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命教育项目群的实践探究

2024-03-29 18:54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兴路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意识生命探究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兴路幼儿园 俞 蓝

生命教育是立足生命、关乎生命以及以生命为宗旨的教育,教育家顾明远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而生命意识是个体对待生命的一种认识和观念,它包括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主体生命意识,即关爱珍惜自己生命的态度;客体生命意识,即尊重、关爱并欣赏他人生命的态度。从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到释放生命的能量,展现生命的活力,启迪生命的智慧,这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努力学习的。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特殊且重要的价值,因为,幼儿园教育不仅是教育的起点,更是奠定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对幼儿生命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对于如何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生命的认识,已经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充实有意义的童年生活和生命体验。我园在“探知生命、感恩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了持续且深入的幼儿生命教育实践探索。

幼儿生命意识项目的目标和内容的建构

从幼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出发,以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思考生命教育的目标。我们要培养对生命怀有敬畏和感恩之心的孩子,并使他们能够以科学地、理性的态度去认识、思考生命。在大教育观指导下,我园制定了幼儿生命意识的课程目标。该目标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在遵循幼儿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幼儿对生命的探索、感恩、珍爱之情,并提升幼儿的生存技能和生活质量。

我园的生命课程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结合《指南》等文件,确定了探知生命、感恩生命、珍爱生命三个项目,以及生命起源、生命历程、感恩自然、感恩自己、感恩社会、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八个微项目的目标。根据这些目标组织相应的项目课程内容,以整体均衡的课程观智慧地构建课程内容。我们从微项目入手,发现有意义的课程素材,并从生命体验的视角解读和建构课程内容。

例如,小班幼儿对种植小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便以此为基础生成了“孩子与麦子”的探究项目。在构建课程时,我们着重强幼儿的实践和体验,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经验。因此,我们设定了“孩子与麦子”研究目标:1.实施无边界的自然探索课程,引导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观察、感知小麦的生长过程;2.能运用实验、对比、记录等多种探究方法,让幼儿动态地探究小麦的生命周期;3.在与小麦的多元互动中,萌发幼儿热爱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目标明确后,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和深化项目。为此,我们尝试通过面粉VS奶粉、面粉从哪里来、麦田初行、面粉大变身、面粉大猜想等探究活动,帮助幼儿积累和完善与小麦相关的经验。

教育是一个让生命日渐丰满的过程,我园每一处环境创设都蕴含着对敬畏生命的巧思。每年的采摘节则是借助大自然的馈赠,帮助幼儿们深入认识生命的最好时机。在夏日“梅”烦恼、凤仙花之美、莴苣搬运工、与包菜的故事、粒粒皆辛苦等活动中孩子们能够找到无尽的乐趣。通过采摘、观察和品尝大自然馈赠的果实时,幼儿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中生命的美好和温暖。

幼儿生命意识项目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在项目活动中,我们以幼儿生命认知、生存发展为本,注重生活的体验与互动,赋予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成长的机会,让他们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努力培养出“会生活,亲自然,悟成长,爱生命”的儿童。我们设置不一样的情境,让情境引导幼儿去认知生命;我们让幼儿走进真实的生活,让生活成为他们生命认知的课堂;我们还为幼儿开展富有趣味的游戏,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情;最后,我们让幼儿走向广阔的社会,让社会成为他们生命教育的学校。在不同的场所、用不同的方式,幼儿在与人、与环境、与大自然的亲密互动中,感悟生命的气息、情感、温度与力量。

1.从关注生活入手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让幼儿回归生活,感知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生命教育项目活动只有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去感悟,才能让幼儿对生命认知有真实的感受。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元素创设出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幼儿关注大自然,引导他们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从情感上引起幼儿的共鸣,从而使幼儿对生命认知经验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依托身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尊重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构建让幼儿身心投入的生活场域,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究真实的自然生活。例如,小5班开展了探究项目“与稻米相遇”,孩子们通过观察与照顾百兴园的一亩水稻田,开展了关于“大米”的研学之路。他们采用“探、学、玩、创”四种方式,深入探索稻米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了解了从“谷”至“稻”的生命旅程,见证从“稻”到“米”的神奇蜕变,还体验从“米”到“各种美食”的有趣操作。通过这个项目幼儿们真正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颗粒归仓库”的不易,懂得了珍惜与感恩。

