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唐太宗一生的“白月光”

2024-02-28 20:00汪小年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白月光长孙李渊

汪小年

公元628年,王朝掌权者李世民,允宫女出宫三千余人,使之“任求伉俪”。圣旨下达之日,朝野为之震动,宫女们及其亲人无不山呼万岁,视为旷古未有之善举。为此,白居易有诗:“三千怨女放出宫,四百死囚来归狱。”勾勒出了贞观年间社会和谐、人们生活安定的历史画卷,令人赞叹。

人常言:“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位默默支持他的女人。”李世民的妻子,就是那个陪着他度过刀尖舔血的岁月,最终走向成功的女人。更有人说:“在中国历史上,有传可查的400多位皇后当中,她是当之无愧,最受好评的一位皇后。”所以,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奇女子,不过三十余载的芳华,却能留香千古,开出盛世繁花?她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才能让那个拥有世间无上权力,阅人无数的优秀男儿,独独为她的早逝痛哭流涕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走进长孙皇后的人生。

成长的痛: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

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一个颇为平凡的日子,洛阳长孙府内,传来了新生孩儿的啼哭声。原来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喜添幼女。传闻,因长孙家中之人,多信奉佛教,于是,长辈们便宠溺地唤这个小家伙为“观音婢”。

她,不是别人,正是日后那个母仪天下、为世人所敬仰的长孙皇后(史书上没有记载其真名,有一种说法唤作“长孙无垢”)。

作为皇族宗室的长孙家,自北魏至隋,着实是能人辈出。长孙无垢之父长孙晟智勇双全,尤擅骑射,十八岁担任司卫上士时,就得到了杨坚的赏识,其后出使突厥又有“一箭双雕”之举,由是知名。骑射之外,长孙晟还善谋略,在经略北疆时多行离间之计,使隋朝在对突厥的战争中一直保持优势,因此也得到了文帝和炀帝的一致信任。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围困于雁门,还曾感叹:“如果长孙晟还活着,突厥是不可能到这里来的!”长孙皇后的母亲出身于渤海高氏,同样是北朝的门阀大族,她的哥哥是隋朝名臣、凌烟阁功臣高士廉。生于这样的人家,也早早注定了小无垢卓荦不凡的一生。

长孙无垢虽生得富贵,却丝毫没有骄纵跋扈的模样。她不仅出落得美丽大方,而且知书达理,自小就喜读历史书籍的她,行事更是谨遵礼法。如此乖巧懂事的小女子,自是深受长辈们的喜爱。若能一直这般现世安稳,倒也平平无奇,但如果注定生而精彩,那便少不了变故与磨砺。

长孙无垢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验,便是从父亲突然撒手人寰开始的。长孙晟去世之后,尸骨未寒,长孙无垢与其兄长孙无忌便被同父异母的兄长——长孙安业无情地赶出了家门。这一年,无垢不过八岁出头。失去了父亲的庇佑,就等于失去了一切。世态炎凉,生之艰难,让这个小女孩的骨子里多了几分韧性。幸得舅父高士廉善良,对待妹妹及其一双儿女十分优厚,很快,他就把落难的长孙兄妹接到了自己府中安置。

高士廉虽未亏待过这对兄妹,可对于无垢而言,终究是寄人篱下。复杂的环境,逐渐让单纯的无垢懂得了忍耐与察言观色。多年之后,她面对再困难、再复杂的环境,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甚至还能帮助自己的夫君。

所谓: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长孙皇后年少时的经历,练就了她的玲珑与通透,终其一生,都受益于其智慧与大义。

遇见知己:

因为难得,所以珍惜

长孙无垢本就出落得漂亮,其聪慧贤良的名声也远扬在外。早在长孙晟去世前,上门提亲者便络绎不绝。究竟何等优秀的男子,才能与这般蕙质兰心的女子相配呢?长孙家的家长们十分上心,希望能够为长孙晟的幼女觅得一位上乘的如意郎君。就在众人发愁之际,伯父长孙炽站了出来。

