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的现实主义表达研究

2024-03-28 23:11苏钰芃李剑
艺术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电子游戏现实主义

苏钰芃 李剑

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将目光转向现实主义题材,大量现实主义题材电子游戏进入公众视野,如国产游戏《完美的一天》、国外知名游戏《这是我的战争》等。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现实主义题材电子游戏特征,探讨电子游戏的现实主义表达。方法: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实主义题材电子游戏进行分析。首先探讨电子游戏与现实的关系,区分模拟现实游戏与现实主义游戏,其次分析电子游戏如何表现现实主义题材,最后探讨现实主义题材游戏出现的必要性。结果:通过对当代现实主义题材游戏的表达进行梳理,文章分析现实主义题材游戏《完美的一天》的特点,并将其与国外现实主义题材游戏《这是我的战争》进行对比,分析异同点,总结这类题材游戏的共性。结论:以《完美的一天》和《这是我的战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题材游戏虽然视觉风格、游戏玩法等不尽相同,但这类题材的游戏有着不同于商业游戏的个人表达,这也是电子游戏作为“第九艺术”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现实主义;  《完美的一天》;  《这是我的战争》;电子游戏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5-0-03

0 引言

电子游戏又被称为“视频游戏”“数字游戏”等,它依托计算机,所以具有虚拟性。随着电子游戏的快速发展,现实主义游戏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且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在这类游戏中,看似无法兼容的“虚拟”与“现实”似乎有了共存的空间。本文以《完美的一天》和《这是我的战争》为例,尝试讨论电子游戏的现实主义表达。

1 电子游戏与现实的关系

电子游戏与现实的关系首先可以从感官层面与交互层面进行分析。

在感官层面,电子游戏主要调动的感官是视觉和听觉。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3A游戏的画面拟真度不断提高,但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游戏画面的拟真度越高,玩家就会感觉游戏越真实自然。事实上,模拟画面与现实越接近(但不完全相同),人们就越会关注其中与现实存在差异的部分[1]。同时人类对某些细节(如面部、动作)的感知能力较强,这也是许多动画重视角色面部和动作设计的原因。游戏领域同理,目前大部分现实主义游戏都没有采用高精度的建模来还原现实。

在交互层面,主要从“Game Play”的角度讨论。了解游戏开发过程可知,玩家在游戏中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由程序(代码)实现的,包括一些认为理所当然的现实逻辑,如游戏的物理规则(玩家控制的角色由于碰撞体积的存在而可以站在地上)、输入映射(玩家输入前进指令后角色会向前进而不是后退)等。虽然许多游戏开发引擎默认包含这些基本逻辑,开发者不需要特意设置,但如果想要更改这些逻辑也仅需修改几行代码。

可以从两方面考虑游戏中设置这些与现实世界相符的逻辑的目的。

一方面从必要性出发,若非有意为之,不符合基本现实逻辑的游戏设定或操作会让玩家感到不适,从而怀疑游戏的质量,而游戏开发者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认知成本,必然会参考现实世界。

另一方面则是创作者有意营造的对现实世界的写生,在游戏世界中加入现实世界元素,开发者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个人表达,并且这种现实世界的元素超出必要性的范畴,而这正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现实主义的表达不谋而合。正如其他艺术形式的现实主义是对自然或当代生活作出准确描绘,以表达对现实的关心一样,游戏开发者通过对现实世界某些部分进行超越必要性层面的描绘和体现,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关切。现实主义游戏不应仅停留在模拟现实,还应在此基础上有所表达。

2 电子游戏如何表达现实主义

对电子游戏如何表达现实主义这一问题,可以现有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子游戏为例进行分析,归纳其共性与特性。

游戏《完美的一天》设定了一个名为“振华新村”的地方。玩家将成为具备时间穿越能力的主角——六年级小学生陈亮,反复循环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力图在新世纪到来前,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实现愿望,度过“完美的一天”。为此,玩家需要合理安排一天有限的时间,并且多次进行尝试。游戏采用二维手绘风格,油画的笔触为画面增添了复古色彩。其以两个世纪的交接作为时代背景,并且从视听到玩法都体现了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具有特定美学风格的电子游戏会让玩家产生更强烈的反应和投入更多的情感,这与现实主义游戏的目的相同。现实主义游戏的目的在于借助现实世界的元素来表达思想、引起共鸣,而非模拟现实。

