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模式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以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

2024-04-07 07:02
学苑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情景交融散文文章

孙 娟

(湖南省长沙市中加高级中学,湖南 长沙 410205)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学习方式,以问题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借助多种学习资源,展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最终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教师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在项目式学习模式中,教师要注重把握“空间的尺度”,给学生展示自我、发挥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转换。学生在理解内化知识的同时,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一、项目式学习的特点

项目式学习从“做中学”理念延伸而来,是学习方法的创新。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思考,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项目式学习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知识跨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合作交流,与小组成员互相探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使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要用跨学科意识不断尝试,最终将学习成果以项目作品的方式展出,这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成果输出能力,以此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以真实情境为载体,项目式学习主题化

项目式学习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活动,学生围绕主题,明确探究方向,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搭建知识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促进交流合作,学习活动实践化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更打破了课堂的限制,更注重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参与、体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针对问题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四)学习成果以项目展出,评价多元化

项目作品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载体,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探究、知识的迁移。项目作品的展出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也更为多元化。教师要将自评与测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展开综合评价,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项目式学习模式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项目式学习模式融入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以项目任务呈现语文知识,需要课前、课中、课后全程跟踪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下面以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就项目式学习模式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做好项目式学习课前准备

1.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

部编版高中教材的两个大方向为“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并根据这两个大方向来细分具体的教学内容。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自然情怀”,单元中包括了三篇散文作品,《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其中还有两篇古代散文,《赤壁赋》《登泰山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鼓励学生多阅读不同形式的优秀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意识、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除此之外,新课标还给予一定的教学提示,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做好问题设计,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来带动其主动学习,这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2.深入分析把握教材

对于教材的分析,首先是单元导语。本单元选择的是写景抒情的名篇,通过散文的学习来带领学生领略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在学习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丰富的人文情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学习各种景物描写方法、艺术手法等,体会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写作特点。然后是课文后面的学习提示。学习提示将《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一组,让学生对这两篇课文的语言风格、表达手法、修辞手法等进行品味、欣赏。《我与地坛》一组,引导学生对“生命”和“母爱”进行思考。将《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放在一组,主要需要跨越文言文语言的壁垒,梳理情与景的关系。最后是学习任务。本单元分为三个任务:第一是对文章进行赏析、点评;第二是深度探究每篇文章所涉及到的不同话题;第三是掌握“情景交融”,进行散文仿写。

3.掌握课程学习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是从这一单元才开始逐步接触散文,还没有开始系统性地学习如何鉴赏散文,散文这种题材本身就比较有深度,再加上散文这种题材距离学生的生活也比较遥远,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密,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很难完全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对散文鉴赏的指导,结合散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散文、鉴赏散文。

(二)确定项目式学习主题和内容

本单元这五篇文章,不管是从古代到现当代,都是借景抒情,或是融情于景,景与情相结合。教师可以将本单元主题定为“情+景的情景交融”,这也为本单元项目式学习提供了逻辑结构,在明确主题之后,可以创设情境,开始设计项目。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分清主次问题,整体单元内容为主,推进项目进行的问题为次。教师要注重对于本单元人文情怀的教学,从自然景观引向对人生的思考,以此来设计主体问题。而驱动性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拍摄视频的任务,像如何创作一个情景交融的视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实现“做中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本单元的“自然情怀”为基础,设计“拥抱自然,热爱生活”的活动,让学生以生活为依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经验,来尝试深入学习本单元内容。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项目,第一是“荐名家经典”,第二是“视频我来拍”,第三是“我心诉我情”,通过阅读名家作品、拍摄视频、散文仿写等方式,来展开项目式学习。第一个环节“荐名家经典”:任务一是朗读课文。在朗读前对文章的作者、创作背景等进行了解,初步把握散文整体情感基调,将感情代入到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其中的情感;任务二是文章梳理。梳理三篇白话文散文文章脉络,将两篇文言文散文进行全文翻译,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任务三是文本研读。从多个角度,如像情感、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散文进行赏析,品味散文的语言魅力,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任务四是情感体会。深入研究散文内容,分析情景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想要通过“什么景”抒“什么情”,也可以搜集一些其他文本与其进行对比,深入挖掘教材散文中的文化内涵;任务五是每个小组从这几篇散文中选取一段认为最精彩的部分进行赏析、点评,开启“荐名家经典”活动。第二个环节“视频我来拍”:小组可以从课内外文学作品中选取一段精彩内容,完成视频脚本的拟写,将其拍摄成短视频,搭配音乐,呈现一部完整的作品,展现情景交融,拍摄活动课下完成。第三个环节“我心诉我情”:在鉴赏完教材中的散文之后,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景色进行仿写,题目自拟,仿写内容不少于800 字的散文作品,组内推选出优秀作品后,再在全班进行展示。