长孙炽是何许人?北周著名学者也,他素来见地独特、知识广博。见无垢的婚事迟迟未定,便向众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李渊妻子窦氏“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传闻,窦氏一出生,就有一头乌发,三岁时,发长便与身高一般。从小就见识卓越的她,长大后也素有贤名。长孙炽认为,这般贤良女子教出来的孩儿,定也非同一般。只不过,在众多提亲者的队伍里,并无李家人的身影。为了不让无垢错过良配,长孙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请媒人去李家,倒提亲。

自古成事講究天时地利人和,因缘际会亦是如此。李渊次子李世民出现了。一个未定,一个未许,才子佳人,门当户对。两家一拍即合,就将二人此生的姻缘定了下来。隋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豆蔻之年的长孙无垢与十六岁的李世民喜结良缘。从此,在长孙无垢的生命里,山河远阔,人间星海,所有的故事,无一不是他。

成婚后的李世民很快走上了反隋的道路。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李世民被册封为秦王,长孙姑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秦王妃。武德年间,作为唐朝最重要的军事统帅,李世民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征战,尽管两人聚少离多,但也没有影响这对少年夫妇的感情。高门出身的秦王妃有着宽广的胸襟和格局,她知道丈夫在进行着重要的事业,从不会因为自己的思念而耽误他的进取,相反还为他营造了温暖的港湾、坚实的后方。

李世民个性张扬,做事勇敢果决、雷厉风行,充满冒险精神,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加上军事上的超高天分,使他赢得了许多名将和文士的青睐。与此同时,这也养成了他正面硬刚、不委曲求全的行事风格。随着李世民军功的不断累积,光芒越来越耀眼,不仅太子李建成感受到了威胁,唐高祖李渊也逐渐心生不满。然而,在战场上如鱼得水的李世民,并不擅长政治斗争。他不会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实力和野心,也不会讨好李渊和他的宠妃,因此政治处境越来越艰难。

作为妻子,秦王妃清楚丈夫的性格特点。那时,秦王与太子的矛盾已非常尖锐,而李建成通过受李渊宠幸的张婕妤、尹德妃不断诋毁李世民,使他与李渊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刘黑闼叛乱后,李渊改派李建成率军出征,有意压制李世民,为太子积累军功。性格刚强的李世民不会讨好他人,正面的攻击也容易落下把柄,秦王妃就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营他在后宫的形象。

秦王妃对李渊很孝顺,她利用自己对李渊的影响力,不仅极力帮李世民开脱解释,甚至很多时候李渊都是因为她才没有对李世民进行严厉的惩罚。秦王妃在李渊的后宫也有很好的人缘,虽然难以赢得张婕妤、尹德妃的好感,但其他妃嫔对她都是赞不绝口,她也經常利用这些妃嫔来做李渊的工作。相比于与太子关系密切的张、尹二人,其他妃嫔在吹枕边风的时候,李渊不会太警惕,反而觉得更加客观,而这些妃嫔也成为秦王妃在宫中的眼线。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与张、尹二妃淫乱,玄武门之变当天李渊在海池泛舟,以及高祖身边的防卫力量等情报都是秦王妃通过后宫情报网获得的。可以说,李世民能够通过玄武门之变当上皇帝,秦王妃是最大的功臣。

这个总是以温柔、贤惠形象示人的大家闺秀,绝非政治斗争中的“小白”,而是行事果决、手段凌厉的奇女子,她努力让处境危险的李世民有了绝地反击的机会。在整个政变过程中,秦王妃展现了强大的内心,她知道政变失败的下场,不仅整个长孙家族会陪葬,秦王府的三个孩子也无法幸免于难,连李世民都因压力过大开始要求占卜。此时的秦王妃,无疑是李世民最大的精神依靠。玄武门之变当天,除了哥哥长孙无忌和舅舅高士廉,秦王妃还亲临伏甲的临湖殿慰勉将士,秦王左右莫不感激涕零。政变成功后,秦王妃的身份很快变成太子妃,不久又成为大唐的第二位皇后,此时的长孙姑娘仅仅26岁。

