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PDCA循环在预防眼科患者术后发生跌倒风险中的效果研究

2024-03-07 10:28王妍妍姚溪李珊珊裴欢欢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眼科效能发生率

王妍妍,姚溪,李珊珊,裴欢欢

[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手术室,河南 郑州 450003 ]

眼科手术是指在眼睛上进行的、用于眼睛相关疾病治疗的手术,常见的包括:近视手术、屈光手术、白内障摘除术、青光眼手术及眼整形手术等[1]。眼科手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围术期患者与外界的联系发生障碍,会产生一系列恐惧心理,严重者将会引起抑郁和焦虑,影响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2]。对于眼科手术患者由于视力受到影响,再加上视野缩小,对比觉降低,导致患者暗适应能力下降,再加上术眼敷料包扎等,导致患者行动不便,术后跌倒、碰伤发生率较高[3]。因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眼科手术患者术后跌倒发生率,有助于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恢复[4]。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是一套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用于医院不同科室中,能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内容,提高管理质量,但是该管理模式在眼科中的应用研究较少[5]。本研究主要探讨PDCA 循环在预防眼科术后患者跌倒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眼科手术患者3 450 例为对象,根据时间点分为对照组(2021年1 月至2021 年6 月,n=1 600)和观察组(2021年7 月值2021 年12 月,n=1 850)。对照组,男873 例,女727 例,年龄21~89 岁,平均(61.29±6.63)岁;体重指数(BMI)(18.5~29.1)kg/m2,平均(22.15±2.41)kg/m2;疾病类型:白内障740例,角膜炎598 例,青光眼141 例,视网膜脱落121 例;观察组1 850 例,男1 021 例,女829 例,年龄22~87 岁,平均(61.94±6.69)岁;BMI(18.2~29.6)kg/m2,平均(22.31±2.46)kg/m2;疾病类型:白内障812 例,角膜炎621 例,青光眼265 例,视网膜脱落152 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本院眼科就诊病例,且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患者可耐受;②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且术后存在跌倒风险;③意识清楚,具有一定的读写能力。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认知障碍或需转院就诊病例;②凝血功能障碍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③确诊的恶性肿瘤或存在凝血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手术后以口头方式进行宣教,结合医务人员既往经验,根据患者情况完成跌倒风险评估;对于所有新入院的患者,介绍病室环境、物品的使用方法,积极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其中,术后1~3 d 全程陪同患者,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的同时,配合完成下床活动[6]。

观察组:联合PDCA 循环干预。①计划阶段。成立PDCA 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以自愿方式招募组员,各司其职;原因分析,管理前各组员以头脑风暴法,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分别从人员、管理、环境及培训不同的角度分析前期跌倒事件,找出眼科术后跌倒可能的风险及因素,包括:患者依从性差、陪护认知差、健康宣教不到位、环境因素及跌倒防范措施未到位等;针对上述可能的影响因素,制定防范对策和措施,并不断改进与整合;②执行阶段。针对眼科患者术后跌倒可能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强化医护人员跌倒相关知识和评估量表的培训,让其能准确的辨别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将其识别方法、跌倒预防流程和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强化清洁工跌倒预防,避免地面过于湿滑;组间定期召开讨论会,引入典型案例提升医护人员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调整术后跌倒评估时机,每周对眼科术后患者进行评估与筛查两次,对于跌倒高风险患者,引起重视并重点关注,挂“防跌倒”标识等;录制跌倒视频、发放防跌倒相关手册等;实行一对一、集中宣教等,保证各项跌倒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规范“功能科或危重或自主活动能力较差患者的检查流程”及“危重或自主活动能力差患者的绿色通道”,持续监控并做好管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汇总和分析工作,保证稳定运行;③检查阶段。对眼科工作人员、环境管理、设备设施、包装及技能知识定期检查,由小组长每月随机逐一抽查,记录质量检查结果,并进行汇总。④处理阶段。小组每周召开质控小组工作会议,分析讨论质控检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听取大家的意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两组均完成3 个月干预。

1.4 观察指标

①跌倒发生率及跌倒损伤程度。统计两组干预期间跌倒发生率;根据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标准数据库(NDNQI)从0 级(无伤害)、Ⅰ级(轻度)、Ⅱ级(中度)、Ⅲ级(重度)及Ⅳ级(死亡)评估跌倒损伤程度,分级越低,损伤越轻[7];②自我效能水平。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 个月后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从事件应对、目标达成及个体解决问题领域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8];③满意度。两组干预3 个月从预防措施、服务态度、预防效果、陪护制度、防跌倒制度进行评估,每项100 分,≥90 分为满意[9]。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跌倒发生率及跌倒损伤程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3 个月期间21 例发生跌倒(发生率1.14%)低于对照组43 例发生跌倒(发生率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0 级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跌倒损伤程度比较 [n(%)]

2.2 两组自我效能水平比较

两组干预前GSES 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干预3 个月后GSES 评分提高;观察组事件应对、目标达成及个体解决问题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效能水平比较(,分)

表2 两组自我效能水平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3 个月后从预防措施、服务态度、预防效果、陪护制度、防跌倒制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眼科手术有别于其他部位,术后患眼包扎、敷料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0]。部分患者术后由于干预及监督不当,导致患者自行下床,增加跌倒发生率,不仅影响术后恢复,亦增加住院次数,利于患者恢复。现代恢复干预的意义是以患者健康为目标,全方面干预为主导,其框架属于管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预过程中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提高、管理方式完善等方式,能降低跌倒对患者产生的损伤[11]。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3个月期间21 例发生跌倒(发生率1.14%)低于对照组43 例发生跌倒(发生率2.69%)(P<0.05);观察组跌倒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表现为0级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从该结果看出,PDCA 循环能降低眼科术后患者跌倒发生率,减轻跌倒损伤,能巩固手术效果,利于患者恢复。分析原因:PDCA 循环通过现状分析,制定质量控制目标计划,实性梯形管理,由护士长、区域组长作为质量责任人,通过动态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质量,降低眼科患者术后跌倒发生率。邹燕香等[12]研究表明,PDCA 循环的实施能强化医护人员之间的竞争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科室业务学习和讨论,全面掌握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进一步确定术后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从而全面提升管理质量。

为了提高眼科工作质量,降低术后患者跌倒发生率,通过实施PDCA 循环,从患者、家属、环境、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等不同角度进行干预,能为眼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提供保障[13]。PDCA循环作为一种公认的管理模式,在多个科室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有助于提高不同科室的工作效率,降低术后患者跌倒发生率[14]。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3 个月后事件应对、目标达成及个体解决问题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从预防措施、服务态度、预防效果、陪护制度、防跌倒制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从该结果看出,PDCA 循环能提高眼科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干预满意度。分析原因:PDCA 循环的实施能进一步规范技术操作,全面掌握工作流程,建立各种质量控制记录,使得眼科患者术后恢复、跌倒预防、下床活动等流程环环相扣,实现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强化不同科室和区域的合作,保证整个工作流程的通畅[15]。

综上所述,PDCA 循环在预防眼科术后患者跌倒风险中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术后跌倒发生率,减轻跌倒损伤,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眼科效能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