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春运囧途”

2024-03-15 00:05竹江映月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国子监秦始皇春运

竹江映月

从中国古代到现代,不管前路多么艰险,都挡不住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带着梦想离开家乡,然后在岁末年尾组成“返乡大军”。这一幕落到《东京梦华录》中,就成了一幅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春运”图。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开封城外的“春运大军”,有人坐着“太平车”,有人驾着“平头车”,还有人推着“串车”,大家拥挤在一起,造成了“春运”大堵车。名画《雪溪行旅图》中也出现了繁忙的“春运”景象。其中一辆厢车是由三头牛拉着,双层车厢,上层车厢又宽又低,算得上是古人的高档“卧铺车厢”;下层车厢高而窄,是古人的“硬座车厢”。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高端交通工具的出现虽然为古人的“春运”提供了便利,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难题。明代文学家杨慎之父杨廷和曾在京城国子监求学多年。有一次,杨廷和心血来潮,想赶在春节前回四川老家,结果遇到了“春运”高峰,不得不步行到通州大运河乘船,一路上多次换船,兜兜转转大半个月才回到家。

这样的时间成本,对当时国子监的学生来说可谓极其高昂。按照明清時期的请假规定,依据路途远近,允许学生用于赶路的时间不同。家在直隶省城的,不得超过四个月;家在河南、山东、江西、浙江、湖广地区的,不超过六个月;家在北京、两广、福建,以及交通不便的四川、山西、陕西等地的,不超过八个月。而允许各位监生居家的时间也因请假事由有所区分,省亲为期三个月,完婚为期两个月,送幼子还乡为期一个月,丁忧时间不超过27个月。

若是学生请假超时,便会面临严峻的惩罚。国子监规定,凡是超过期限两个月以上的,“送问复监”;不到一个月并且有患病凭证的,“送监”。四川、两广、福建籍学生请假超过规定假期一年的,北京、山西、陕西、湖广籍学生超过半年的,浙江、山东、河南、江西籍学生超过五个月的,直隶籍学生超过三个月的,还要罚充吏役。至于在此期间学生是怎样与不给力的交通死磕的,国子监一概不问。

面对国子监的规定配上要人命的“春运”,杨廷和只能默默地将苦水往肚里咽。不过,杨廷和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心中的苦,明朝宜兴籍高官徐溥也能懂。

大明弘治十年(1497年),贵为四朝宰相的徐溥成功地在腊月初踏上了回乡路。谁料,在拥有“会员待遇”交通条件的加持下,他依然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直到腊月二十七才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高官的春节回乡路尚且如此艰难,普通人要想在春节时回趟家,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也难怪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诗篇中,“乡愁”总是不变的主题。

乡愁让人充满了回家的欲望,但过年回家对古人来说何其艰难,除了要忍受糟糕的交通条件,古人还得防范一路上未知的风险,一不留神便有性命之忧。秦始皇就曾在一次长途旅行中差点儿送了命。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带着豪华船队从淮水进入长江。谁料船行到湘山祠时,江面突然刮起一阵怪风,险些让秦始皇喂了鱼。

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新任四川荣昌知县的张懋带着七名随从长途跋涉赴任。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到达荣昌城后,他看到的是几乎空无一人的死城。正当一行人纳闷的时候,身边草丛里突然传来一声虎啸。众人尚未反应过来,一群猛虎已扑向张懋等人。最终,张懋在仆人的奋力营救下虎口脱险,但惊魂初定之时清点人数,发现自己的仆人已有五人命丧虎口。

漫漫回家路上,如此的种种风险再加上“难于上青天”的交通条件,让千百年来无数漂泊在外的游子只能在春节期间一边体验着各种级别的“一路不顺风”,一边由衷地感慨着“行路难”,并由此生出更深切的归家渴望,流下思乡的泪水,点点滴滴,化作挥之不散的乡愁,寄托于明月、清风、乡音、归鸿……百转千回,诉说不尽。

(摘自四川人民出版社《古人原来这么潮》,小小荐)

猜你喜欢
国子监秦始皇春运
“春运”来临,古人也闹心
参观国子监
秦始皇忆师
王冠 国子监里拍片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让春运报道更加实用
十年春运路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拜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