2.以游戏为基本途径

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有效引导幼儿探索生命认知点,是实现幼儿生命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既要巧设游戏化情境激发和保持幼儿对生命认知探究兴趣和热情,又要注重游戏活动对生命价值点的传递作用,避免游戏流于形式。

例如,中3班“向阳而生”的探究项目,通过幼儿们亲手种植的向日葵,观察其生长过程,最终收获了一箩筐的葵花盘。教师以葵花籽为载体,设计了花盘取拨瓜子、研磨瓜子壳、瓜子拼贴画、榨葵花籽油等游戏,让幼儿们亲身体验植物生命的成长与变化,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喜悦。此外,还引导幼儿与梵高大师对话,共话生命,共画经典。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们不仅能深入了解向日葵的生长习性,还能感受其坚强、乐观的美好品质。

在生命教育的推动中,幼儿们对小动物的喜爱和对世界的善意正逐步形成和建立。在宠物节上,幼儿们一起为白鹅、豚鼠、萨摩耶犬等宠物搭建家园,亲眼见证了现实版的龟兔赛跑。这些有趣的游戏不仅带给幼儿们无穷的快乐,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思考:当孩子们与这些小生命产生互动、产生深度链接,他们收获的不仅是一份深厚的情感,而是从被照顾者到照顾者的身份转变,学会的是责任与担当。

3.以体验为基本方式

幼儿与生活世界构建生命成长关系最主要的方式是体验。在生命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体验的原则,注重幼儿自主研究和小组活动。我们鼓励幼儿亲身体验、独立思考、用宽容平和拥抱多元的生活方式。幼儿通过生命体验进行知识建构,从而获得对生命的真实认知和内在感受。

幼儿园里,从景观迷宫到魔法花园,户外环境进行了全新改变;师幼共创公共区域环境的展示多元化,在幼儿们的推动下一个个源自生活、游戏的课程不断涌现:棉花——泥土里升起的云朵、稻与泥、小“豆”的旅行、美味芝麻街、“薯”与你……幼儿们通过画面、味蕾、视觉、笔触去感知与记录,在亲身体验中把经验串成链、织成网,向着发展的可能前进。绚丽多彩的课程之花在幼儿园绽放,为幼儿们的快乐成长助力。

多维度建构幼儿生命意识评价体系

如何在项目活动中看到幼儿的生命意识是否提升?适宜、有效的评价有助于调整和推进项目活动的开展。我们对全园的幼儿、家长、教师都进行了前期调研,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全园幼儿、家长、教师生命意识的现状,理清了幼儿、家长、教师在生命意识中所存在的问题、困惑等,并根据项目活动的目标及内容,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可视化测评体系。

在每个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对幼儿的探究与发现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整理了项目活动中的各类资料进行全面评估。例如:幼儿的生命成长手册、项目活动开展前后的测评(特别是幼儿生命意识的变化)、教师在项目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幼儿的表征记录、幼儿的活动日记、项目活动中幼儿间相互的评价、活动后家长对幼儿的评价等。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发现对项目活动的评价无处不在,随着项目活动的展开,为项目的每个阶段提供了“证据”,使得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变得动态化、可视化。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不断地反思、总结和调整,并以故事的方式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真实教育事件和感人故事,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以及对幼儿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

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需要出发的一个个项目活动,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学会了珍视、尊重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我们的孩子热情洋溢、乐于探索、活泼开朗……显然,对他们来说,童年是幸福的。

猜你喜欢
意识生命探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