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意味着无限性

2024-03-24 03:49黎荔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4年2期
关键词:半江巴黎河流

黎荔

若是在河流边长大,没有人不喜欢流动的感觉。

河流的风景是流动不息的。河水时而青碧,时而湛蓝,时而黄浊,夕阳西下时刻,则成了“半江瑟瑟半江红”。河流飞溅着洁白的浪花,九曲十八折地从大峡谷中流来,又一泻千里地流向大海。只要曾无数次凭水而立,默默地看江河奔流向海,那鲜活、流动的自然风景,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那种自然的教育将沁入灵魂,从此潺潺、滔滔、汩汩、淙淙,奔流在一个人的血脉之中。

我觉得流动的感觉,就像是春天的感觉,苏醒的,萌动的,探头探脑的,是一种深情款款却又不是凝固而是自由奔涌的旺盛生機,是柔情像羽毛一样在四周飞舞。流动永远不是达成了完美自洽。相反,有缺憾、有渴望,才有流动,才有生生不息的创造,就像大自然与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新东西一样。如果没有了流动,这世界不过是一潭死水。

想起海明威对巴黎的描绘:“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这是海明威对年轻时在巴黎居住的一段美好时光的回忆。我喜欢他使用“流动”这个形容词。他的行文那么流畅,也许这与英文容易形成长句的特点有关,但读着读着就会觉得是一个饱含炽烈情感的人在不停地演说,而他流泻出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攫取了你的心。

二战以前的巴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艺术之都,塞纳河左岸会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家。这些狂放不羁的才子们总能在那里的咖啡馆找到慰藉和娱乐。巴黎的精神,正在于这种盛大的、色彩斑斓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流动”。

由此我知,一座城市的精神,应该是“流动”而非静止。流动的城市精神,如流水不腐,流向无限的未来。以有限约束无限,不是归于徒劳,就是破坏了可贵的无限性,将城市的未来限制甚至是封闭。

生命的真正状态,就是自然、流动和变化的。情绪的变化,情爱的流动,都证明我们不是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生命就是代谢的持续性变化,这种变化正是生命的本质。无论组成生命的分子是什么,都无法跳出流动的原则。而时间的流动带来了生命的不确定性,也给了生命千姿百态的可能。

其实,我们已经来到了流动社会。流动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流动社会里生存,第一条规则就是要学会应对变化。灵活性、适应性和持续不断的自我发展,是流动社会珍视的价值,停滞不前则会被淘汰。

如今,曾经束缚于固定的人地关系之上的巨量人口正在流动,他们不再附着、附属于土地、户籍、单位等要素和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便是这种巨大流动性不断冲破旧的枷锁,使“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过程。

我也是这社会流动中的一员,与其他人同在这条巨大河流中行色匆匆。这条巨河由我自己、我的亲友以及我所见过的每一个人所构成,因为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所有的波浪和整个的河水都在渴望之中奔向目标。在这流动里,从社会个体到社会群体,从生活空间、社会身份到职业归属、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看清那个流动状态的自己,保持人生美丽的流动吧!时间永久自我更新,它不惧空间羁绊,再造想象的疆域与视野的宽度,永恒地指向未来。在时间的流动中,我们始终在迈向生活永不停滞的旅途,翻山越岭去往远方,不断与过去告别,每天迎接新的挑战。

黎 荔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人文学院高培中心主任、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出版专著《艺术导论新编》《视觉素养导论》《〈红楼梦〉与中国现代文学》《老子新学大全集》《易经的智慧》《道德经注解》等。

猜你喜欢
半江巴黎河流
半江瑟瑟半江红
巴黎之爱
《巴黎私厨》
说泾渭
河流
瑟瑟的梦
流放自己的河流
半江美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