(三)精心组织实施课堂项目式学习的实践

1.项目发布

项目发布阶段,教师可以进行课前导入,“不管是从理性角度出发,倡导可持续发展,还是从感性出发,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显示了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在领略自然之美的时候,我们的身心都得到了解放。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同学们,你们有多久没有好好感受一次自然风光了呢?上一次让你心起波澜的风景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散文的世界,来领略作者眼中的风景”,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内容,开展“拥抱自然,热爱生活”为主题的项目总活动。“结合本次项目的总主题,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三个具体的活动,分别是‘荐名家经典’‘视频我来拍’‘我心诉我情’。在不同的活动当中,同学们将从多个角度对教材中的散文名著进行赏析、分析,了解什么是‘情景交融’,如何运用‘情景交融’,并最终使用‘情景交融’展开创作,在完成三个活动后,将学习成果以项目计划书的方式呈现,进行全班交流。最终在同学们的点评下,对成果进行改进、总结、归纳,以此来更好地完成本次项目式学习”。

2.在朗读中体会

在了解项目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设计三个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带领学生展开活动。首先是朗读散文,感受语言节奏,然后是尝试着根据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和实虚词等将其翻译为白话文,最后是构建文章框架,了解文章内容。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朗读五篇散文。在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控,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式,像组内轮流朗读,自由朗读等,在诵读的过程中比较不同风格散文的语言特点,通过最直观的方式来进行初步体验。然后了解作者以及文章创作背景,结合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阅读,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体会。最后是疏通文意,理解文本。这主要是针对两篇文言文所展开的。学生在工具书的辅助下,对全文进行翻译,了解其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以及实虚词在不同语境当中的运用。学生还要弄清楚《赤壁赋》中主客问答的手法以及《登泰山记》的游览顺序。

3.探究文本

经过朗读,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了解,接下来就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价值,学习文章内容。首先是细读文本,理清文章层次脉络。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层次。《故都的秋》有几处景物描写,都各有怎样的特点?《荷塘月色》中安排心情变化的线索有什么作用?《我与地坛》当时作者在地坛中思考了什么问题?结果怎么样?《赤壁赋》表露出怎样的人生观?《登泰山记》结尾是戛然而止还是完美收官?然后带领学生对本单元课文展开阅读,从景色、特点、意境、风格四个方面进行对比鉴赏,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做好记录。接着教师让学生分析每篇文章中具体运用到哪些抒情方式。最后结合散文的语言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阐述对情景交融这一表现手法的理解。

4.开展项目任务实践

经过前面的阅读学习,学生对于文章有了基础的理解和把控,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具体的项目活动,帮助学生在项目中充分运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首先是“荐名家经典”,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赏析、点评,重点分析段落中情景交融的使用,感受散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其次是“视频我来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明确分工,根据散文完成脚本的拟写,根据脚本进行视频的拍摄,井然有序完成本次活动。最后是“我心诉我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散文手法进行借鉴,开展散文创作,结合自身经历诉说心中情愫,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积极想象。在创作中进一步感受散文的魅力,并且在多方评价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散文学习。

(四)课后组织学生对项目学习进行有效评价

课后,指导各学习小组将三个作品汇总成一个作品集,进行全班展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享,如完成项目中发生的趣事、小组分工等,展示内容教师不做要求,学生可以随意发挥。分享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的多元化,教师在带动家长、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尽可能保证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让学生可以参考多方意见,修改作品中的漏洞,完善作品。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可以组织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四种评价方式。然后是评价维度的多元化,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项目完成程度、理论知识学习、成果展示。在评价维度的基础上,将评价内容进行细分。项目完成过程中,可以对学生项目需要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归纳的能力,项目计划的设计是否具有可行性,项目中的参与度这三个方面评价。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可以对学生是否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是否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否懂得合理运用情景交融这一表现手法进行评价。在成果展示中,可以对学生项目的质量,阐述项目语言逻辑合理性进行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思维的转换,也有助于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可以打破当前传统语文教学的瓶颈,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有机会展开自主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方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现语文教学的系统性与真实性,搭建起知识与学生经验之间的桥梁,实现教学流程的科学衔接,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的每一处,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情景交融散文文章
情景交融更有效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情景交融赏日出以《海上日出》为例谈细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