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康复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

2024-02-27 07:45曹缦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病例康复实验组

陈 静 梁 康 曹缦婷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53)

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医学教育新形态,是加快医学生培养的时代要求[1]。利用慕课资源、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等“互联网+”技术,借助教学工具,构建混合教学模式,是高校教育模式发展的趋势[2]。

临床康复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核心课程,是康复专业学习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对学生康复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临床康复学课程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难度大,其前置课程的掌握情况会影响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学习热情低下、学习效率不高,甚至厌学的现象。另外,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3]。

本研究采用线下教学与线上课程、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旨在探讨基于慕课和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混合式教学法在临床康复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培养学生的康复思维能力,提升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2018 级1、2 班共80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 班41 名学生为实验组,2 班39 名学生为对照组。2 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以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后完成作业以复习巩固。

1.2.1 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自建慕课神经康复学,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医骨伤科学,自建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偏瘫患者虚拟仿真思维训练系统、脑瘫患者虚拟仿真思维训练系统等,开展混合式教学。具体如下。

(1)学习平台选择:利用智慧树平台、知到APP、微信群、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活动,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

(2)课前准备:建立课程微信群,提前一周将学生名单导入智慧树平台、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向学生发送课前学习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典型案例资料、参考文献、评定量表等。

(3)具体实施过程:课前教师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学生登录智慧树平台,完成线上内容学习和课前测试,如有问题可在微信群中讨论。课中教师对课前测试内容进行解答,并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测试,对难点内容展开讲解;学生分组讨论,进行PPT 汇报。课后学生登录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完成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形成思维导图、病例分析报告。课外时间师生随时线上交流、答疑。学生通过反复观看线上课程、反复练习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来巩固学习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期末考核成绩试卷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题,总分100 分,其中病例分析题30分。使用统一评分标准,采用云阅卷系统,电脑核分。分析学生总成绩及病例分析题成绩。

1.3.2 教学模式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收集实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师生互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10 项,分为满意、不满意、不确定3 个等级。课程结束后发放,学生匿名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期末考核成绩实验组期末考核总成绩、病例分析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比较(± s,分)

表1 2组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比较(± 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人数39 41期末考核总成绩68.97±9.10 80.41±7.91-6.006<0.01病例分析题成绩17.38±4.91 22.48±3.57-5.329<0.01

2.2 教学评价问卷调查结果向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41份,收回有效问卷37 份。89.2%(33/37)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丰富;81.1%(30/37)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能力,但课外花费时间较多;73.0%(27/37)的学生希望其他课程也采用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见表2。

表2 实验组学生教学评价问卷调查结果 [名(%)]

3 讨论

加强本科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要求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具备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4]。通过结合线上课程和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的临床康复学混合式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临床常见病种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手段独立处理常见病例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未曾预见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康复思维,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本项研究中,实验组期末考核总成绩、病例分析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有效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康复学课程总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提高其康复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互联网+”教学,是传统课堂形式的有力补充[5]。在临床康复学的教学设计上,选择符合我国国情和学生特点、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自建优质课程资源如神经康复学和中医骨伤科学等国家一流课程,上传到智慧树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的内容;时间安排上相对宽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和思考时间。此外,测验能强化学生的记忆、督促学习;专题讨论对学生快速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并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沟通能力。课后通过偏瘫患者康复思维训练系统等虚拟仿真教学项目,采用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反复练习,有助于学生建立康复诊疗思维;思维导图提高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PPT 制作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在制作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整理拓展了学生全心全意为功能障碍者服务、平等对待功能障碍者的认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临床康复学学习过程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及思政目标的完美结合。

学生调查显示,混合式教学法加深了学生对临床康复学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拓展了专业知识,加强了师生交流,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难以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6]。常见的线上混合式课程,是将慕课资源引入课程,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凸显信息技术的教育服务功能,使学生反复学习,加强知识的巩固[7]。但这种混合式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实现对生命的关怀等[8]。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摆脱了实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进行练习,没有医学伦理学和患者安全的限制。康复思维训练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中丰富的病例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完整的病例设置使学生更易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体验更完整,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9]。

本项研究基于“多元化、个性化原则”,同时引入慕课及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基于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的混合式教学,结合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学边练。学、练结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内容也更加丰富[10]。课堂使用知到APP 等教学工具,让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提高了课堂趣味性,也符合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增强了学习效果[11]。授课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协同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见习-实习无缝隙连接,着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综合素质,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但学生认为课后内容较多、花费时间较多、增加了学业负担,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教育模式的改变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混合式教学的新主张[12]。随着互联网、大数据、5G移动通信网络等的发展以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及康复治疗学教育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0,13,14]。在临床康复学中开展基于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聚焦于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达到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病例康复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病例”和“病历”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