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亩荒山变绿廊,愚公精神谱新篇

2024-03-15 00:05毛春波张培旭赵文华韩浩宇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绿装平度市荒山

毛春波 张培旭 赵文华 韩浩宇

他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穷尽精力、本力、财力,用了19年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硬是让家多120亩光秃秃的荒山变为绿廊花海,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被授予“2口22年度‘感动平度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他就是72岁的山东平度市税务局退休党员干部李增民。

承包120畝荒山,立志改变家乡面貌

李增民的家乡平度市云山镇大王桥村位于群山连绵的云山脚下,站在村头放眼眺望,尹府水库近在咫尺。2000年的一天,李增民和妻子回村里探亲。儿时记忆里,临近村庄的那座山风景如画。故地重游,李增民原本期盼着再览当年风光,却发现完全不是原来的景象了:原先要猫着腰进去的小道全不见了,山头上光秃秃的,濯濯童山,满目疮痍。夫妻二人痛心不已。从那时起,他们就盘算着,一定要在有生之年让荒山再披绿装。

2004年,李增民夫妇下定决心参加了承包招标,并正式与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了50年合同,承包了120亩光秃秃的荒山,要趁自己还能扛得动锄头、拿得起铁锹,为家乡多种几棵树。自此,他们开始了极为艰难困苦的19年奋斗。

承包荒山后,李增民让己退休的爱人隋振华全天候绿化、管理小山,自己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投身其中,计划正式退休后再将重任一肩挑。

夫妇俩平整土地、栽植树苗、挑水上山,勤勤恳恳植树增绿。有一年大雪封山,夫妇俩一度被困在山里。望着白茫茫的小山,看着光秃秃的树杈,李增民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心里描摹的是来年春天秃枝上绽开绿芽的图画。

2005年春天,李增民开始种植1000棵嫁接好的板栗树苗,希望发挥板栗树防风固沙、阻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改善村庄周边的生态环境。种板栗不像种松树那样随便挖个窝子栽上就行,起码得挖半米见方的窝子。1000棵板栗,他们雇人栽了12天,光人工费就出了1000元,产出还不够抵工钱的。

2008年,云山镇政府推广种植大樱桃,李增民响应号召,从开始的5亩扩展到后来的20亩,年收入达5万余元,还带动村里的农户参与到樱桃种植中,增加了乡亲们的收入。

面对诱惑初心不改,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

为给荒山披绿装,李增民夫妇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其中包括借款40余万元。他们把全部身家都奉献给了这片热土。

曾有人出价500万元让李增民转让承包权,他断然拒绝了。四里八乡的乡亲们炸开了锅:“这可是500万元,在青岛都能买套大房子了!这李老头整天在山上待着,脑子都不开窍了。”对此,李增民不予理睬。

近两年来,李增民夫妇打了5眼深水井,结束了到山沟里抬水浇地的历史,也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的农民灌溉庄稼;铺设了进山的水泥路,方便了农民出行;建造了变压器房,满足了周边农民用电需要;铺设了管道,将云山观旁的泉水引下来,让百姓喝上了家门口的甘甜的山泉水……李增民用日复一日的艰苦奋斗,在被人遗忘的荒山里踏出了一条路、增添了满山绿。

为了让绿化美化荒山的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李增民让在北京工作的儿子辞职回家植树造林。儿子回来了,冷言冷语也随之而来:“孩子在北京扎根多不容易,种树能有啥前途,父母怎么能把孩子也拉回山沟沟里?”李增民置之不理。他所行的路、所做的事,金钱衡量不了。他问的,是本心;他不忘的,是初心。从知天命之年到年逾古稀,他用19年时间创造了一个山林梦。不问白发,只问心境;无关年龄,只关乎热爱。

(摘自《老年生活报> 2023年11月27日)

猜你喜欢
绿装平度市荒山
山东省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DOM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
王正文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鹧鸪天·路边草
胶西北平度市上庄地区金矿床特征及成矿规律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废旧矿山换“绿装”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平度市环保局铁拳治污 严守“8小时”之外执法
福安八斗村:扶贫做得精,荒山野茶能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