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词学批评中的援《庄》论词

2024-03-11 13:21雷相儒
今古文创 2024年8期
关键词:词论庄子

【摘要】清代以降,词学达到了“中兴”阶段。随着词学的繁荣,词学的理论观念与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援《庄》论词在词学领域熠熠生辉。词学家用庄子的理论观念评论具体的词人词作,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艺术标准,最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中“常州词派”在此方面格外突出。援《庄》论词有其内在的原因,而借鉴庄子创作的艺术风格移作詞论,将词学领域的一些观念借助庄子加以阐释,能获得曲径通幽之妙。援《庄》论词在古代词学批评领域有其独特的作用,深化了词学理论的内涵,对词学理论框架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庄子;词论;常州词派;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8-00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8.010

在清王朝的高压统治之下,当时的文人士子只能借助于填词来抒写苦闷,排遣忧愁。这种情况在促进词体发展的同时,为词学理论的发展也提供了温床。词学在理论观念和研究方法上不断的更新发展,使词学的理论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另外,清代学术集前人之大成,各家各派抱着极大的创作热情,纷纷著书立说,潜心钻研前人观点,并不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对《庄子》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成熟,此时词学理论的“庄化”即是词学家们在对《庄子》有了相当的了解之后顺势而为的结果,也是词学家词学理论进步的结果。清以前以《庄》论词者较为少见,而在清代,随着词体达到了所谓的“中兴”阶段,人们对词体艺术特征的理论认识也在不断发展,援《庄》论词者逐渐增多,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一、以《庄子》分析词人词作

首先是论词者以《庄子》分析词人词作总体风格,如李肇增在《采香词序》中论杜文澜词“大不遗细,音不害情,庄生言鸣而当律,孟坚谓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公之词乎?” ①这里的“鸣而当律”孙星衍《孔子集语》中曾经提及,然此处借庄子《庄子·寓言篇》引用的“鸣而当律,言而当法” ②之句,赞扬杜文澜所填词的字字有力、意蕴近似古诗的浑厚。援引《庄子》来评论词人词作的,分析辛弃疾的词作较多。如清初邹祇谟《远志斋词衷》云:“稼轩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俱从南华冲虚得来。” ③用庄子的雄浑深沉来论辛词的典雅有力,在传统的“激昂措宕”之外,又为辛词增添了一层内蕴。又如张德瀛于《词征》中道:“稼轩词,趣昭事博,深得漆园遗意,故篇首以秋水观冠之……其词凌高厉空,殆夸而有节者也。” ④用辛词比庄子之文的语言、风格与故事,寥寥数语阐释出辛词的艺术特点。

以《庄子》分析词人词作总体风格的还有清初的王炜,其在评曹贞吉的词时言:“就词想其胸次,甚有似于庄周,庄周识高学广思密才雄,其言洸洋纵恣,不可端倪。先生(曹贞吉)无境不超,有途必入,引之以孤绪,而运之以浩流连,故观者如温峤之照牛渚,韩愈之登华山,伯牙之移情海岛,非斯世所常闻见。” ⑤对于此处评论,孙克强先生有言:“以庄周的文风比曹贞吉的词风,以庄周的处世态度称赞曹氏的豁达放旷,这种评论在词论中还是第一次见到。” ⑥以庄子的文风、胸怀、远见卓识来评论具体的词人词作,可视性更强,语言概括性更高。

其次是引《庄子》评论具体词作的,如王士禛在《倚声初集》中评邹祇谟《苏武慢》(九点齐州):“《离骚》耶?《天问》耶?《南华》耶?《楞严》耶?” ⑦邹祇谟一词可比诸骚、庄、佛三家,想见其词之高妙。又如刘熙载《词概》言:“太白《菩萨蛮》、《忆秦娥》,张志和《渔歌子》两家,一忧一乐,归趣难名,或灵均《思美人》、《哀郢》,庄叟濠上近之耳。” ⑧以屈、庄两家作品之忧乐比李张两家词之归趣,含有不尽言而意自明之韵味。

二、引《庄子》说明具体的填词标准

在先秦诸子的作品中,《庄子》一书在艺术性与哲理性的兼顾方面,可称为个中高手。庄子的精神最得艺术本色,其寓言之巧妙,阐发观点之深刻不言而喻。论词者援《庄》论词似顺水行舟,顺理成章,这也标志着词学家对词体艺术特点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但是以庄论词想要进一步发展,就不能再局限于仅用庄子评论具体的词人词作,应将其作为一项艺术标准提出来。

如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就进一步地扩大了援《庄》论词的外延,其云:“词得屈子之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之超旷空灵。盖庄子之文,纯是寄言,词能寄言,则如镜中花,如水中月,有神无迹,色相俱空,此惟在妙悟而已。” ⑨此一语,以屈原之赋的浪漫传奇与庄子之文的“超旷空灵”、比兴寄托为词的创作制定了“规章制度”。

