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装袒露现象研究:兼评《隋唐平民服饰研究》

2024-03-11 13:21史晓雪
今古文创 2024年8期
关键词:唐代平民

【摘要】《隋唐平民服饰》是一部针对特殊阶层的断代性服饰研究专著,该书基于隋唐五代时期的各种笔记小说以及文物图像资料,深度还原了隋唐平民服饰文化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发掘了其与社会其他方面所发生的联系,是一部集文化考证、隋唐服饰研究兼平民生活探析于一体的系统性论著,其中的诸多创新性见解暗含了作者在研究视域方面自上而下转变的新尝试,均具有开创性作用,推动了中国古代服饰史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唐代;袒露;平民;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8-0078-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8.023

服饰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事物,不仅具有遮羞保暖的实用功能,也是特定社会的精神文化寄托,是人类社会各种审美、经济、制度和技术等最外化的体现,通过对服饰文化进行研究,可以窥探到其背后所蕴含着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是进行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媒介,其价值不言而喻。平民作为社会中最为主要的一类群体,由于受传统帝王史观的影响,历代正史记载大多对其采取沉默态度,在此影响之下,以往对于服饰的研究也往往局限于上层贵族,缺少对平民服饰的研究分析,而纳春英教授的《隋唐平民研究》一书刚好弥补了学术界在此方面的不足。《隋唐平民服饰》是青岛大学历史学院纳春英教授的第二本著作,作者写作此书前后共花费时间将近十年之久,加之留存至今的文献记载中有关平民的史料极少,现有研究成果不多,可资借鉴的资料较少,因而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难度非常之大,但也正因如此,此书的学术价值才得以凸显。

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物资料的渐趋增多,关于服饰史的研究也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而纳春英教授便是通晓各类刺绣扎染工艺及服饰史研究的集大成者之一。多年来,纳春英教授凭借着对服饰史的研习经历与浓厚意趣,在这一领域务实精拓,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围绕平民服饰和服饰制度两大方向发表多篇论文,《隋唐平民服饰研究》一书便是在其博士论文《隋唐服饰研究——以平民日常服饰为中心的考察》 ①一文的基础上写作润色而成。此外,作者还在2009年出版了《唐代服饰时尚》 ②一书,以时尚变化为线索,分述了唐代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与男性在时尚影响之下的服饰变化,开了由唐史研究学者来撰写唐朝服饰史专著的先河。笔者在仔细拜读《隋唐平民服饰》这一著作时深感作者对于服饰文化研究之通透,也隐约窥见了其从总体史的视域出发来进行研究的新尝试,故此从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学术价值和资料来源四个方面对《隋唐平民服饰》一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以此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此书。

一、主要内容

《隋唐平民服饰》全书总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为《隋平民服饰研究》,第二章为《唐平民女子日常服饰研究》,第三章为《唐代女装袒露现象研究》,第四章为《初盛唐平民男子服饰研究》,第五章为《中晚唐平民男子日常服饰研究》,第六章为《隋唐平民礼服研究》,第七章为《隋唐平民服饰材质与色彩研究》,第八章为《隋唐平民装置成本研究》,第九章为《隋唐平民服饰禁忌研究》,第十章为《唐代平民的生存状态与服饰研究》,论述内容十分丰富详尽。在此笔者主要选择其中一个章节即第三章《唐代女装袒露现象研究》展开详细评述。

唐代女装袒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其不仅在整个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空前绝后,即便是與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相比,也是人类史上值得探究的一笔,但人们大多只停留在表面的观赏以及对于当时开放社会风尚的惊叹之中,很少有人真正地了解其背后的推动力,作者在这一章当中便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回答,指出了唐代女装袒露风尚的真正成因。

