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网络表情包使用研究

2024-03-25 03:56郝欲嘉
互联网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汉语

摘要: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汉语学习者经常会使用各种聊天软件或者教学平台进行沟通与学习,而其中的众多表情包也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非语言形式的交流媒介。网络表情包作为当今流行的一种聊天符号,在某种程度上也蕴含了一个国家深层的情感意义、价值观念及文化底蕴。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中国的表情包时,往往也是在进行一场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如何让汉语学习者更自如得体地使用表情包,也是国际中文教育在跨文化交际领域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网络表情包;汉语;外国学习者

引言

随着电子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交际方式发生了改变,汉语的传播与学习也因此被影响。人们的交际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而是衍生出更多借助线上平台的交际模式。网络的发展也让人们对线上交际的需求逐渐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线上互动工具,表情包就是非常受大众喜爱的交际工具之一。

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必然会存在与中国人进行互动的交际需求,在此过程中,除了语言的直接交际,表情包这类非语言交际工具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表情包能够有效拉近双方距离,表达说话者情感,让汉语学习者亲身感受有趣、高效的交际活动,更好地体验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的社会生活。

跨文化交际理论在英文中被写作“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出自爱德华·霍尔1959年的著作《无声的语言》。在翻译为中文传入中国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也逐渐在国内扩展开来。刘珣将其定义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语言交际[1]。祖晓梅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那些因观念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因此,跨文化交际就是一种具有文化交流性的交际行为,包括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本文的表情包使用交际就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由于发生交际的双方有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历史底蕴与成长环境,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文化的对比甚至是冲突,如何了解对方的文化并吸收融合,是汉语学习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1. 网络表情包的产生与定义

1.1 网络表情包的产生

1982年9月19日,网络表情包初次出现在大众面前。美国教授斯科特·法尔曼(Scott Fahlman)偶然间在大学的电子公告板上发布了一连串陌生又熟悉的字符——“:-)”,这些字符组合起来让人联想到一个笑脸。这是可查证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符号代替表情”的形式出现。因此,有媒体定义这一天为“改变历史的一天”。此后,这种表情符号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不断传播,逐步进化,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表情包。在互联网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表情包扑面而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网络表情包的定义

从本质上来看,表情包隶属于非语言符号,是一种以文字、图片、动画为主,并相互组合的图形符号,具有达意传情的作用。但经过长时间的加工与更迭,表情包的意义不再局限于图形符号,而是被赋予时代社会文化的内涵。

2. 网络表情包的分类与特征

2.1 网络表情包的分类

2.1.1 系统表情包

一是指聊天软件、输入法自带的表情包,也被叫作“emoji”表情,如微信以“小黄脸”为基础的表情包。这些表情包覆盖了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情绪表达,比如微笑、愤怒尴尬、哭泣、开心等,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需求。鉴于其小巧精致的特点,能够随意穿插在文本中,且可以一次使用多个相同的表情,已然成为老少皆宜的重要交际工具。

二是现在的微信、抖音等很多软件都具备“打关键词匹配表情包”的功能。这样的功能可以快速提供表情包,省去反复查找表情包的时间,有助于提升沟通交流的效率,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表情包获取方式。

2.1.2 符号表情包

符号表情包与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发布的表情包相类似,主要指用輸入法的符号组成的表情符号。各类输入法自带的表情符号也各不相同。曾在十几年前大热的“颜文字”也是其中之一。人们在打出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时,词后会自动跟着相关的符号表情,比如开心(*⌒△⌒*)、难过(;—д—)等。但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更幽默、具体的表情包出现,这类表情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2.1.3 自定义表情包

自定义表情包的来源较为广泛,主要指根据某个热点视频、某些网络热梗、影音视频或是某些名人事迹等加工而成的表情包,是人们发挥创造力进行信息再加工的产物。这类表情包数量最多,内涵的意义也五花八门,更加具象,还会跟随热点而波动,也更加受到大众的喜爱。

2.2 网络表情包的特征

2.2.1 具象性

表情包是形与义结合的有机整体,能够将语言中蕴含的意义以图文等形式进行简单直接的表达,存在具象性。表情包既能表达言语的含义,也能直观地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感。