另有陈锐在《袌碧斋词话》中为小令正名:“词有天籁,小令是已。” ⑩“天籁”一词出自《庄子·齐物论》,是与“人籁”“地籁”相对而言的概念,指自然天成之意。填词崇尚“天籁”,以自然为上,这是清代词学家对词体风格特征的又一深入认识。

除上述沈祥龙与陈锐援《庄》所论词风的标准之外,李渔在《窥词管见》中又以庄子之作为依据,为词作的创新建言献策:“文字莫不贵新,而词为尤甚。不新可以不作,意新为上,语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所谓意新者,非于寻常闻见之外,别有所闻所见,而后谓之新也……习见习闻,考诸诗词,实为罕听罕观,以此为新,方是词内之新,非齐谐志怪、南华志诞之所谓新也。” ⑪意即填词需从寻常中咂摸新意,不能依赖各种奇言怪谈来翻新词意。

又,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还梳理了词作为一种文体的立身之本。词论者云:“作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大约空疏者作词,无意肖曲,而不觉仿佛乎曲。有学问人作词,尽力避诗,而究竟不离于诗。一则苦于习久难变,一则迫于舍此实无也。欲为天下词人去此二弊,当令浅者深之,高者下之,一俯一仰,而处于才不才之间,词之三昧得矣。” ⑫其中“处于才不才之间”一句,典出《庄子·山木》:“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⑬所以,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应该不偏不倚,于诗的庄雅与曲的通俗之间找准自己的位置。

另外,姚之骃在《镂空集题辞》中从僧人秀师批评黄庭坚作艳词入手,以海市蜃楼居于天空、云霞弥散天半、庄子之文的延伸变化等来说明填词亦需有“空中语”:“今夫蜃楼海市,璀璨苑郁,一气所结耳。云霞之在天半也,虚无缥渺,然蔚蔚离离,倬然为章,是知大块之文,多在太虚冥冥中耳矣。蒙庄曼衍,屈平离忧,极之举步效颦,托之姚娥侄女,鸟使鸠媒,彼孰非空中结撰者哉?夫填词亦犹是也。” ⑭不管是援《庄》子语来评价具体的词人词作或是说明词学创作的标准,词论家的这种艺术阐释使浅近的语言表现出了深邃的意蕴,既清楚地表明了论词者的意图,又极大程度上彰显了庄子思想的深刻,更是将语言的内在张力发挥到了极致。

三、以庄子语论词理

随着论词者理论观念的发展与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庄论词也在不断前进,逐渐走上了以庄子语论词理的道路。其中最值得注意是常州词派所提的“无厚入有间”和“有厚入无间”之说。这是常州词派的著名论断,如谭献在《复堂词话》中评周邦彦《浪淘沙》(昼阴重):“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⑮时曾说“翠尊”三句,“所谓以无厚入有间也。断字残字皆不轻下” ⑯。“以无厚入有间”出自《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⑰庄子通过疱丁解牛的娴熟技艺,对所使之刀的得心应手,揭示了为人处世要顺应自然的道理。

金圣叹最早将“以无厚入有间”引入文学批评领域。他在《与徐子能增》中说:“彼唐律诗者有间也,而弟之分之者无厚也。以弟之无厚,入唐律诗之有间,犹牛之然其已解也。” ⑱但是把“无厚入有间”应用到词学上的是常州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董晋卿。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二有言:“壬子秋,雨翁与余论词,至‘有厚入无间’,辄敛手推服曰:‘昔者吾友董晋卿每云:词以无厚入有间,此南宋及金元人妙处。’” ⑲此话意指南宋金元词人填词,因为熟悉音律,加之构思巧妙,所以对填词游刃有余。但是蒋敦复却认为:“吾子所言,乃唐、五代、北宋人不传之秘。借晋卿久亡,不克挥座一堂,互证所得也。” ⑳与董晋卿不同,他将“以无厚入有间”看作是唐五代北宋人的独有之秘。再之后,同一词话中,蒋敦复别出机杼,将“以无厚入有间”发展为“以有厚入无间”:《芬陀利室词话》卷三云:“今余论词之旨,较前又异……余所云‘有厚入无间’者,南宋自稼轩、梦窗外,石帚间能之,碧山时有此境,其他即无能为役矣。” ㉑此时蒋敦复所提出的“有厚入无间”更是只有寥寥几人能达到标准。此处的“‘厚’指词的意格充实,气势宏大‘有厚入无间’即主张‘小题大做’,‘如狮子搏兔用全力。’” ㉒董、蒋二人援《庄》说词论,显示了论词者可借鉴的理论范围更加广阔了。