(一)唐代女装的袒露问题

第三章《唐代女装袒露现象研究》主要分为三节内容。第一节为唐代女装袒露问题,在这一节当中,作者首先指明了袒露问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贵族女性以及平民中的中上层女性,社会下层女性的衣不蔽体的露由于不成体系,则不在本章节的讨论范围之内。唐代女装的袒露分为“露”和“透”两种,“露主要集中在衫、襦的开领剪裁上,透则以材质的使用为主” ③,一般选用轻纱材质制成,典型的袒露装为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的墓道壁画当中所绘的《执扇图》和《侍女图》(图1),其穿着短衫敞领露胸,乳沟毕现,开放程度即便是今人也难以企及,以至于潘向黎感叹道:“当我无意中看到7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照片的时候,突然想,唐代的开放真是难以想象,身着美艳晚礼服的某些好莱坞明星,胸前泄露出来的春光还不如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持高足杯宫女。” ④足以看出袒露风尚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的一种现象。然而在唐代的正史当中却并未见到关于此现象的任何记载,流传于世的材料主要局限于一些传世壁画和诗词当中,且其对此秉持的多为推崇欣赏的态度,原因何在?作者在后面的内容中做出了解答。

关于袒露风尚为何会在唐朝出现的原因,现代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一为沈从文的祭礼说,二为孙机的北朝颓俗说,三为王祺明等人的多元文化交流说。作者在本书中对这三种学说进行了逐一批驳,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见解。

沈从文先生的祭礼说认为女子穿着袒胸装是在举行一种祭祀活动,但是在《全唐诗》的记载中邻家女子、炼师、小道姑都有这种装束的穿着,可见其并非只存在于祭祀场合。

孙机先生认为唐代女子袒露是沿袭了“北朝颓俗”这种说法也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在北朝现存的文字记载中关于袒露的描述几乎没有,由此得知袒露在当时并未成为一种风尚,唐朝沿袭北朝这一说法也就无从谈起。再者,袒露被孙机先生称为“颓俗”,但是在唐代,袒露风尚是出现在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是唐朝国力上升的一个象征,而并非奢靡颓废的产物,因此这一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另外还有王祺明等人所提出的多元文化交流说,其认为唐代袒露是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风俗文化的影响,但实际上古希腊古罗马并非如我们想象当中那般开放,其之所以给后世留下一种强调人体美的印象是因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男子可以裸露身体来展示健美,且后世画家多会在绘画中突出这样的一种主题,而当时的女性实际上几乎没有袒露行为,因此说唐代袒露是受古希腊古罗马袒露风俗的影响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唐女装袒露的流变过程

在本章的第二节当中,纳春英教授详细介绍了唐代女装袒露的流变过程,并将其划分为了五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贞观年间,此阶段女子着装的特点是优雅保守并存,女性内衬的长裙仍然系于胸线之上,与宋代的保守相比已经略显开放,但仍然不失传统的优雅与保守,只能算是袒露风尚起点,其特点是细微渐进的。第二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显庆三年,这一时期袒胸风气初起,在显庆三年入葬的执失奉节墓的壁画当中有一个身穿素色方领吊带背心的舞女,“这种大面积裸露的吊带穿法,无疑标识着唐代女性着装新时代的到来。” ⑤此时唐代女子的装束已经完成了由紧小的圆领向开领较大的方领的过渡,在袒露风尚的流变过程中起到的是一个革旧立新的作用。第三个阶段是中宗复位之后,这一时期袒胸之风大盛,无论是公主、村姑还是女道士都广泛穿着袒胸装,袒露风尚达到时尚巅峰。第四个阶段是开元天宝时期,这一时期的袒胸之风渐渐平息,女子的长裙重新系于胸线之上,上衣的领式也由袒领变为交领,“领式明显小于唐初” ⑥,袒露之风渐趋含蓄。最后一个阶段是在开元末至安史之乱之前,这一时期的袒露风尚开始由露转透,以天宝末年为分界点,之前尚袒胸,之后尚透露,与袒胸相比,透露的性别意识的表达更加含蓄,女子着装重回保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袒露风尚流行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宗复位到开元时期,正是唐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因此在很多唐代诗人的心目中,袒胸是盛世的象征,也证明了第一节当中孙机先生的“北朝颓俗说”是站不住脚的。

