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班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4-03-29 18:54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桥幼儿园陆严燕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玉米棒饼干建构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桥幼儿园 陆严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化”现象愈发显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所拥有的高科技玩具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他们逐渐失去了体验祖辈童年乐趣的机会。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就地取材的乐趣,我们在开展班级主题课程时,充分利用“玉米”这一资源,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玉米的秘密,开启“玉米大探秘”之旅。

聚焦兴趣,激发儿童发展的生长点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一日生活中潜在的教育契机,一旦发现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游戏内容,应及时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或拓展。这样,我们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还能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也就是说教师要聚焦儿童立场,通过谈话、倾听、观察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一步筛选、开发、拓展课程资源,并通过有效的支持策略,不断寻找、激发幼儿成长的生长点。以“玉米”主题活动中为例,我们在小班生活区投放的是玉米棒,让幼儿比赛剥玉米,锻炼手部肌肉的精细动作,并感受剥玉米的快乐。对于中班,我们组织幼儿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审议,通过问题“剥玉米这个游戏还要继续吗?我们还可以怎样剥玉米呢?你见过别人是怎么剥玉米的呢?”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完成剥玉米的任务。经过讨论,幼儿一致决定要借助工具剥玉米。

在幼儿的积极探索下,各种可能的工具被搜集用来剥玉米,包括小锥子、开夏威夷果的专用工具,甚至小树枝。这些工具激发了幼儿剥玉米的热情,每天,他们都会尝试使用不同工具,不断寻找最适合剥玉米的工具。幼儿这种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方式,让剥玉米不再是一件简单重复的任务,而是成为幼儿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学习,我们再次组织幼儿讨论:“这个剥玉米游戏还可以怎么玩呢?”在讨论中,我们和幼儿共同决定,比较使用不同工具剥玉米的速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为此,我们一起设计了记录表,幼儿可以在表中记录自己独自或者两人比赛时,使用不同工具剥玉米的结果。这样,他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得出实际结论。

“剥玉米”这个简单的游戏告诉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起点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而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幼儿的多维度探索。教师则要立足儿童,聚焦儿童兴趣,通过多元方式激发幼儿深度学习,让兴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助推器。

梳理经验,拓展儿童游戏的持续点

适宜的课程资源应该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这些资源应能够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即使只是单一的课程资源,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也能生成各种不同的游戏去进一步拓展幼儿游戏内容的宽度与游戏的持续推进。

玉米小吃店一直是我们班角色游戏中最受欢迎的。此前,我们已在相关区域投放了成品和半成品的玉米、玉米水饺、彩色卡纸供幼儿做爆米花并进行交易。在观察幼儿游戏时,我们发现小吃店的小朋友对美工区新投放的玉米面非常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将玉米面移至公共资源区,让幼儿自主取用。直至幼儿园课程资源审议阶段,有教师提出疑问:既然提供玉米面给幼儿玩,为什么不让孩子真正动手制作?于是,我们在玉米小吃店又投放了电饼铛、油壶、发好的玉米面、饼干模具等真实材料。自此,幼儿开始自己制作、烘烤饼干,并进行试吃与销售,形成一条完善的服务链。而真实材料的投放,无疑增强了幼儿们对游戏的兴趣与投入。

随着游戏情节的深入,幼儿不再满足饼干模具带来的单一形态,开始个性化饼干造型、关注烤饼干的火候。更多的幼儿主动加入游戏,比如扮演服务员、收银员、外卖员等角色。这种自发的游戏行为不但拓展游戏情节,还加强了各个区域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这个游戏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激发了幼儿自主游戏的积极性。

到了大班,我们引入了制作饼干的流程图,通过幼儿自己和面、擀面、做造型,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烘焙的基本技巧。此外,我们还提供了记录本,让幼儿自己设计饼干造型,标注价格,并进行销售。为了丰富游戏内容,幼儿可以制作爆米花,做玉米蛋糕,泡玉米须茶等游戏。通过真玩真做的游戏方式,我们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教师通过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梳理、整合、拓展,“玉米面”这一课程资源成为幼儿可感知、可操作、可体验的对象,随着游戏活动的不断深入,这种资源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成功转化为幼儿生活中最宝贵的经验。这不仅推动了幼儿游戏情节的丰富与发展,还为游戏的持久性和深入性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源泉。