现实主义游戏与现实主义文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同样注重叙事。游戏《完美的一天》以叙事为导向,所以与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特征相符。游戏中的每个人物都是那个时代一类人的缩影。例如,有一个名叫“曹哥”的角色,他是一家玩具小店的老板,主要售卖当时在孩子中十分流行的四驱玩具赛车,并且还一手承办了“曹哥杯”四驱车比赛。游戏开发者为“曹哥杯”设计了相对独立的游戏玩法,一个类似于“赛车经理”的小游戏,即改装四驱车进行比赛。这个小游戏契合上文所述的游戏引入现实的两方面考虑。不同的四驱车零件有不同的属性,如马达的加速度和最大速度等。比赛初期,玩家仅需要制定恰当的赛前策略对四驱车进行不同零件的改装,即可战胜对手。如果玩家改装的车的数值高于对手,那么玩家必然胜出——这是现实世界的数学逻辑,也是游戏世界必须有的逻辑(如果数值高反而会输必然引发玩家的质疑)。然而在比赛赛程逐渐接近冠军赛时,游戏开发者对这种必然的逻辑作出了修改,作为主办方的曹哥为了阻止玩家夺冠,将自己伪装成参赛者与玩家比赛。在決赛中,曹哥甚至以用弹珠击打玩家四驱车的作弊手段来干扰比赛。四驱车能够顺利在赛道上运行与曹哥的作弊手段无疑源自现实世界,同时都由游戏开发者通过玩法策划和代码实现,但前者是游戏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后者则是开发者想要进行的个人表达。邓剑在《现实的射程》一文中总结了现实主义游戏的特征,其中包括“现实主义游戏对现实生活抱持一定的价值判断,而非纯然中立的态度”,“以及现实主义游戏具有‘作者性,不似现实模拟游戏只有娱乐性与商品性”等[2]。从游戏设计的角度来说,游戏难度通常会随着玩家熟练度的提升而增加,最终达到最大值,以达到游戏心流体验。而现实主义为游戏关卡设计提供了养分,游戏难度的增加除了采取常规方法外,也可以从现实世界汲取灵感,融合其他游戏玩法。在“曹哥杯”决赛中,玩家不仅需要在赛前装配好自己的四驱车,还需要在比赛中通过QTE(快速反应事件)玩法防止曹哥作弊,这在增加游戏难度的同时,还刻画出了偷奸耍滑的玩具店老板的形象,展现出了游戏开发者对那个年代的主观看法。

游戏中另一个小游戏是主角陈亮家游戏机里的“王里奥”。从名字和画面都能看出,这是开发者基于现实世界中的经典游戏马里奥进行的再创作。虽然该游戏玩法与马里奥完全不同,但是从设计思路上可以看出,游戏开发者在有意简化“王里奥”的游戏操作——只有一个操作按键,以符合特定时代技术局限性的特征。游戏开发者通过各种细节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从而使玩家能够沉浸在开发者创造的真实与虚幻交织的世界中。

《这是我的战争》虽然与《完美的一天》同为现实主义游戏,但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完美的一天》在感受层面体现现实主义,《这是我的战争》则在反思层面体现,这款游戏对道德观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许多电子游戏会给予玩家行善和作恶的自由,如《荒野大镖客》系列游戏,玩家拥有一个显示善恶值的进度条,同为Rock star Games旗下的《GTA》系列游戏甚至完全鼓励玩家在游戏中作恶。它们的共同点是,游戏设计时有意无意地回避道德问题,追求感官刺激,而这与现实主义游戏的观念是相悖的。《這是我的战争》同样是一款给予玩家选择自由的游戏,作为生存类游戏,其世界观在战争年代,玩家扮演的不是士兵而是平民,需要在城市废墟中寻找食物、武器等任何可以利用的物品。而玩家在游戏中谋求生路的同时会遇到其他幸存者,他们有不同的性格,玩家可以自己决定与他们的关系——友好互助还是掠夺资源。《这是我的战争》没有像《完美的一天》一样选取一个真实的时间点,而是设定在虚构的战乱时代,这是因为游戏开发者想要呈现真实战争状态下平民的生活,如果选择真实的战争事件就意味着要选择立场。