(三)唐女装袒露的原因

有了前面两个章节作为铺垫,作者在第三节中道出了袒露的真正原因。

首先,从袒露发生的时间背景来看,前面已经分析过,主要转折点是在显庆年间,那么这一时期为何会成为袒露风尚出现的重要拐点呢?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显庆元年,武后登上帝位,以其为代表的政治集团势力崛起,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改礼、改制、改授官人选的变动。

其次,从当时的文化环境来看,作者认为是男权社会的默许导致了这一风尚的流行,因为在“唐前期,越是贵妇人越穿露胸上衣” ⑦,如果不是男权社会的默许和纵容,即便在唐代这样一个相对开放的朝代,如此惊世骇俗的袒露风尚也是万万不可能出现的,因此作者指出“袒露风尚一定是在主流社会默许和包容,甚至是赞许下进行的” ⑧。

再者,女性性别意识的崛起也是其敢于袒露身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的女权学者认为,主动裸露就是表达反抗,唐代女装的袒露虽然开始于取悦,但是发展到后来已经演变为女性追求平权的掩护。

最后一个重要原因当属武氏的经营,自显庆五年开始,武氏辅国政长达数十年,在这十年期间,其竭尽所能自上到下地追求女性与男子的平权,通过修改“贞观礼”、编纂姓氏录来追求后族与帝族的平权;利用帝后身份为天下妇女争取自身权益,提出“请禁天下妇人为俳优之戏” ⑨“又请子父在为母服三年” ⑩,让女性的社会形象变得凝重端庄起来,从礼法上使家庭中的父母地位相等。对于武则天追求男女平权所做出的一系列举动,当代学者对其评价是“构成了一个初发型女性主义的现象” ⑪,可以说正是武曌的这种超乎时代的女性意识促成了唐代女装空前绝后的袒露风尚的出现。

最后,作者对袒露风尚出现的根本原因做了一个总结,指出“包括女性在内的整个社会对于女性性别的高度认同,是袒露风尚出现的根本原因” ⑫,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令读者信服。

二、研究方法

(一)传统考据法

受乾嘉学派的考据学影响,中国近现代的史学研究大多以考据法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只要是以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为研究领域或研究对象的,都或多或少地要运用清代考据学的成果和方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书亦未能免俗。《隋唐平民服饰》以史料为基础,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对比、归纳等,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在对各种文字图像资料进行校勘、辨伪基础之上,秉持实事求是、怀疑否定、敢于超越前人的创造精神进行学术写作,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总结,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使得本书内容更具说服力。

(二)兰克学派实证主义

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中,除采用传统考据法之外,作者还采用了西方兰克学派实证主义的治学方法。由于考据本身就是对时政的追求,因此许多中国学者都会在研究中采用实证观念,治学精神非常严谨,其不畏艰难,所搜集引用的古籍、著作、论文多达162种,资料基础十分扎实。

(三)总体史视域

伏尔泰曾经说道:“写历史更多的是写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不是一个伟大的国王。” ⑬较早提出了总体史观,总体史观对中西方产生了深刻影响。《隋唐平民服饰》一书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应用了总体史的研究视域,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整体史出发,以隋唐平民服饰为主干,多角度多侧面地研究隋唐服饰,关注到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各类制度以及国际影响等各个方面,发掘出了服饰与社会其他方面所发生的联系、所起的作用和承担的功能,在重点梳理隋唐平民服饰在时间层面的变化发展的同时还兼论服饰的材质、成本以及女装露透现象的历史背景与成因,对于平民礼服、平民服饰装置成本、平民服饰禁忌等方面的研究均有着里程碑式的突出贡献。

三、学术价值

首先,平民服饰的文字和图像资料較少,零散且系统性差,因此现有研究成果很少,研究难度较大,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的研究空白,推动中国古代服饰史研究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其次,以往对于服饰史的研究往往只从文化或社会生活的角度分析问题,但实际上服饰在古代社会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极其强大,与其发生联系的还包括经济、法律和国际影响等各个方面,本书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发掘到了其与社会其他方面的联系以及所起的作用和承担的社会功能,弥补了前人研究之不足。

