某一岗位能够分开表现优异者与平凡者的个人特征,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等。[12]不同职业对岗位胜任力的描述有所差异,对医药人才来说,岗位胜任力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13]近年来,我校对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和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近几年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我校大部分药学专业毕业生在医药企业从事药品流通、生产和研发等工作,在医院工作的较少。医药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对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学生要求较强的动手能力。

以药剂学实验教学为例,调整后,药剂学实验课达64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时比例超过理论课时,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1.33∶1,大幅度增加实践课时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单独设置药剂学实验课,采用“操作+考核”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内容上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创造开放性实验环境。如表1所示,我校药剂学实验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占比较高:综合性实验共36学时,占实验课学时的56.3%;设计性实验共8学时,占实验课学时的12.5%。其中,剂型设计与处方筛选为设计性实验,由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小组的科研选题、文献检索、方案设计、制剂制备和成品检测等制剂研发过程均是独立完成,并由小组讨论后共同完成实验。这一调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掌握更深层次的实验教学技能,拓宽了科研工作思路。

表1 我校药剂学实验课程内容体系

(五)引入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药物生产技术教学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掌握药物生产技术管理规范与实施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然而,大规模组织学生进入制药企业的生产车间参观学习十分困难。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不能实地参观、操作的不足,实现学生校内学习制药企业车间生产线生产流程的模拟,同时了解车间各岗位职责。我校依托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室和药品中试生产设备实验室,将虚拟仿真实验融入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开展学生药物生产技术模拟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在药厂车间实际生产操作奠定了基础。

(六)推动实验教学评价改革

目前,高校药学专业普遍采用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为药剂学期末实验成绩的总结性评价模式,更注重学生最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药剂学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平时实验成绩占40%;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占60%,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总分100分。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共设计10个实验供学生选择,学生通过随机抽签选择独立完成实验并进行考核。每个实验考核的扣分项都实现量化,包括实验作风、药品规范取用、实验过程步骤、成本质量、实验后清场情节、时间控制等,教师针对每个实验细节进行打分,最终形成期末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更为客观、合理、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加深学生对药剂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药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实验平台。我校通过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新平台,逐步形成“科产教”融合式实践基地,确保药学人才培养紧跟生产实际、适应社会需求。教师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科研反哺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调整药学专业课程内容,增加实践课时,并适时调整专业实验课程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药剂学药学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