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足球少年的梦想

2024-04-05 16:04刘全欣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标签足球梦想

刘全欣

高二分班,新生花名册上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赫然在列——阿喆!

身为足球特招生,阿喆因高一时在一场代表学校参加的市级足球比赛中带头打架而“一战成名”,结果不仅导致校队输掉了比赛,他也因此被停训三个月。原本就不爱学习的阿喆,此后更是变本加厉:上课睡觉、不交作业是家常便饭,扰乱纪律、顶撞老师也时有发生。他甚至拉帮结派、违反校纪,俨然成了老师管不了、同学惹不起、家长说不听的“小霸王”。年级里的老师都听过他的大名,原来的班主任早已苦不堪言,希望尽早甩掉这枚“定时炸弹”。

现在,“炸弹”到了我手里。

一、“以暴制暴”?不,以柔克刚!

“刘老师,你得先给他个下马威,‘以暴制暴,要不然以后可是压不住他。”前任班主任提醒我说。

开学第一周,我们基本上相安无事。我猜测“狡猾的敌人”何尝不知道这是互相试探的阶段,该收敛时还是要收敛。于是我决定先出手。

第一次谈话,我坦诚地表示,对他高一时的一些不良表现早有耳闻,但一周下来,我认为传言不实。我肯定了他在促进新同学相熟方面的贡献,还对他在语文课上参与了讨论、政治课上记了笔记、英语第一次作业按时上交等行为进行了表扬。至于他在另外一些课上睡觉、讲话以及不交作业等情况,我则只字未提。然后我结束谈话,让他去叫下一名同学。

他期待中的“暴风骤雨”并没有出现,甚至“专门针对”都没有,他只是我跟全班学生例行谈话中的一个,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我还是能从他离开时的眼神中读出他的内心活动:老师不过是想先给我一个“甜枣”,“巴掌”肯定在后面。

他猜对了一半,我确实有“后手”,但还真不是“巴掌”。

谈话结束后,我就拨通了阿喆家长的电话。从他妈妈那战战兢兢的语气中我就猜到,她一定没少接给儿子“告状”的电话。我则是几乎一模一样地把跟阿喆谈话的内容又跟家长重复了一遍,依旧全是表扬,没有一句批评。

面对像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多人认为“以暴制暴”似乎是最简单易行甚至立竿见影的做法,但其实这只会短期地掩盖问题,长期地放大问题。“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长期被“标签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一直都倡导“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这“标签”一旦贴上了,想要撕下来,就绝非易事。甚至在很多实际案例中,这标签不只是贴在孩子的身上,更深深地贴在了家长的身上。在班主任一次又一次的“告状”中,家长也认定了自己孩子的这种“标签”属性,在家庭教育中也不断强化这种“标签”,反过来又给学校教育造成了更大的困境。所以要想真正消除“问题学生”的这种“标签效应”,抓住新班级组建这样的时间节点很重要,有效改变家长的固有认知同样很重要。

如我所料,阿喆回家后,肯定是从妈妈那里确认了我对他的评价,所以接下来的几天,他的表现也还算过得去。有了这个不错的开头,我对啃下这个“硬骨头”的信心大增。

二、“联合打压”?不,温柔以待!

“刘老师,你先是找我足球教练谈话,现在又要来家访,这是想对我实行联合打压呗?”阿喆一脸不屑。

其实家访只是个幌子,我早就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和询问前任班主任,调查了解了他的情况:家境不错,家长期望过高,父爱缺失,母爱泛滥;因为从小爱动,便被妈妈送去学足球,但这在爸爸眼中却不是个“正经”出路,他就偏要踢出个样子来证明给爸爸看。從小到大,他在足球上取得的荣誉都被妈妈无限放大,却又被爸爸完全否定,造成了他表面极度自尊、要强,内心却有些自卑的性格。因而他没有目标,行为习惯也缺乏约束。我从教练那里了解到,他在球场上也是好胜心强,喜欢“单打独斗”,平时训练却不努力——有天赋,不刻苦。

通常情况下,“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是学校和家长都关注的焦点。在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上,“家校合作”无论在政策维度还是实践维度上都是可行路径。家校合作有诸多方式,但多数情况下都呈现出对学生“联合打压”的态势。主要措施不外乎班主任将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告知家长,要求家长配合管理,并期待家长和班主任形成教育合力,最终解决学生的问题。本质上,这是一种管理上的监督逻辑。“问题学生”在家里或学校中都处于被监控的状态,虽然有效果,但是容易引发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不信任,最终导致教育转化失败。

所以我换了一个思路——温柔以待。

出乎阿喆的意料,我家访时全程都在跟他聊足球。他没想到我也是个资深球迷,而且知道的一点也不比他少。也出乎我的意料,阿喆的房间里全是跟足球有关的东西:足球杂志、球星海报,以及他的各类荣誉。他还略带炫耀地对我说,他知道墙上贴满足球海报会让他爸很不爽,他是故意的。

我笑笑,心里认定了足球这个突破口。

此后,我经常把看到的第一手足球资讯分享给他。因为难得有老师跟他有共同话题,有重要比赛时,他也会提前跑来让我关注结果。我有空了还会去看他训练,偶尔也会毫不客气地指出他比赛过程中犯的错误。有一次,他对我说:“我爸从没来看过我踢球。”我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有了个主意。

我拜托他的足球教练录了一段他比赛中的进球画面,说实话,确实挺精彩。我特意把视频发给他爸爸,表扬之余也建议他多关心一下孩子。同时,我抓住世界杯开赛的时机,在班级午间讲话时,让阿喆介绍了一下他喜欢的球队,给同学们普及了一下足球知识。

那段时间,阿喆看我的眼睛都是亮的,违纪行为也明显减少。用他自己的话说,得对得起我这个“哥们”。

我知道前期的铺垫已经差不多了,该往学习这条赛道上转一转了。

三、“特殊待遇”?不,一视同仁!

