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一体化下小学德育校本化实践方略

2024-03-31 17:21马劭麟
甘肃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校本化小学德育

马劭麟

【摘要】小学德育校本化实践需要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把握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形势、特点,圍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本文立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分析小学德育校本化策略并加以创新,注重运用好校本资源,提升小学德育学科教学质量,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参与德育学科学习及思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小学德育;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5—0015—0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凸显思政教育的整体性,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连贯性、统一性,有助于推进思政课程教学工作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开展。本文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研究法研究小学德育校本化实践策略,把握德育学科教学现状,总结研究经验,以提升小学德育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同时,注重在小学德育中,做好相关资源的开发及运用,通过校本化课程体系建设,使小学德育教学工作高效、创新开展,优化小学德育效果及质量。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德育校本化的价值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统一,建立“三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以实现各阶段思政课程和德育内容的衔接、融合,使思政课及德育教学效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1]。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能够接受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借助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专业素养。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视角看,教师结合教育的特点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思政教育问题全面、深入地思考,坚持思政教育的长远性、可持续性,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自身能力、素养不断提升,推进思政教育及德育教学工作更加高效、高质量开展。

3.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落实,使思政教育具有开放性、长远性、发展性,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认同,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好坚实基础[2]。

可以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凸显出“三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探索小学德育校本化策略,优化德育教学,有助于促进相关工作更加高效、高质量开展。

二、小学德育校本化实践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开展校本化实践探索有助于丰富小学德育内容及内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结合小学德育校本化实践的现状,仍可以发现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明确的德育方向。在小学德育校本化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方向、目的的把握存在短板,影响小学德育工作高效、高质量开展。在教学中,德育工作与多学科教学之间缺乏有效融合,德育校本化的方式比较单一,相关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延伸及拓展,不利于学生学习视野的拓宽,也影响了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相关理论认知不足,未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及运用,德育局限于某一点或是某一方面内容,缺乏延伸性,不利于学生对德育知识内容的深层次学习及思考。

2.校本课程开发缺乏特色。做好小学德育校本化实践,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及运用,对学生参与德育学习提供参考及指引,引导学生对德育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学习及思考。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德育校本资源缺乏分析与运用,没有联系学生的身心特点深入开发特色德育校本课程,致使德育校本课程缺乏吸引力,学生对德育校本课程不感兴趣,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校本课程学习及思考。不仅如此,在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有的教师局限于小学德育教材内容,没有挖掘多学科德育相关内容,没有有效拓展德育内容,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念不符。

3.对德育课程开发缺乏有效管理。在小学德育校本化的过程中,教师对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立足于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要求,对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课程的学习。结合当前德育课程开发的现状来看,一些学校对德育课程开发缺乏有效管理,在多学科融合中德育校本课程的教育效果不佳,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探索、思考不足,使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教师未能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参与德育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不够了解,没能积极地解决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德育质量的提升。

4.对德育教学缺乏科学评价。在小学德育校本化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学校对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质量缺乏评估分析,未能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发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德育校本化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同时,在德育学习中,未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态度、能力、素养等方面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和分析,评价工作存在滞后性,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德育校本化推进。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德育校本化实践策略

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小学德育校本化应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特点,拓展德育资源,丰富德育内容及内涵,对学生科学引导,结合德育校本资源的有效运用,实现德育教学工作高质量推进。对此,结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推进小学德育校本化,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德育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德育校本化实践应注重把握德育方向,凸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及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应立足学科特点,明确教学方向、目标,使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学习及思考,发挥学科育人作用[3]。

例如,围绕“做负责任的人”相关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明确教学方向后,教师结合德育校本资源的开发及运用,延伸知识内容,联系和融合小学、中学、大学相关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视频资料,凸显德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性、拓展性,结合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不仅如此,还可以结合德育校本资源的运用,通过德育校本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德育校本化实践活动中,可将德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借助学校大扫除活动,引导学生担负责任,在劳动实践中完成劳动任务,强化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如此,把握德育方向及教学目的,有效地在德育校本化实践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德育效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优化德育教学质量。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推进德育校本课程实施,应把握德育教学的特色,凸显学生在德育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德育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及理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校特色德育资源的运用,科学地完善德育校本课程,助力德育教学工作高效开展。对此,在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及运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细化校本课程,结合特色德育教学资源打造特色德育校本课程[4]。

例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场地资源、教育资源,打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将德育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有效推进德育校本化实践。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结合“规则”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德育活动,可以借助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综合实践活动,了解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规则,引导学生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规则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并在学校体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导学生遵守活动规则,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再如,在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可以将校规校纪融入德育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对校规校纪内容进行学习及思考。同时,在特色校本课程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活动体验,交流自己对于规则重要性的理解,使学生对“规则”相关内容有深入学习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与初中教材中“遵守社会规则”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将校园规则与社会规则、社会秩序进行关联,引导学生对规则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优化德育教学效果。

3.强化德育校本化管理,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在小学德育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德育校本化管理,确保小学德育教学工作高效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角下,小学德育校本化的实施离不开对教师培训的强化,使教师对德育内容、内涵、目标有深入把握,科学设计德育校本化实践方法。这一过程中,广大教师可以在德育校本化策略的探索中,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化相关方法,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容进行优化、运用,强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及理解[5]。

例如,在德育校本化实施过程中,以法治教育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德育校本化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将小学法治、中学法治、大学法治教育内容融合,把握小学法治教育内容与中学、大学法治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适当拓展相关内容。围绕德育校本化课程,教师可以结合“做新时代守法少年”主题活动,以德育校本化课程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热情,对法治知识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与思考。这样一来,通过德育校本化管理,小学德育教学的效率、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4.创新德育校本化实施效果评价,做好课程优化。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推进小学德育校本化,教师需要对德育校本化的实施效果、质量进行有效评估、分析,把握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优化课程,使德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例如,在开展德育校本化实施效果评价时,教师应注重加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效结合。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表现,评估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的掌握情况等,以过程性评价反馈问题,及时改进教学、优化课程,使学生加深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及理解。同时,注重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交流,引发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学习。这样一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互评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在教学评价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解决相关问题,推进德育教学高质量开展。

综上所述,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推进小学德育校本化实施,需要高度重视当前德育教学的发展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德育知识学习,深入理解及掌握德育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小学德育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相关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有效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理解情况进行科学评价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小学德育校本化取得实效,提升德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莉,陈潘婷.新时代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发展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6):107.

[2]武颖娜.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工作有效性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Z2):116-118.

[3]李喜春.德育一体化建设视域下小学德育的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J].求知导刊,2023(14):95-97.

[4]张琳琳.中小学教师德育一体化实践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2(02):05-08.

[5]朱萍萍.实施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12):194-196.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学科德育的校本化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Z195)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校本化小学德育
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校本化”使用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初探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