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4-03-25 06:56武小芳张生瑞李建荣
互联网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课程教学课程思政

武小芳 张生瑞 李建荣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都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教学,打破以往思政教育的孤岛模式,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从而实现育才与育人的统一。高校“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之一,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基于此,本文就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路径展开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融入路径

引言

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自身成长融合发展于一体的重要时期,因此,高等教育并非只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助力其成长为品行兼优、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为此,各高校都在积极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深化课程思政改革,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所需达到的基本要求[1]。“信息技术”课程是高校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课程之一,多开设于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具有受众面广、学生接触早的特点,非常适合将该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开展,让信息技术技能培养成为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洗礼,实现信息素养与思政素养的双重提升。

1. 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期,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过硬的“有才之人”,更需要具有正确价值观的“有德之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的摇篮,“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怎样培养,在什么思想下培养,培养出具有什么样思想的人”至关重要,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要想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培养出有德有才的创新人才,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实施和推进既是顺应我国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又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因此,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意义重大。

一方面,有利于以先进思想为指导,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主动抵御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出生并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网络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热衷于玩电子游戏,看电子书、直播视频等,而虚拟的网络空间充斥大量的不良信息,大学生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到影响。因此,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能有效发挥思政教育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将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学业、能力、素质、修养等多方面发展。

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人才质量,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往往开课于新生初入大学校园,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好奇,满怀激情,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相对更高,教师应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在“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中,结合该课程特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并精心设计二者相融的教学活动,形成“信息技术”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学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吸收先进思想理论,不断提高思政水平,从而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效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質量的提升。

2.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2.1 对课程思政认知不足,缺乏课程思政思维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该课程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以自身实践的体会,尽管知道课程思政这一理念,但对其仍欠缺充分而深刻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政策及三全育人方案,以及教育部和各大高校推出的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体会案例当中融入思政的教育意义,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才能真正意识到课程思政已经成为育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意义重大。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些,才能进一步以德育思维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课程教学目标的首位,知道如何提炼“信息技术”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价值范式,使其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载体,从而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德育教育功能,并和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2.2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具体落实存在一定差距

在制定“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时,需要根据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事先设计好的思政元素因课时所限,并不能完全融入教学环节,未能全面落实到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具体落实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育人效果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与要求。

2.3 思政元素的融入简单机械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并非要改变该课程本来属性,更不是将其改造成思政课模式,以便系统化、体系化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而是根据该课程特点,融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然而,一些教师在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时不能审时度势地准确把握,将思政元素不着痕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融入课程教学,而是简单机械地加入思政内容,使得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互间并无逻辑关系,却生硬地组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达不到协同效应,而且还会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思路构成干扰。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将二者融合的教学功底和技巧,不然只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和抵触。

2.4 无法有效评价课程思政效果

如何评价“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是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学生学习的效果可通过测试、考试、作业等不同形式来考察其对该课程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但上述形式却无法衡量和评价该课程的思政效果。因此,还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用以评价课程思政效果,确保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3. 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具体路径

3.1 培养教师课程思政思维,提升师资队伍课程思政整体能力

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2]。“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要想获得满意的思政效果,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课程思政的思维方式,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及特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以对学生进行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的双重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得到理想信念方面的精神指引,让该课程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高校要重视对教师课程思政思维的培养。

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相互探讨的平台,方便教师互相学习课程思政实施的成功经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发展自身的课程思政思维,从而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游刃有余地运用这一思维,融入与该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让信息技术知识内容与思政教育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培训[3]。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授课能力,还要掌握思政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思政教育能力。由于思政教育涵盖的学科和知识点十分广泛,并非一朝一夕的学习就可立竿见影,因此,高校要诚邀思政教育名师定期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学习,以丰富其思政理论知识,提升师资队伍课程思政整体能力。此外,教师自身也要利用平时的空隙时间,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学习思政知识,以开阔思政视野,认真学习和解读有关课程思政、思政教育方面的政策性文件,领会文件精神,为课程思政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4]。

3.2 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确保课程思政的全面落实

教师在具备课程思政思维后,有利于更好地对“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并将课前设计好的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以保证课程思政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同时,教师还要掌握课程思政的方法,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实施重点在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而非生搬硬套思政理论概念。教师要结合该课程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寻找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最佳契合点,结合课程内容谈思想、讲故事、说素养。课程思政也并非每节课都要融入思政元素,而是在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存在有机联系时灵活融入思政元素,以免牵强附会,如此才能让二者深度融合[5]。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内容不是非要用专门的理论术语,只要按照正确的立场、观点及方法,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道理分析得透彻、明白,也能达到应有的思政效果。此外,由于课时所限,事先设计好的思政元素并不能完全融入教学环节,为保证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具体落实的一致性,保证相互间不存在差距,教师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延伸拓展到课外,以弥补课时有限的不足,从而有效拓展课程思政空间,使其得到全面落实。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还十分符合当代大学生习惯于线上学习的特点,并且提高了课程思政的覆盖面,让思政教育无时无刻伴随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3.3 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策略与技巧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需要教师掌握融入的策略与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思政效果。一是运用“灌输+渗透”的技巧。灌输注重启发教育,以获得学生的认知和认同,并促其内化,而非填鸭式的输入,而渗透则强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二者的结合犹如春风化雨,让学生由被动学习的状态向主动、自觉转化,促进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二是运用“理论+实际”的策略。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不是由理论概念推论得出,而是要联系社会实际、联系课程知识和实践,从中去寻找,从实践出发解释理论的形成。因此,课程思政的融入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会让思政教育更具说服力。三是结合学生专业来融入[6]。“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不仅要结合该课程内容来融入思政元素,还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融入与其职业道德修养、职业行为规范相适宜的思政内容,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让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与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引领其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提升学生思想素养与职业道德品质。

3.4 丰富课程思政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通过何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是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需要丰富课程思政评价方式,如利用网络课程互动平台,能实时显示和真实反映该课程思政教学中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参与度、热情度,教师可给反馈及时、学习热情高的学生加分[7]。而且,教师可通过互动平台掌握主题讨论的回帖量、阅读量、点赞数等数据,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参与度,对参与讨论的每位学生赋分评价,从而破解课程思政效果无法评价的难题。此外,借助网络来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还能很好地增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如教师可设置话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参与,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观点,给予正向引导、及时回帖纠正、赞同等,从而让课程思政入脑入心,提高其育人实效性。

结语

综上,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本文以“信息技术”课程思政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该课程教学的路径,旨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侯广旭,何琳.课程思政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8):34-37.

[2]汪毅,刘晓萍.思政元素融入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路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17):166-168.

[3]魏如梦,王来兵,殷德莉.从显性到隐性:探索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2(S1):142-143.

[4]张丹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1, 23(8):236-237.

[5]周若谷.融合課程思政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23(10):8-11.

[6]孙金华,柳玲,黄智云,等.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15):72-74.

[7]邵佳靓,高和平,陈威.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路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8):149-151,154.

作者简介:武小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课程教科研管理。

基金项目:提质培优项目——“立德树人”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编号:TZ20201702)。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课程教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