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2024-03-31 17:25石清颖
中学理科园地 2024年1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石清颖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渐成为趋势。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当前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项目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制作发动机模型”为项目主线,贯穿“内燃机”整节课的课堂教学,助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物理课程需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素养[ 1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赋予学生发现物理知识、探究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素养,是教师的教学目的。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不够,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教师更多以“讲授法”的教学模式,通过讲解以及互联网的资料的辅助,直截了当地给予学生知识,缺少学生的参与。以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三节内燃机为例,本节课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其物理知识的讲授,更多是结合资料,教师直接将物理知识传递给学生。一节本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由于缺乏更多的互动性,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节课笔者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尝试将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此节课。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 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与学的方式。项目式学习关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基于现实世界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制作完成系列作品,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培养综合实践创新能力为终极目标[ 2 ]。在内燃机这节课中,笔者尝试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制作一个发动机”为任务主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发动机,学生通过自行查阅资料,初具一定知识基础,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再通过教师进一步教授,从而建构本节课所联系的物理知识。最后教师通过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创新,培养质疑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结合物理学科的内涵,笔者认为本节课以“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可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  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项目式学习着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生活经验,在课前对于模型进行初建构。因此,课前预习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便于学生对该节课知识体系进行架构。

(1)理解项目情境,清晰问题设置

教师需要对本节课设置的项目任务进行介绍,提供一定的情境信息,学生清晰本节课主要问题内容。基于此,布置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机械,以及简单的工作原理,并且初步形成制作发动机模型的思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本节课需要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视频,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可能改进的方案和用具:纸盒、易拉罐、竹签、塑料片、灯泡、电源等器材。

(2)制定项目计划,形成项目小组

课前学生可通过自主匹配、教师协调的方式,组建2-6人学习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制定项目计划,推选组长,讨论分工,组织协调,成品展示等。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提高课堂项目完成度。

通过以上预习环节,使得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将更多的时间留在后面的模型建构。

2  注重项目设置,助力素养培育

2.1  任务驱动——制作一个发动机

任务驱动是项目式学习中的主线任务。本节课是以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展开,以“制作一个发动机”为主线,整节课贯穿这一主题,教授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不断改进,成功制作出发动机模型。

2.2  情境创设——旧识引新知

本节课,教师通过以日常生活中的汽车发动机为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且通过已有的实验情境,对模型进行初建构。并通过演示实验:利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水沸腾后,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水蒸气对活塞做功,活塞飞出试管口。

合理地进行情境创设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情境创设对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具有较大的意义。

2.3  模型建构——化抽象为具象

物理模型就是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舍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形成一种能反映事物本质特性的理想物体(过程)或假设结构[ 3 ]。学生根据已有的实验现象,对模型进行初建构,在建构的过程中,寻找实验与实际模型的异同点,发现初模型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严谨的实验、生活的经验等找到改進方案。以下例子为在模型建构中遇到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机械循环问题

试管模型确实解决了发动机对外做功的功能,但是若要循环工作,就得重新安装装置,导致整个过程无法连续。

解决一:活塞做往复运动

通过展示农作工具:石推磨,发现磨棍在磨盘的转动下,做往复运动。这样的装置满足发动机循环工作的目的,因此在发动机上设计此装置,就可以解决机械循环问题。这个装置叫做:曲轴连杆(如图1)。

教师根据学生的经验储备和知识储备,从知识中找答案,从生活中找方案。对建模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观点,进行改进,使学生慢慢形成科学建模的能力。

问题二:能量损失问题

改造后的模型,其实跟蒸汽机模型相似。教师介绍蒸汽机,并发现蒸汽机的其中一个结构就是曲轴连杆,可见曲轴连杆这一构造确实得到认可且投入使用。而蒸汽机渐渐被淘汰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其工作时能量损耗大。因此能量损耗的问题是接下来需要对模型进行改进的方向。

解决二:空气压缩引火仪

这里主要解决外界环境的热吸收问题,可以尝试直接将燃料放在容器内燃烧产生动力,而爆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作而成。空气压缩引火仪也是将燃料放在容器内燃烧产生动力的装置。这个实验装置可以降低能量的损耗,这时候再把曲轴连杆安装上去,就实现了连续对外做功。教师重新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实验过程。

此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已有实验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实验中提炼模型的关键信息,注重科学建模,并再次阐明实验背后的本质。

问题三:燃料进出问题

教师引导再次发现问题,学生发现若要再次对外做功,还是需要重新手动排出废料,添加燃料,整个过程还是无法连续,新的问题又出现。

解决三:增加进出通道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燃料、废料进出都在同一口,若进出在不同口,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教师在模型上方分别增加一个进气口,一个排气口。并且安装上小灯泡,当灯亮起,表示阀门打开,燃料进入或者废料排出。这样的构造,解决了因为燃料进出导致的无法连续做功的问题。

因此,在整个模型的建构过程中,教师要先清楚模型的本质,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学生认知水平实施教学。教学进度不宜太快,对学生要求无需太高,要注重学生的习得与养成,方能达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3 ]

最后,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建构发动机模型,并且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学会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生活经验以及学过的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成功地自制出发动机模型。再通过改变不同的交通工具,拓展发动机在不同交通工具中的作用(如图2)。

2.4  模型展示——建立评价体系

最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对成果的“完成度”“美观度”“稳定性”等方面制定完整的评价体系,并对优秀的成果进行展示推广。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将项目主线任务贯穿整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发动机的模型。通过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出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层层递进,不断改进,并且学会举一反三,懂得将物理思想、方法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3  注重模型利用,剖析物理本质

教师利用学生自制的模型,对整个制作过程进行复盘,关注学生制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并对其中包含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剖析内燃机的物理本质。

利用自制的模型,对内燃机的四个工作冲程进行分析,用有色棉花充当燃料以及产生的废料。通过转动轴,观察:曲轴连杆圈数,活塞上下运动情况,阀门开关情况,能量转化情况(如图3),并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构建完整的内燃机知识体系。

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建构的模型,提取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用最直观明了的方式反映事物的本质,解决生活中的实例,并尝试对生产生活的工具进行优化。在项目式学习中,模型建构是最重要的一环,具备初步的模型思路,不断改进、探索,最后成功制作出模型,完成项目式学习核心的环节。

4  注重课堂交流,培养态度责任

模型建构后,教师通过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汽车尾气,提出关于能源损耗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保护环境?若未燃尽的燃料再次进入到气缸内重新燃烧,就能增加能源利用率。因此现在的交通工具一般使用:多气缸发动机。而排出的废气也因为燃料利用较为充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教师总结内燃机的优缺点,也为柴油机进行铺垫。鼓励小组成员对自己做的模型进行展示,并且对自己小组的作品在其他方面,比如结构稳定性,外形美观度等结合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观察、改进中逐步养成尊重事实、务实求真的态度。并且对本节课主题进行升华,将学生的思路引伸到环境保护,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综上,本节课以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展开,其中经历了遇到问题、解决問题的过程,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而在制作内燃机的过程中,模型建构遇到的问题,需要多次由教师引导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生活实例,进行改进。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较多,很难从自己的生活实例得到启发,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课前入手,先让学生进行预习,主观上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后续的教学有较大的帮助。通过项目式学习,带领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完成对生活的大胆探索和创造。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将会是接下来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沈文炳.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阿拉果圆盘实验[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3.

[2] 陈宏哲,李雪艳.语文深度学习:核心特征与实践路径[J].中学语文,2021(17):4.

[3] 李宝银. 初中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6):4.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