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寄宿类学生安全风险防控研究

2024-03-31 17:21侯泽宇
甘肃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安全风险

侯泽宇

【摘要】分散寄宿类学生由于住宿条件、生活管理、家庭情况、个人条件等方面具有诸多特异性,其周围常存在一些危及身心健康发展的安全风险,文章针对分散寄宿类学生周围存在的学校周边社会安全风险、学生身心健康安全风险、突发自然灾害风险、食品健康安全风险四种风险类型,提出采取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完善工作责任问责机制、做好事前预防和预判三方面的安全风险防控的路径与方法,为分散寄宿类学生安全风险防范与治理提供方案。

【关键词】分散寄宿类学生;安全风险;科学防控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5—0045—05

分散寄宿类学生的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是校园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因分散寄宿类学生的生活具有诸多特性,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安全因素较为复杂,安全风险的防控和治理难度较大。因此,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涉及学生安全教育的各部门加强对分散寄宿类学生安全的科学管理,制订符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方案,實施家、校、师三级联动责任机制,统筹规划安全工作,弥补校外分散住宿学生安全风险防控方面的不足,化解各类风险对分散寄宿学生的危害,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一、分散寄宿类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特征

分散寄宿类学生是指因家距离学校较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集中统一在校内住宿,而是租住在校外的一部分学生。分散住宿产生的原因相对复杂,其中之一是家长自愿选择的结果,即使当前很多学校具备集体住宿的条件,部分家长出于亲自监护和要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物质条件等目的,没有将学生统一安排在学校集体住宿。另外一个原因则是部分学校尚不具备集体住宿或全部集体住宿的条件,使一部分学生不得不选择在校外寄宿。这类学校大多集中在城区,校园面积不足,为了保证学位充足,只能舍弃集体住宿条件。当然也有部分农村学校,由于条件有限,无法给学生提供统一集体住宿的便利。因此,很多学校存在走读学生选择分散寄宿的情况。经调查发现,分散寄宿类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具备如下特征。

1.住宿条件有限,住宿周边外部环境干扰较多,无法提供有益的学习环境。分散寄宿的学生大多租住在老旧小区或者老旧民房中,这些地点的相关基础生活配套设施陈旧、不足,无法为学生打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而且分散寄宿类学生住宿的外部干扰因素较多,环境复杂,不利于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比如,很多老旧小区中人员复杂,因为其租住支出费用不高,也为社会闲散人员的居住首选地。他们流动性较强、生活习惯较差等对分散寄宿类学生形成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分散寄宿类学生的校外住宿条件是影响其安全的首要因素,但也是学校安全管理无法涉及的区域。

2.家庭关爱不足,身心健康缺乏科学指导。分散寄宿类学生在校外住宿期间,生活环境相对开放与自由,无法得到家长的科学陪伴与生活学习习惯的科学管理。他们在外住宿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陪伴,以照顾他们的日常饮食起居为主,这种陪伴为低效能的陪伴。很多学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科学文化水平不高、知识储备有限,他们无法指导学生学习,分散寄宿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处于有形无实的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的状态中。分散寄宿类学生缺乏有效的、科学的、高质量的陪伴。与集中住校的学生相比,分散寄宿类学生面临着危害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双重风险。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后无法找到合适的诉说对象,若放任其自我解决或者干预方法不对,都会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3.生活管理和学习方面欠缺保障,影响分散寄宿类学生身心健康。寄宿学生远离家庭和父母,即便部分学生拥有父母、祖父母或其他亲人的陪伴,但他们总体上为独立或半独立生活,在生活和学习两方面欠缺保障。首先是无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缺乏安排时间的方法和计划,很多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耗费在吃、穿、打扮等生活琐事中。其次是生活物资的保障不科学。生活物资保障不科学并非指缺乏生活物资,而是指学生的饮食搭配不科学、不合理,只能管饱不能管好。这使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的身材有的过于瘦弱,有的过于肥胖,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再次是缺少生活管理的规划,分散寄宿类学生远离父母、独自居住,缺乏监护人的有效管理也没有学校教师的全过程管理,这种敞开式的社会生活方式,使他们面临更多安全风险。

二、分散寄宿类学生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形式

审视多年来分散寄宿类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发生频率,结合各类数据资料可以发现,目前分散寄宿类学生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住宿环境周边社会安全风险、身心健康安全风险、突发自然灾害安全风险、食品健康安全风险等。

1.住宿环境周边的社会安全风险。住宿环境周边社会安全风险是由分散寄宿类学生居住环境带来的安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网吧、酒馆、歌厅、剧本杀等营利性场所,以及周边社会人员大规模流动带来的安全风险。校园周边的老旧小区、棚户区的出租屋价格便宜,这成为许多分散寄宿类学生的住宿首选。然而,开放式的环境、复杂的社会杂居人员、管理配套服务的欠缺等因素使得这些地区的治安管理难度大,社会治理成本高,对青少年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部分分散寄宿类学生暴露在这种不安全因素中。分散寄宿类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会与在这些场所的人员有交集。因此,在各类不可控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分散寄宿类学生住宿周边环境存在着诸多的社会安全风险。这种安全风险轻则扰乱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节奏,重则威胁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健康与安全,这也成为家长最为担忧却又无能为力的一种安全风险问题。