2.2.2 社交性

网络表情包的使用往往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情境中,具有强烈的社交性。网络表情包在网络交流中,能够对语义起到增强、削弱、补充和代替的作用[3]。因此,人们常用网络表情包传情达意,拉近社交距离。

2.2.3 更迭性

新闻、热点、地方、国情等,都是可能导致表情包产生的信息源头,因此,表情包的数量数不胜数。源头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不断变化的,所以表情包的使用率也会随之起伏,这便是更迭性。

3. 网络表情包的文化内涵

3.1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区范围内的鲜明生态环境以及人文习惯的文化符号[4]。我国的地域文化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主要指某些既定区域历史悠久,传承到现在仍对社会产生影响的文化,能够反映该区域的民俗风貌、文化传统、生态特色等。在一定程度上,地域文化和环境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发展性与独特性。我国国土面积广袤,包含了大量形态各异的地域文化,正是这些多样又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

表情包的产生要经历文本、图片的提取与重组,其包容性使其在无形中涵盖了很多地域文化。如含有東北方言的表情包、以各地美食为特色的表情包、以当地传统习俗为主题的表情包等,都彰显着地方特色,无一不展示着表情包的文化内涵。

3.2 育人文化

表情包是现代网络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媒介,深受大众喜爱,在传播广泛的基础上,很多表情包也附加了一些育人意识的输出,以正能量文字、图片来鼓舞人心,形成积极的心理影响。根据符号互动理论来看,表情包是一种交际符号,能够传达感情,既是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表达情感的载体。因此,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信息加入表情包的建构中,能使表情包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从而发挥积极作用[5]。

3.3 国情文化

表情包的流行和使用有明显的阶段性,这取决于该时间段的国家状况、热点新闻、网络爆点等。国情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国家文化的动态走向,而表情包受其影响,形成阶段性的起伏和更替。例如,杭州举办亚运会期间,就出现了很多相关的表情包,从吉祥物到运动员,具体文字图片到抽象的概念等均有所涉及。每个时间节点受到大众关注的事,往往会成为表情包的产出源头,只要国家在不断发展,人民安于生活,表情包就会不断更替。

4. 网络表情包与外国汉语学习者的联系

表情包在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过程中承担了补充、替代语言和传达情感的责任。由于汉语学习者的国籍、性格、学习水平各不相同,在面对初步的人际交往时,可能出现“言语空白”的情况,即不知道说什么或是无法用汉语表达。此时,表情包可以很好地弥补语言交际中的空白部分,简洁地表明说话人的想法。图片、动画式的表情包也能凭借其趣味性为汉语学习者的交际带来乐趣,便于拉近人际关系,让学习者更自如地在中国环境中进行交流与学习。中国作为东方国家,在言语的交际上具有高语境的特点,受到历史文化及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喜欢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但大部分欧美国家都更倾向于低语境的交际,愿意使用直接简单的表达方式。这种高低语境的文化差异,如果没有明确的文化认知,在交际过程中就会导致交际者出现“不舒服”的情绪。相比使用具有明显情绪化的词语“开心”“生气”“难过”等,表情包能够以更柔和、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方式提升双方交流的效率,从而减少沟通的生硬和不适感。

除此之外,表情包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意义的转变。例如,微信“微笑”表情在最开始时是“友好”“和善”的意思,但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该表情逐渐被年轻群体解读为“内外不一”“冷笑”等含义,具有“阴阳怪气”的意味,但大部分中老年群体很少知道这层含义,还是会经常使用来鼓励晚辈。外国汉语学习者了解一个表情包要经历从表层认知到深层认知的过程。因此,在初始阶段的认知时,学习者们可能只认识到某个表情包表层的含义,在和同龄的中国学生交流时,就会让中国学生产生一定的文化不适感。

总体而言,在网络人际交往中,表情包的产生与使用传播其实就是编码到解码的过程。只有具有相同的编码、解码系统,传授双方才能建立一定的意义共识[6]。如果A与B在交流过程中并未形成一致的表情包意识,那即便有意识地使用表情包,也无法保证交际能够准确高效地进行。

