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抽筋

2024-03-03 10:39刘东涛
家庭医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痛性运动神经元电解质

刘东涛

抽筋,学名肌肉痛性痉挛,究其病因,多数人想到的是缺钙、剧烈运动等,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潜在的病因未被大家所熟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肌肉痛性痉挛是指突发的、间歇性的肌肉不自主收缩,伴剧烈疼痛,发作时可明显感觉到肌肉僵硬,根据病因不同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肌肉痛性痉挛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症状,在特定条件下(如剧烈运动、怀孕、环境温度过高)可以发生在健康人中,也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状态(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运动神经元病、帕金森病、神经根病等)患者中。

肌肉痛性痉挛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生理性痛性痉挛或良性痛性痉挛,如久坐、久站、过度劳累导致的肌肉损伤,几乎每个人在其生活经历中的某一时期都有过此体验。如冬天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夏天游泳水温较低,都容易引起腿抽筋。睡觉没盖好被子,小腿肌肉受寒冷刺激而痉挛疼醒。2012年的一项研究就表明无论男女,长时间站立工作的,容易出现夜间下肢痛性痉挛;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尤其坐姿不正确,或者不运动,血液循环减慢,可能会导致夜间肌肉痉挛;另外,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或者损伤,从而导致痛性肌肉痉挛,如很多人在运动中出现的抽筋可能与此有关;还有如怀孕期间出现的肌肉痛性痉挛均属于此类。

2.症状性痛性痉挛,如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如职业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神经根病、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等)、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风湿性多肌痛等)、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肝硬化等)、水/电解质紊乱(如脱水伴或不伴电解质紊乱、高钠血症、低钙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等)及精神疾病等。

3.先天性痛性痙挛,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痉挛病等、家族性夜间痛性痉挛、持续性肌纤维活动综合征等。

上述病因是通过何种机制发挥作用尚未完全明确。肌肉痛性痉挛是神经源性的,但到底是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还是周围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支持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学者认为,外周传入诱发运动神经元的高兴奋性,从而形成能够自我维持的正反馈环路。外周感受器受刺激(机械刺激、电刺激、离子浓度变化等)后经感觉神经传入脊髓,直接或间接影响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其发放冲动经过运动神经传入肌肉,引起痛性痉挛。支持周围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学者认为,神经末梢受机械作用或者肌肉收缩时神经外膜和终板周围液体容量和电解质浓度的变化可以诱发运动神经的自发放电或者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的异常兴奋。暗示前述刺激导致异位轴突放电(肌束震颤即属此类),然后通过细胞间连接兴奋邻近轴突,最终导致肌肉痛性痉挛放电。也有学者认为,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在肌肉痛性痉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了解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肌肉痛性痉挛的发生和预防,同时也有助于指导相关的治疗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肌肉痛性痉挛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对前来就诊的患者,首先要明确是否有潜在的病因,是仅因为怀孕、运动所致,还是由于电解质紊乱或者其他更隐匿的疾病所致,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运动神经元病、神经根病、神经丛病、代谢性肌病等。尤其是对于发作频繁、症状严重的患者更应重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实验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疾病的诱因、伴随症状、体征可以为潜在的疾病提供一些依据,根据以上信息制定合适的检查方案,如电解质、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神经肌电图、生物学检查以及其他更特殊的检查等。

具体治疗需要根据肌肉痛性痉挛的分类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1.对于生理性肌肉痛性痉挛或良性痛性痉挛,主要是对症处理,发作时物理治疗为首选,如运动相关的肌肉痛性痉挛可以通过适度的肌肉牵拉。具体来说,如果是小腿后面的肌肉抽筋,可一方面扳脚使脚翘起,一方面尽量伸直膝关节;如果是小腿前面的肌肉抽筋时,可压住脚并用力扳屈脚趾;如果是大腿抽筋,可将大腿和膝盖弯曲至腹部前,双手环抱,再放开并将腿伸直,重复动作,至复原为止。同时按摩患部,可用推、揉、捏和扣打的方法,使抽筋现象消退。其他还包括一些经验性的方法,如冷冻疗法、温热疗法、局部按摩、口服运动饮料、静脉补液等。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导致肌肉痛性痉挛发作的诱发因素,如注意驱寒保暖、科学锻炼、避免久站、劳逸结合、端正坐姿等。

2.针对症状性肌肉痛性痉挛患者,首先是对因治疗,治疗原发疾病,大部分症状性痛性痉挛患者,随着原发疾病的缓解,痛性痉挛的症状能大部分缓解。如开篇提到的患者,经过仔细问诊及查体,最终诊断“帕金森病、不安腿综合征、双下肢痛性肌肉痉挛、糖尿病等”,患者长期口服小剂量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首先调整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在口服小剂量美多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普拉克索,既能够治疗帕金森病又能够覆盖不安腿综合征;夜间睡眠差,长期口服佐匹克隆胶囊仍难以入睡,调整药物为小剂量奥氮平治疗。经以上药物调整后,患者痛性痉挛、不安腿症状以及失眠症状均可得到明显的缓解。再如水电解质紊乱引起的痛性痉挛,需要首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患者症状能大部分缓解。多发性硬化患者,应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控制多发性硬化,患者痛性痉挛症状绝大部分能够缓解。其次是对症治疗,对症药物治疗方面,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治疗学与技术评定分委会的报告指出:奎宁虽然有效,但不推荐常规使用,需在充分评估不良反应后选择性的应用于某些患者(在本人的临床工作之中也从未有应用奎宁来治疗肌肉痛性痉挛的经验);复合维生素B、萘呋胺、β受体阻滞剂可能有效,但尚需寻找更加安全可靠的药物;肌肉松弛类药物,如乙哌立松、巴氯芬等可以松弛平滑肌,缓解肌肉痉挛;安定类药物,如地西泮等苯二氮卓类药物,也可以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但这类药物还会抑制呼吸,所以应慎重应用。另外,肉毒杆菌毒素也可作为一种选择,而对于孕妇可以选择镁剂。

总之,肌肉痛性痉挛是一个常见的综合征,许多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都能出现,目前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治疗方面应首先区分痛性痉挛的分类及病因,采取对因治疗为主、对症治疗为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证钙的补充,保持合适的坐姿,避免久站、久坐,并且进行适当锻炼,避免不科学的锻炼,养成良好的睡姿及作息规律,增强身体抵抗力。

猜你喜欢
痛性运动神经元电解质
中老年男性一种与睡眠有关的怪病——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A Miracle of Love
电解质溶液高考热点直击
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分析
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氧化巴西苏木素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中NF-кB表达的影响
Li2S-P2S5及Li2S-SiS2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