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教育润泽儿童心灵

2024-04-05 16:02乔木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感受力艺术作品教师应

乔木

面对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儿童的未来发展,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等能力的教育形式,应该发挥更大的价值。学校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起着深远影响。然而,受工具理性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艺术教育仍存在着技能化倾向。究其原因,是艺术教育的目标逐渐脱离了“人”的基本范畴,忽视了对人审美趣味和创造力的关注与培养。如在艺术活动中忽视儿童对艺术兴趣的引导,过于注重艺术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较少关注儿童内在丰富的感受性的体验。

需明確的是:儿童学习艺术,最终不是为了呈现一幅所谓的“好”的艺术作品,也不是为了学会唱一首优美的歌曲,而是让儿童在与不同时期艺术作品的交流中,在音乐氛围的熏陶中,或在表演戏剧的过程和体验中,充分调动感官,将作品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并能够把握其中的情感价值,恢复和发展内在的感受力和思维力,保持对事物的敏锐感觉和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基于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教师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可关注以下几点。首先,需要转变对儿童的认识和看法。即对儿童的认识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转变为“儿童是具有创造力、吸收力和感受力的心灵”,要肯定儿童对艺术具有天然的直觉、感受和敏感性。其次,在教育理念上,要尊重儿童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感、尊重儿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探索活动。再次,在教育方式上,要能够接受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以平等的姿态迎接儿童的目光,肯定他们看待事物和理解艺术的想法,同时以“对话”的方式与儿童沟通和交流,鼓励儿童的自主表达;同时,教师应着力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室氛围,而这也是教师所给予儿童的“安全感”。例如教师在选择儿童艺术创作的主题时,可考虑偏个人感受、对个体自身有启发性、与生活经验相关联以及能够引起儿童情感共鸣的主题。这样儿童在创作的时候,会从自身的感受和思考出发,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表达建立联系,从而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情感价值的作品。最后,在儿童的创作活动中,教师应以开放的态度给予儿童鼓励和肯定。当教师营造出对儿童充满信任且轻松自在的氛围时,儿童也会在这种环境下逐渐放松身心,调动全身的感官和思绪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收获艺术作品的同时,获得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感受力艺术作品教师应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桑塔格的“新感受力”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培养感受力 提升写作效率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