生存类游戏考验玩家的难点在于资源的收集和分配,《这是我的战争》之所以对道德感的考验较大,是因为游戏开发者将道德选项附加在资源流动上。在收集资源时,玩家可以选择偷盗或抢劫,这样虽然可以使玩家控制的角色得以生存,但是会影响心情,并且第一次体验该游戏的玩家不知道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即不知道游戏何时才能通关,这也意味着玩家需要时刻统筹食物、物资等资源,甚至目睹“自己”因为资源匮乏而死亡。在游戏过程中,玩家需要日复一日地搜集资源,同时在不同地区寻找资源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幸存者,玩家需要选择对待他们的态度以及承担相应的后果,不断反思自己的行动。

同时,该游戏有着严肃的死亡机制,和大部分游戏不同,该游戏角色死亡后无法通过读档复活,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真正的死亡有些许相似。大塚英志曾提出游戏现实主义的概念,同时他认为,游戏由于存档的存在,其局限性更大,无法刻画死亡的状态[3]11。虽然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失之偏颇,但在大部分游戏中,玩家因为有大量试错的机会,所以相较于现实世界会进行更大胆的尝试。而《这是我的战争》对死亡的设置使每一次游戏都会出现新的情况,这意味着玩法不会重复。因为《这是我的战争》在情感上营造了现实体验,所以许多玩家体验游戏时会发生明显的情绪变化。

可以看出,表现现实主义的游戏虽然在视觉风格、玩法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充分体验游戏后可以发现其存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不浮于表面,玩家只有充分体验游戏并沉浸其中时,才能感受到这类游戏带来的特有的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正是目前大部分游戏所缺少的部分。

3 现实主义游戏的发展

本文以单机游戏为例展开讨论,然而在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等多人游戏中,也存在另一种面貌的现实主义,即(交互)拟象的现实性[3]15-16。多人游戏中玩家所扮演的角色身份是复杂的,涉及的领域也是交叉的,玩家之间的互动和博弈涉及社会学、心理学领域。

根据媒介发展的规律可知,以感官刺激为主要体验的游戏必然不会长久,必须向更深层次的领域挖掘。当今游戏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深挖游戏玩法,针对某一个领域不断精进(如ACT、MOBA等);二是逐渐对叙事提出更高的要求(如RPG)。现实主义题材游戏离不开叙事,要通过角色在故事中的经历去引发玩家的反思,使玩家出现情感变化,所以现实主义游戏所创造的体验明显高于感官体验。而电子游戏不依赖于感官刺激时,也正是其从“商品”朝“第九艺术”转向之时。

4 结语

当前,以《完美的一天》为代表的国产现实主义题材游戏不断涌现,可以看出国内的游戏产业已越来越重视该品类游戏的发展,期望我国游戏行业在该领域继续探索,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电子游戏。

参考文献:

[1] 韦奇斯,格伦福格尔,格吕茨马赫.现实主义有多现实?关于电脑游戏美学的思考[C]//娱乐计算国际会议.海德堡:施普林格出版社,2004:216.

[2] 邓剑.现实的射程:从现实模拟游戏到现实主义游戏[J].南京社会科学,2023(3):110.

[3] 章含舟.游戏现实主义的多副面孔[J].中国图书评论,2022(9):11,15-16.

作者简介:苏钰芃(1999—),男,山东淄博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李剑(1981—),男,江苏启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影像设计。

猜你喜欢
电子游戏现实主义
数学电子游戏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互联网的未来:电子游戏产业也有元宇宙野心
沉迷电子游戏的小熊
新法律现实主义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从玩具到电子游戏“乐高”为何能如此“笼络人心” ?
可不可以玩电子游戏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