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需要发现孩子

2024-04-05 16:04江寿东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螳螂教育者办公室

江寿东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有着无限的可能。有的种子长成了乔木,有的长成了灌木,有的则长成了藤萝……但无论长成什么,只要成为自己,就可收获生命的绿意。因此,教育首先便是要认识和了解孩子,发现孩子。

发现孩子要以“儿童友好”为出发点。所谓“儿童友好”,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向好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可能性。在儿童友好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就会用善意的眼光去尋找孩子的特点,就会无条件地相信孩子。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他总是玩“脏东西”,翻开草坪找蚯蚓,摘来树叶养毛毛虫……有一次他抓了一只怀孕的母螳螂,结果被同学丢进了垃圾桶。他有点激动,说那是好几条生命,并解释道:“母螳螂的肚子有六个节片,公螳螂有八个,母螳螂吃了公螳螂,才有了小螳螂。”无疑,这是个独特的孩子,他的个性、才能需要教育者去正视、去发现,更需要教育者精心培育。

发现孩子要坚持“儿童本位”原则。以儿童为本,教师就不能用“我们都是为你好”来代替孩子的选择。

有些老师一心扑在学生身上,责任心很强。学生的作业没有达标,或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往往就被老师带去办公室辅导,直到学生弄懂吃透、熟练掌握为止。儿童想在玩耍嬉闹中释放天性,课后却被带到办公室继续学习,这在老师看来也确实“都是为你好”,无私无偿,但这些孩子一百个不愿意。

有个学生成绩优异,喜欢阅读,但每次听写生字词都不能过关,总被老师揪到办公室去。他内心非常抗拒,师生关系受到了严重影响。老师强调基础知识,固然是为他好,但从长远来看,阅读更能提升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显然,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子来塑造孩子,而要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个性,发挥孩子的主体性。

发现孩子要着重去发现“儿童亮点”。孩子一些貌似“不听话”的行为,其实很多时候只跟教师如何看待有关。投以欣赏的目光,孩子便多一分自信;给予自由的空间,孩子便多一分自觉。

还有一个孩子,他总是变着花样违反纪律,要么上课讲话,要么顶撞老师……但在运动会之类的集体活动中,他总是让人耳目一新,除了踊跃报名参赛,还积极为其他同学排忧解难、呐喊助威,全身心投入,不计个人得失。我不失时机地在班上公开表扬了他的热心,肯定了他的付出。得到全班同学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他闪着泪花的眼泛出前所未有的光。可见,教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启迪他们在付出的过程中去实现他们的价值,去获得认可,他们就能收获成长。

教育,本就是一群不完美的教师,带领一群不完美的孩子,奔赴一段无憾的旅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个体差异,努力发展孩子的个性优势,培养其个性品质,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其鲜明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成就感、幸福感。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甲路学校)

猜你喜欢
螳螂教育者办公室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办公室减肥日常
办公室迷惑日常
办公室搞笑日常
螳螂
螳螂
螳螂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惹是生非螳螂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