2.分散寄宿类学生的身心健康风险。分散寄宿类学生身心健康风险是指青少年作为未成年人,由于年龄特点、学识素养、实践交往能力等各方面发育不充分、发展不全面,他们的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影响。部分分散寄宿类学生因长期寄宿,缺少家长陪伴,在学习成长阶段遭遇不可控因素后,无法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波折和变化,更无科学调节心情的方法而形成了心理问题。这类安全风险问题与分散寄宿类学生的生活特点紧密相关。父母有形无实的陪伴、低质量的陪伴均无法有效引导分散寄宿类学生解决青春期的困惑,无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也无法弥补因为缺少关爱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的事实。如果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病故或患病、突遭灾难和学校因素如校园暴力等的影响,那么本就缺少高质量陪伴的分散寄宿类学生,更加容易因这些问题出现时不知所措,从而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当分散寄宿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及时从家庭中获得科学的、有效的、高质量的关怀与引导,他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需要更多的关注。相比非寄宿或集中寄宿的学生,分散寄宿类学生所面临的压力较大,如果放任自流,这类风险或许会成为未来威胁分散寄宿类学生的主要安全风险。

3.突发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风险。突发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风险是指极端天气突发、重大地质灾害突发等引起的冰雹、暴雨、洪水、泥石流、山体崩塌、道路崩塌灾害等多种自然灾害对分散寄宿类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这类灾害之所以和分散寄宿类学生产生关联,主要原因是分散寄宿类学生在周末常常独自回家,他们的家离县城路途较远,返程路上无论乘坐交通工具还是步行,都会有半途遭遇极端天气的可能。这种极端天气在高山、半高山或者高原峡谷地带的发生频率较高,对于很多缺乏生活经验的青少年来说,难以做到及时高效的预判,他们采取应急措施的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从而引发安全风险。如果叠加信息沟通渠道的阻滞等因素,提前预判和有效防范都将变得非常困难,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同时,分散寄宿类学生往返途中,如果缺少监护人的陪伴,缺乏避险经验和防灾减灾意识,突然遇到自然灾害将威胁到他们的人身安全。这类风险发生概率低,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往往更容易使人疏忽大意,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4.食品健康安全风险和使用电子产品的安全风险。食品健康安全风险是指分散寄宿类学生处于相对自由、独立的生活状态中,他们在食材采购、烹饪制作、生熟食品处理、食品保鲜保存等方面缺乏生活经验和科学常识,易造成食物中毒事故,从而危害身体健康。比如很多学生因日常生活较为勤俭,加之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不强,他们中午、晚上会吃剩饭剩菜,这样的生活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有害。因对食品安全缺乏重视,分散寄宿类学生在购买和制作食品时,常常不看食品保质期,或者贪图价格上的优惠而购买的食材不符合食用标准,食用此类食物后很容易引起食物肠胃疾病。

面对上述几类集中易发在分散寄宿类学生群体中的各类安全风险,迫切需要学校和相关教育职能部门以及全社会做好分散寄宿类学生的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分散寄宿类学生建构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确保广大分散寄宿类学生健康成长,为他们的高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分散寄宿类学生安全风险防控的路径与方法

“中小学生处在生理、心理不成熟的特殊时期,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安全防范能力相对不足,是极易受伤害的群体,需要得到外界的帮助和保护。”[1]特别针对分散寄宿类学生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2],将分散寄宿类学生的安全风险防控问题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确保分散寄宿类学生在求学道路上健康成长,阔步前进。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系统防范和管控各类安全风险。涉及学生安全教育的各职能部门均须牢固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和职责担当意识,将分散寄宿类学生的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作为自己的分内之事抓实落细,始终作为本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下去,以自己部门的扎实工作为分散寄宿类学生的身心安全保驾护航。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从理念上重视,协同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凡是涉及学生安全教育的职能部门,要注重部门联动,完善协作体系[3],在工作中树立全局意識,从系统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方法上讲究统筹协调,工作中讲究协同配合,特别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摒弃单一化、单向化思维,要将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抓细抓实,从谋划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到统筹协调、整体推进[4],跳出安全看安全,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要把这个问题从社会安全稳定和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立场与高度出发,放在“三全育人”的工作大局中来考虑立德树人的基础性问题,将其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事业来做,才能调动起全社会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成效。另一方面,从实践工作来说,借鉴网络和信息社会互联互通的优势,将系统性工作思维落实落地。具体就是建立分散寄宿类学生的“电子安全档案”。这份档案里有学生的家庭情况介绍,具体的住宿地址和环境介绍,片区的网格员、居委会负责人、片区负责民警等重要信息,涉及学生安全的各个部门和责任人均可以登录“电子安全档案”,在这个信息平台上交流沟通,不断在学生电子安全档案中注入工作信息,比如说气象部门针对突发自然灾害风险,及时在平台发布预警,其他部门看到后及时联动,做好预防管控。食品安全监督监管部门及时上传抽检结果,教育部门及时告知学生存在风险的食品名称或者食品制作门店,帮助学生梳理出食品风险地图。借助网络信息平台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就能在系统性的工作中看到实效。