“刘老师,你就给我这个特殊待遇吧,这样对谁都好!”阿喆一脸急切。

他口中的“特殊待遇”,是指教室讲台旁边的座位。

起因是世界杯期间,阿喆表现得异常兴奋,每天抓住周围的同学聊足球,不管上课下课还是自修,严重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和学习。所以有好几个学生来找我反映情况,并提出换座位请求。不知道阿喆怎么就听到了这个消息,主动跑过来要求在讲台旁边给他设一个“专座”,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初中就在那儿坐了两年,无所谓!”

相信很多老师都给一些“特殊学生”设过这样的“专座”,这似乎也是最简单的能快速解决问题的做法。但经验告诉我:在教育上凡是立竿见影的方法,可能都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也未必都是好方法。

我深知,阿喆就是因为从小得不到来自父亲的肯定,后来就一直想要靠各种“特殊”来赢得别人的注意,而之前的“专座”、打架、违纪则都强化了这种“特殊”,满足了他的这种心理。所以这次,我要让他失望。

我先是跟他家长长谈了一次,肯定了阿喆这一段时间的进步,同时明确表示不会让他一个人坐在前面。无论怎样,他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要跟大家坐在一起,他得想办法改变自己。接着我又找了班里几个抗干扰能力强又有责任心的学生坐在他周围,随时对他进行监管。最后我又跟科任老师协商,给他单独布置一些易于完成的作业。

一套“组合拳”下来,阿喆或许心有不甘,但因为有前期对我的信任做铺垫,他也就接受了这些安排。慢慢地,他开始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在跟周围同学聊足球的同时,也偶尔讨论学习问题,有些学科的成绩也开始有了起色。

很快,一个学期结束,为了鼓励他,我特意给他写下了这样的期末评语:

你是球场上的“孤胆英雄”,也是班级里的“气氛组担当”。在平时活跃气氛、调皮搞笑之余,老师和同学们也苦于你强大的“影响力”。很多时候,我也无法掩饰对你那些“幼稚”言行的无奈。但是,我还是能在你那看似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的外表之下,窥探到你内心的纯粹和敏感。只不过它们被你用完全相反的性情遮掩起来了,甚至有些时候连你自己都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样子。不是的,你不是那样的!你如果没有一颗积极向上、纯净乐观的心,怎么可能那么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男孩终究会成长为男人,你也一样。我无比期待那一天,我也无比坚信我的判断——你才是咱们班最大的“潜力股”!

据阿喆妈妈讲,阿喆把评语拿回去后,小心翼翼地同那些珍贵的足球纪念品放在了一起。得知阿喆的这个举动后,我也感到身心轻松了很多。阿喆从对老师的不信任、不在乎,到逐渐能够相信老师、融入集体,这个自我认知改变的过程,历经了整整一个学期。

四、“反面典型”?不,梦想引领!

“刘老师,你这是要拿我当反面典型吗?”阿喆一脸疑惑。

新学期开始后不久,我准备给即将进入高三的学生们召开一次以梦想为主题的班会。第一个发言人,我就定了阿喆。

一方面是因为阿喆从小喜欢足球,确实是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可以给其他学生以触动;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听阿喆讲过,本来一上高中,他是准备好好学习和训练,考个好大学给爸爸看的,结果发生那次让他“声名远扬”的打架和处分事件后,爸爸对他彻底失望,他就破罐子破摔了。所以我就想借此机会重新激发一下阿喆的内驱力,而不是光靠外部环境来约束他。这其实是我对阿喆教育转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巩固干预效果的关键举措。在此之前,他的改变已经开始,学习成绩和同学关系都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来说他还稍显被动,这一做法就是想让他化被动为主动。

经过几番劝说,他终于同意上台,前提是我帮他润色讲稿和准备课件。

让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阿喆演讲时的激情满满和结束后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而是最开始准备时的一个瞬间——我问他准备怎么跟大家讲自己的梦想,他说:“本来我是想进国家队的,但看中国男足现在这个样子,还是算了。然后我突然想,要不将来当一个像您这样的老师吧。”他抬头看我,眼里亮晶晶的,补充了一句:“是体育老师哦!”我笑了,他歪歪脑袋,又说:“我爸要是听到这话,肯定会高兴的。”看着眼前这个足球少年,我动情地说:“我也很高兴!”

有了这梦想的引领,我又在实践的路上加了一把柴。我通过学校体育老师联系到了一所大学足球专业的教练,让他看了阿喆的比赛录像。教练肯定了阿喆的球技,并告诉他只要文化成绩达线,专业上能进一步提升,他就有希望考取重点大学,还帮他对进入大学之后更为多样的体育道路和人生选择进行了展望。我能感受到那一瞬间阿喆的心动。

不久,阿喆将迎来他的专业全省统考,同时他在文化课科目上的努力也得到了科任老师们的一致认可。站在我面前的,已经是一个有着美好未来的足球少年了!

回顾我和阿喆的故事,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在一开始就“贴标签”,急于“對症下药”。我抓住了教育窗口期,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找对了教育突破口,深入了解,精准出击;利用了教育规律性,梦想引领,激发动力。我很欣慰,用爱心和智慧改变了一个足球少年没有航向的人生。我更期待,在教书育人的这条路上,可以把更多的爱种进学生的心田,送他们一路繁花!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钱江学校)

(插图:ZH)

猜你喜欢
标签足球梦想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让足球动起来
梦想
少年快乐足球
梦想
标签化伤害了谁
认识足球(一)
基于多进制查询树的多标签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