5. 外国汉语学习者的网络表情包使用策略

外国汉语学习者来到中国文化环境中,受到自身汉语水平、文化接受程度以及周围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一时间无法掌握中国式的表情包解码能力,就产生了中外信息鸿沟[7]。为提升外国汉语学习者的解码能力,跨越表情包的信息鸿沟,让其顺利展开交际活动,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5.1 提升汉语能力,增强文化感知力

外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与其解读汉字与中国文化的能力呈正相关。除了一些固定使用的系统表情包,大部分的表情包都是根据实时热点而产生的。这些热点可能是短视频,也可能是影视综艺,甚至是突然复古起来的古早概念。因此,外国汉语学习者要合理使用表情包,就应了解表情包背后的含义,这也要求学习者拥有基本的汉语认读能力和相应的文化感知力,才能保证表情包“解码”过程准确性,与中国人达成表情包共识。

一方面,学习者应在学校系统地学习生词、语法等知识,奠定良好的汉语基础,能够进行基本的句、段认读;另一方面,学习者除了课上学习的文化概念,还应该关注时事,了解不同阶段中国流行的文化概念,做到学与用相结合,增强对中国不同层面文化的感知力。

5.2 尊重文化差异,树立融合性观念

受语言和文化双重因素的影响,面对同样的一个表情包,外国汉语学习者和中国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这也是源于文化的差异性。因此,外国学习者在收藏和使用表情包时,可以通过词典等工具查明其中汉字的含义,以翻译法加深对表情包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当面对一些和本国文化差异较大的表情包时,应及时查阅资料或询问中国师生,并尝试理解文化的多元,避免产生文化误解与冲突。

5.3 建立友好关系,了解使用大趋势

表情包的更新日新月异,要想用好表情包,将表情包用得合理又有趣,就要精准跟随文化潮流,抓住阶段性的实时热点。外国学习者在异国他乡学习,难免有陌生情绪,融入环境也需要时间。中国的学生主体具有很强的活跃性和文化敏感度,是潮流文化的先进力量。外国学习者可以与中国学生多交流,了解年轻人使用的表情包获取渠道,并通过交流理解其背后的热点源头。这不仅能提升外国汉语学习者了解与获取表情包的能力,也能让中外学生建立起友好关系,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5.4 学习相关技术,丰富内涵与种类

目前,很多APP自带表情包搜索功能,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搜索到对应的表情包,且种类繁多。微信甚至能够通过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根据用户需求创作自定义表情包。例如,搜索“张三很开心”,就会出现带有相应文字的动态表情包,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外国汉语学习者应该多了解表情包相关技术,丰富搜索与使用的手段,从而精准使用符合语境的表情包。除此之外,基于外国汉语学习者的国家特色,学习者也可以多使用含有本国特色文化的表情包,或者自定义制作表情包,在使用这类表情包进行交际时,不仅象征着文化的输出交流,还能增加使用的表情包内涵与种类。

结语

面对如今的“数字化”时代,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应立足时代特点,为文化交际者提供更多素材[8]。表情包作为大众线上交际的重要互动工具,也体现了交际的多模态性。外国汉语学习者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也潜在进行着文化的跨界与融合。为了有效融入中国社会生活,进行良好交际,更好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表情包的使用研究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此,也希望世界每个角落学习汉语的人都能有效使用表情包,妥善交际,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3]姜来.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微信表情符号使用对比研究[D].杭州:浙江科技学院,2021.

[4]司佳.浅析微信表情包中的地域文化价值[J].美与时代(上),2020(5):100-101.

[5]闫旭.表情包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长效发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16): 146-148.

[6]白秀琴,韩昕沛,娄渊泽.跨文化交际中表情包的使用与意义解码差异研究——以在苏中外大学生为调查对象[J].国际公关,2021(8):70-72.

[7]杨桃莲,柳媛媛.微信表情包隐含的数字代沟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科技传播, 2023,15(10):107-109.

[8]巴银.跨文化交际影响因素及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启示[J].国际公关,2023(16): 119-121.

作者简介:郝欲嘉,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跨文化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汉语新韵》简介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