2.完善安全工作责任问责机制,夯实风险防范和管控的工作细节。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责任问责机制。纵向来看,应该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学校的责任问责机制。横向来看,应该建立各部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问责机制,同时辅助建立校长、安全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家长的责任问责机制,各部门和各个责任人均需签订责任书,责任书中明确各项具体义务,如各部门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牵头下每年召开四次安全工作调度会。按照职能分工严格规定各责任人实地走访分散寄宿类学生住地的次数,解决的问题,并在每个学生的“电子安全档案”做好记录。同时,各责任人也要根据自己的责任及时在平台回应其他责任人提出的疑问,化解潜在的安全风险。严格的责任问责机制虽然不能保证事故不发生,但一定能够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对负责学生安全的各部门、各责任人起到警示和督促作用,强制性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在日常工作中紧绷安全这根神经,时刻将分散寄宿类学生的安全风险防控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减少各类安全风险的潜在威胁。特别是分散寄宿类学生面临的上述四类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都有隐蔽性,如果没有较完善的工作机制,以严格的流程、严密的程序、严谨的态度、敏锐的意识去做这一项工作的话,是很难发现问题苗头的。只有严格的责任问责机制将相关单位和部门安排到分散寄宿类学生的安全风险防控大局中来,才能及时发现各类风险苗头,将各种威胁解决在萌芽阶段。如果出现问题,则可以根据“电子安全档案”回溯,从而将责任问责机制落到实处。

3.做好预防,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效果。如果说完善严格问责工作机制,提高协同治理水平是从事后处理的角度做好分散寄宿类学生安全风险的治理工作,那么,还有一种途径就是要“打好提前量”,以便进一步提高分散寄宿类学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成效。一方面,做好安全风险宣传教育工作。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分散寄宿类学生面临的安全风险以及出现过的严重事故,拍摄风险防范系列的警示宣传片展开宣传,帮助广大师生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另一方面,要落实好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如北京市在2011年就制订综合风险评估方案,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绘制“风险地图”与“风险月历”,长期观察安全风险的规律,并落实责任和加强培训,切实提高师生的风险预警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先期处理能力、报警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等[5]。以此为借鉴,针对分散寄宿类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问题就可以提前介入,有预判地予以干涉,在日常工作中把宣传部门、心理辅导机构、医学相关专业机构等部门的专家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来,甚至可以联合文化旅游部门,打造有针对性的旅游研学路线和产品,精准干预,采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方式及时化解缺少家庭关爱的分散寄宿类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风险。针对分散寄宿类学生社会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風险,教育部门主动联合社会治安部门和机构,主动排查隐藏在学生身边的涉及住宿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和突发自然灾害的安全隐患。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优势,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化解潜在危险,确保分散寄宿类学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针对食品类安全风险和自然灾害类的安全风险问题,要做好学生日常的食品安全教育,各门课程的教师可以联合起来,积极主动作为,开展制度化、常态化、小规模的各类知识竞赛、科普宣讲,并邀请食品专家、美食博主、气象专家等进课堂,也可以邀请他们编写科普教材,将食品添加剂的辨别使用、易腐易坏食品如何科学保存、突发性灾害天气的辨别、突发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救等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效减轻各类安全风险的威胁和损害。

综上所述,分散寄宿类学生的安全风险问题是各种主客观因素联动造成的一个现实问题,表现出的各种潜在风险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条件下都会被激发出来,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职能部门需要提高站位,科学施策,落实责任,敢于担当,建设一支风险防控和治理的高素质教书育人的队伍,落实责任问责机制,做好提前预防和防控工作,以便为有效降低分散寄宿类学生群体安全风险做好准备,满足分散寄宿类学生和各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帮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保护,切实高质量完成好立德树人的百年大计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欢.四川省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2]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董新良、刘艳、关志康.学校安全风险防控:问题梳理与改进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9(09):69.

[4]夏锦文.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改革[N].经济日报,2018-12-05.

[5]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与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舆论监督行为研究会联合课题组.学校公共安全的现状与风险防控策略[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6(10):31-32.

编辑:宋春宇

猜你喜欢
安全风险
基于大运行体系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与对策
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风险控制
利用风险矩阵对输电线路直升机巡检风险评估
烟囱爆破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分析
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探析防范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对策
铁路客运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与措施研究
变电站倒闸操作的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探讨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