重视整合,构架儿童游戏的联系点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应持续深化对资源的探究,重视各类资源间的整合,发掘资源间的内在联系。在与儿童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构建资源与儿童游戏之间的联系点,实现单一资源的最大化价值。以建构区中的“玉米棒”为例,教师应鼓励幼儿去主动发现不同资源间的联系点,从而避免课程资源的片面性。

1.大型建构欢乐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观察幼儿在建构活动中添加了玉米棒,于是让孩子们用玉米棒、玉米芯作为主材来进行建构。当我们把想法告诉幼儿时,很多幼儿都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老师,玉米棒是圆的,容易滚,不好垒高。”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的观察力,然后鼓励幼儿去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次游戏的时候,幼儿建构图形普遍较为简单,缺乏合作与规划。在评价环节,我们明确提出下次建构的时候要制定计划、加强合作。第二次游戏中,幼儿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开始开始商量建一个迷宫。在“迷宫”搭建的过程中,幼儿亲身体验,甚至拿着小汽车测试迷宫的通行性。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进一步要求幼儿在搭建之前先画设计图。经过商量之后,幼儿决定搭建“游乐场”,并按照图纸搭建。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个幼儿问:“老师,我们可以用建构区的辅助材料吗?”得到老师的肯定之后,幼儿借助KT板和碳化积木搭建的滑滑梯和摩天轮。这是幼儿第一次借助辅助材料建构,使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的立体效果。

2.立体建构创意棒

除了借助辅助材料,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玉米棒的垒高呢?在开展“我的祖国”主题活动时,幼儿通过欣赏中国馆的建筑,发现其独特的榫卯建造方式是最稳固的。于是在下午的建构游戏中,幼儿便将这个的方法运用到玉米棒建构中,采用一排横放、一排竖放的方式进行垒高。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建构能力逐渐提升,作品也越来越丰富和完整。临近毕业,幼儿对幼儿园越来越不舍,他们搭建的作品也变成了“我们的幼儿园”。这一转变清晰地展示了幼儿在玉米棒建构过程中从单一、平面、简单造型到合作、立体、丰富作品的成长。这不仅是孩子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他们学习、畅想、创造能力不断提示的体现。

3.百变建构造型美

我们还在教室的益智区给幼儿准备了长短不一的玉米芯、色彩丰富的不织布、记录单等材料,鼓励他们通过拼搭创造各种造型。在动手操作前,幼儿可以先画设计图,然后按照图纸拼搭,也可以自由创作。在搭建过程中,我们还引导他们记录玉米芯长短的数量,将拼搭与数学的统计相融合,通过这种方式,让课程意识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幼儿搭建水平也不断提高,而且更加喜欢具挑战性的任务。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我们提供了更多支撑工具与低结构材料,幼儿或独自专注设计自己的玉米芯建构图纸;或两人合作将玉米芯锯成自己想要合适的大小;或多人合作,看图纸、拿材料、拼造型、捆扎牢固……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趣味游戏中,团结合作、自由想象、大胆发挥,最重要的是,让“玉米棒”这一课程资源更具多样性和综合性,为幼儿提供更多学习和探索的机会。

关于玉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探索还在继续,幼儿的玉米游戏还有很多:种植玉米,实地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体验掰玉米、剥玉米皮,提高动手能力,感受劳动的不易;将玉米秆变成“跳房子”材料,锻炼弹跳能力,激发对民间游戏的兴趣……这些游戏不仅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将在未来的实践中继续发掘和利用更多的玉米课程资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猜你喜欢
玉米棒饼干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挤眉弄眼吃饼干
送饼干
外婆家的玉米地
建构游戏玩不够
躲到石头底下的玉米棒
一个巨大的玉米棒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可爱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