另外,《隋唐平民服饰研究》一书还采取了自上而下的研究视角,根据“8020法则”来看,掌握20%社会财富的富人和另外80%的平民作为历史的重要参与者都应被赋予存在感和话语权,因其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万万不能被忽视。

总体上,本书从考古资料和文献相结合的原则出发。自上而下地看待历史,探索的领域也是其他学者尚无关注的新领域,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四、资料来源

本书的资料来源主要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类是古代文献资料,包括部分正史、笔记小说、晚唐五代诗词等,时至今日,对于服饰史的研究虽然较以往来说有所增加,但其仍然属于历史研究中的一个旁支,与服饰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极不相符,许多古代文献中关于服饰的记载仍然没有被后人深刻挖掘,因此正史中的相关史料仍然是本书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第二部分是隋唐考古资料,包括吐鲁番出土文书(大谷文书)、隋唐墓道壁画、出土墓俑墓志与墓椁线刻画等,主要来源于考古简报和文物研究报告中与服饰有关的内容,早期的一些考古简报中常常疏于对着装细节的详细描述,但是随着学界对于社会生活史的重视,考古界同仁已经在新的学术成果中加强了对此类文物的详细描述,使其成为本书写作的有力保障;第三部分是近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如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 ⑭、姜博勤的《敦煌莫高窟隋供养人胡服服饰研究》 ⑮等今人论著,其都是以考古文物为研究基础,成果较为可信;第四部分是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日本在战后研究服饰史的学者相对较多,如猪熊兼繁的《古代的服饰》 ⑯、关根真隆的《奈良朝服饰的研究》 ⑰等,虽然其探讨的都是古代日本服饰,但由于当时日本的服饰大都是受中国隋唐服饰影响,因此日本学者在进行论述时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服饰,也因此成为研究隋唐服饰可以参考的专著。

五、总结

隋唐物质文化上承六朝之余绪,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对于理解汉魏六朝以及宋明各代的平民服饰文化发展有积极的贯通和借鉴作用。《隋唐平民服饰研究》是第一部运用“整体史”研究思路,自下而上讨论古代平民服饰的专著。全书总共分为十章内容,运用实证主义的治学方法,在资料匮乏的前提之下,作者纳春英仍然不遗余力地广泛搜集了162种古籍著作论文,从而使本书内容极具说服力。《隋唐平民服饰研究》一书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隋唐平民服饰的相关内容,十分具体详尽,不仅讨论了隋唐平民日常服饰的款式、面料,而且还讨论了平民冠、婚、丧礼的礼服,以及置装成本、服饰禁忌,对外影响等等,是古代平民服饰研究的新尝试和重要突破,对于深化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和贡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注释:

①纳春英:《隋唐服饰研究——以平民日常服饰为中心的考察》,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纳春英:《唐代服饰时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③纳春英:《隋唐平民服饰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9页。

④潘向黎:《唐朝长安》,《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2期。

⑤纳春英:《隋唐平民服饰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75页。

⑥纳春英:《隋唐平民服饰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76页。

⑦孙机:《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补本),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第236页。

⑧纳春英:《隋唐平民服饰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82页。

⑨(五代)刘昫:《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15页。

⑩(五代)刘昫:《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2頁。

⑪陈弱水:《初唐政治中的女性意识》,《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允晨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234页。

⑫纳春英:《隋唐平民服饰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85页。

⑬(法)伏尔泰著,吴模信等译:《路易十四时代》,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页。

⑭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⑮姜博勤:《敦煌莫高窟隋供养人胡服服饰研究》,载郝春文编:《敦煌文献论集》,辽宁出版社2001年版。

⑯(日)猪熊兼繁:《古代的服饰》,(日)至文堂出版社1962年版。

⑰(日)关根真隆:《奈良朝服饰的研究》,(日)吉川弘文馆1974年版。

作者简介:

史晓雪,女,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妇女史、服饰史。

猜你喜欢
唐代平民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非富即贵? 平民也很爽 10款5000元以内AV放大器简析
辽代铜镜中龙纹样式初探
唐代卫尉寺职能考述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