除了董晋卿、蒋敦复援《庄》论词之“以无厚入有间”“以有厚入无间”外,周济亦借助庄子之语来阐释自己的词学理论。周济在《词辨序》中称自己“受法”于董晋卿,而董晋卿曾师其舅张惠言、张琦。潘曾玮在《词辨·序》中言:周济“辨说多主张氏之言” ㉓,这说明周、张词学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周济虽然“意仍张氏”,又“言不苟同” 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学理论。他在尊词体、词的比兴寄托、建词统诸方面,对张惠言的词学理论有所补充完善,这进一步增强了常州词派词学的理论色彩,对近代词学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周济援《庄》子语引出他的最重要的词学观点即比兴寄托。周济讲比兴寄托,强调“入”与“出”。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周济提出:“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一物一事,引而伸之,触类多通。驱心若游丝之罥飞英,含毫如郢斤之斫蝇翼,以无厚入有间。” ㉕此句除“以无厚入有间”出自《庄子》外,“郢斤之斫蝇翼”亦出自《庄子》。《庄子·徐无鬼》言道:“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㉖周济将这两个典故,即庖丁解牛与运斤成风用于此处,可以看出他想要强调的是作词的技艺纯熟之后,词的比兴寄托、词作者的填词之思可以随意出入于物而不伤词体。因此,周济引“以无厚入有间”之说,在董、蒋的论词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词为什么可以寄托。

金圣叹论诗也强调寄托。周济所提出的以“出入”论寄托,其实始于金圣叹。金圣叹解说郑谷的《鹧鸪》诗云:“咏物诗纯用兴最好,纯用比亦最好,独有纯用赋却不好。何则?诗之为言思也。其出也,必于人之思;其入也,必于人之诗。以其出入于人之思,夫是故谓之诗焉。” ㉗于此大概可知,金圣叹认为咏物诗全都用比、或全都用兴好,是因为诗出入于人之思,这与周济强调寄托,作词之思可以出入于物,恰好是相反的。

援《庄》论词通过对词人词作的评价,在传统的婉约绮丽的词境中,另辟蹊径,表明对词体的看法。如赞扬辛弃疾词“雄深雅健”、杜文澜词的“鸣而当律”,都表现出与传统词学审美的与众不同。

其次,援《庄》论词这一研究方法,不仅深化了词学理论的内涵,而且对词学理论框架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清代以儒、禅、庄论词的现象,拓展了词学理论的术语,让词学批评有焕然一新之感。中国古代的文艺家大多知识积淀丰厚,同时兼备多种艺术才能。他们在某一具体的艺术批评实践中往往浸润着多种思想观念,渗透着不同种类艺术形式的基因,因此,他们对各种文艺样式之间的关联有深刻的认识。援《庄》论词有其多方面的原因,而借鉴庄子创作的艺术风格移作词论,将词学领域的一些观念借助莊子之语加以阐释,能使人获得曲径通幽之妙。现代词学研究应当深入探析援《庄》论词这一命题,因为它是中国古代词学理论极为突出的部分,也是研究者较少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清)李肇增:《采香詞序》,载冯干编校:《清词序跋汇编》(第三册),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400页。

②(清)郭庆藩撰:《庄子集释》(卷九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53页。

③(清)邹祇谟:《远志斋词衷》,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52页。

④(清)张德瀛:《词征》(卷五),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160页。

⑤(清)王焯:《珂雪词序》,载冯干编校:《清词序跋汇编》(第一册),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60页。

⑥孙克强:《清代词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⑦(清)邹祇谟、王士禛编:《倚声初集》(卷三),顺治十七年大冶堂刊本。

⑧(清)刘熙载:《词概》,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88页。

⑨(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048页。

⑩(清)陈锐:《袌碧斋词话》,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01页。

⑪(清)李渔:《窥词管见》,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51页。

⑫(清)李渔:《窥词管见》,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49页。

⑬(清)郭庆藩撰:《庄子集释》(卷七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68页。

⑭(清)姚之骃:《镂空集题辞》,载王伟勇编:《清词序跋汇编》(第一册),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360页。

⑮(宋)周邦彦撰:《清真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页。

⑯(清)谭献:《复堂词话》,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91页。

⑰(清)郭庆藩撰:《庄子集释》(卷二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9页。

⑱(清)金圣叹:《与徐子能增》,参见《金圣叹选批唐诗》附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98页。

⑲(清)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雨翁语引),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52页。

⑳(清)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雨翁语引),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52页。

㉑(清)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一),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71页。

㉒孙克强:《清代词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页。

㉓(清)潘曾玮:《词辨·序》,载黄苏、周济、谭献:《清人选评词集三种》,齐鲁书社1988年版,第141页。

㉔(清)周济辑:《宋四家词选·序》,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

㉕(清)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载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43页。

㉖(清)郭庆藩撰:《莊子集释》(卷七下),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43页。

㉗(清)金圣叹:《金圣叹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52页。

作者简介:

雷相儒,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猜你喜欢
词论庄子
21 世纪前二十年(2001—2020)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
Egan, Ronald.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词论与书论:文艺史视野下晚近词学尚“涩”之风探蠡
李清照《词论》浅析
谈词论人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