只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笼罩在弑兄杀弟的梦魇中。长孙无垢明白,倘若这个心结不解,李世民便会在愧疚的痛苦中无法自拔。她比李世民看得清楚:皇权之下,孰是孰非,早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给天下苍生一个交代。于是,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李世民最压抑的时光,劝慰他、鼓励他:“现实无法改变,但殿下贤能,可以通过治国,造福百姓。”她知道,只有做一代明君,才能堵住悠悠众口;只有王朝兴盛,历史才会给李世民一个公正的说法。

聪慧如长孙无垢,她的字字句句,皆如春风细雨,悄然润化了李世民心中的郁结。

相夫教子:

因为贤良,所以通透

我们常说,一个女人最难得的,就是始终保持清醒。长孙皇后贵为一国之母,却依然和从前一般:一年四季,书不离手,以史明心,以仁待人。她是李世民最好的贤内助。从不沉溺于小情小爱的她,将母仪天下的气度刻在了骨子里。她大度能容,为李世民稳定后宫。

自古君王之爱反复无常,求多者,必然让自己陷入后宫争宠的深渊,但她从不求专宠。于是,在长孙皇后所统领的后宫中,鲜少有妃嫔之间尔虞我诈的龌龊事。

有宫人不幸难产而亡,她便把孩子接到自己宫中,如同亲生女儿一般养育。有妃子和她生了一样的病,她便主动差人将自己的药,给其先服先治。她深知,皇帝想要治理好天下,后宫不乱,心神才不会乱。

她不干涉政事,却事事周全。通透如长孙皇后,她知晓,后宫女子干涉内政是大忌,所以,她从不妄议朝堂之事。她亦明白,外戚专权会给天下带来大乱。所以,当李世民想要封她的哥哥长孙无忌为宰相时,她不仅推辞,还劝长孙无忌快快辞去高官厚禄。她掏心窝地说:“历史上弄权误国的外戚太多,妾位居后宫之首,全家已经是尊贵至极,着实不能让兄弟子侄再位居显要。”当李世民被魏征谏言顶撞,气得在长孙皇后面前愤怒扬言,说迟早要把他杀掉时,她并未在李世民气头上做任何劝慰,只是默默转身进了屋,换了一身隆重的宫服。顷刻后,她笑着出来,跪在李世民的面前,稽首道贺。见李世民一脸茫然,她便接着说:“从古至今,只有君主圣明,大臣才敢直言,魏征如此率直,不正是因为陛下您圣明吗?此情此景,还不值得向您道贺吗?”李世民本就贤明持重,一听此话,他立刻醒悟,不仅不再怪罪魏征,而且对眼前这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多了几分敬佩之情。

的确,在陪伴李世民的岁月里,长孙皇后像一朵解语花,不那么娇艳,却通透非常。她用最温柔与最明达的一面,为自己的夫君护航。

据说,那一年,李世民病重,危在旦夕,是长孙皇后衣不解带地照料在他的床前。她究竟有多爱生命中的这个男子呢?她竟随身携带着毒药,如果李世民遭遇不测,自己也绝不独活。这般,便可以理解,当长孙皇后香消玉殒之后,李世民为何独自为其黯然神伤。他命人在宫内建了一座高塔,时常眺望着她长眠的地方。更难的是,他十分懂她,他知道如果她还活着,一定不希望看到这般场景。于是,他又命人拆掉了建筑,从此,打起了精神,振作了起来。

在李世民心中,世间再无能与他比肩的女人。她是他唯一的白月光,于是,此生再未立后。因为,他的皇后,只能是长孙氏,无垢。

猜你喜欢
白月光长孙李渊
Quantum-enhanced optical precision measurement assisted by low-frequency squeezed vacuum states
饲料暴涨!今后养鱼如何赚钱?花白鲢成为渔民们心中的“白月光”
唐太宗托孤藏玄机
李渊:我只是个孤独的老父亲
白月光
你是我的白月光
来自太傅的恶意
长孙家庭成功的秘诀
李渊起义
星空告白——白月光与胡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