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2024-04-07 07:02成兴禄朱秀丽
学苑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绘制微课信息技术

成兴禄 朱秀丽

(山东省广饶县稻庄镇实验小学,山东 广饶 257336)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适当引入微课,积极探索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创新模式,注重微课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深度整合,引导学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进入更深的层次,并将微课与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相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较为普遍,适合学生喜爱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然而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微课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尚显不足,且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存在一定欠缺,与学生日常熟悉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学生无法真切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学生个体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在信息意识、技术应用、问题解决等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答疑解惑方面,而信息技术水平偏低的学生则局限于基础信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由此可见,因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加之教师缺乏及时有效的个性化指导,导致学生运用微课解决信息技术的水平偏低。

(三)课堂效率不高

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当前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单一,单纯地讲练法教学模式过于生硬机械,学生仅仅吸收到零散、碎片化的知识,而缺乏信息技术知识的融会贯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还有一些教师采用讲完再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需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较为适合,然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难以做到灵活运用、创新思考,降低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新的技术、应用和理念开始迅速涌现出来,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往往更新周期较长,这导致了很多先进的内容和理念无法及时融入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和实际技术发展一旦存在滞后性,就很容易影响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严重脱节,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师专业发展不足

现阶段仍然有部分小学教师对于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教育理念的掌握存在不足,这一问题是由于自身学科背景、培训机会有限或是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低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教师的专业能力一旦存在滞后,将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难以将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方法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从而无法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久而久之将会降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并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转变教师角色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使教师的角色发生较大转变,由之前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让学生成为信息课堂的主体,为信息技术课堂留下了充足的自主创新时间和空间。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微课应用模式,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机械的模仿与操作,而是拥有更多的自主意识,在动手动脑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三)关注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微课能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接受程度进行学习,调动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微课教学前期分析

应在课前明确微课信息化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设置不同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微课信息技术学习理念。如学习掌握Flash 基础知识、熟练Windows 基本操作、了解Flash 中的素材、元件及“库”面板的使用等知识,初步认识scrat ch 软件界面及其功能,并在该过程掌握Flash 动画制作过程与方法,包括帧的使用、图层创建、逐帧动画制作、补间动画制作、特殊动画制作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以《绘制表情包》的微课教学为例,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通过提问直接引入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认识Word 文档中的“形状”工具,了解不同“形状”工具的用途、功能,让学生打开Word,找到“插入”并单击,点击下拉箭头,以学生熟悉的表情包、图标作为切入点,学会插入各种情景的形状。如单击五角星的形状,借助于shift 键绘制正五角星,并在格式中找到颜色填充,合理调整其颜色和轮廓。

在前期分析的前提下,展示微课的成果输出———表情包,引入正课,让学生以绘制表情包为主线,尝试突破重、难点。

如学习绘制表情包的“脸”时,借助于shift 键绘制一个正圆,形成表情包的“脸部”,并通过“RGB”模式调整其颜色以及轮廓;继而是表情包绘制的重点以及难点——绘制表情包的“眼睛”,需先绘制“眼眶”,画出一个正圆,调整其颜色、轮廓,颜色应为白色且应为无轮廓;再绘制正圆形,使之成为表情包的“眼珠”,适当调整其颜色,选择无轮廓;最后,绘制正圆形“高光”,通过shift 键加选三个图形,在绘图工具的下拉列表中进行位置调整,对齐下方选择图形组合,继而进入本课的难点——编辑顶点,要求选中要删除的图形顶点,点击删除按钮,再通过复制、旋转调整至合适位置,完成表情包的“眼睛”绘制;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绘制表情包的“嘴巴”,选择圆角矩形进行绘制,调整“嘴巴”的颜色,选择无轮廓,关键的组合步骤需要按住shift 键加选所有形状,在格式菜单栏下选择组合,完成表情包的制作。

对于《中级——绘制表情包》的微课教学,需绘制一个正圆,利用shift 键辅助画一个正圆,形成表情包的脸部,调整其颜色以及轮廓;继而绘制“眼睛”,找到“空心弧”形状工具,利用shift键进行辅助绘制,适当拖动以达到调整眼睛大小的目的;并按住shift 键绘制“泪滴”,利用格式工具进行适当旋转,调整其颜色以及轮廓;选择“矩形”进行单击绘制,适当调整图层顺序,将嘴巴移至泪滴下方,再在绘图工具下选择格式,绘制形成嘴巴的形状,最后,选择“椭圆”形工具,绘制表情包的“舌头”,适当调整其颜色以及轮廓。

合理设计微任务学习单,将微课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独立绘制简单表情包,了解图形绘制方法,掌握图形颜色、轮廓的相关操作,并学会运用组合图形、对齐图形进行绘制,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在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逐渐能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绘制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表情包。

(二)设计信息化微课教学任务

教师需要对微课教案进行设计,结合学习者个人情况、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任务学习单和脚本,将交互式微视频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点,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形成具有一定层次性的学习任务,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以此为驱动开展信息化技术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遮罩动画》时,教师可以预先设置以下两个学习任务:任务1:制作手电筒动画;任务2:制作钥匙孔动画,学生打开Demo Builder 软件,新建一个空白影片,即遮罩动画;插入背景图片,新建两个任务动作按钮或热区;并插入一个新场景,同步选择录制屏幕,在关键位置插入“气泡”,并根据任务难易程度合理设置对应的“交互”按钮,提高操作的交互性。

又如,在《使用键盘》的微课教学中,可以将交互式微视频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微课教学:1.课前导入。教师通过交互式微视频下发学习任务单,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学习任务、资源链接、困惑与建议等内容,以此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引,帮助学生明晰自主学习的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和途径,并将所需的学习资料上传到学生端,方便学生课前浏览,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2.课中学习。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将学生导入到自主学习的氛围,围绕情境展开联想和想象,如将电脑键盘想象为钢琴键盘,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象为钢琴演奏者,利用钢琴软件弹奏钢琴曲,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情境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课堂所学的重难点,出示任务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主键盘区、功能键区、辅助键区、小键盘区等不同分区的功能。学生可以利用交互式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任务切换学习,由易到难,逐步完成分区认知、指法练习、特殊控制键的使用等任务,在层次化、梯度性的学习任务中不断提升。教师适时给予协助,为学生答疑解惑;3.课后巩固。学生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馈,采用展示汇报、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的方式,全方位了解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总结课堂学习存在的不足,反思任务设置情况及完成程度,不断修正微课堂教学方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三)运用微课,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思维

教师将预先设计制作的微课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合理选用不同的微课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相互讨论与交流,解决课堂学习的疑难问题;在课后环节应用微课,帮助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需求自主观看微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以《Logo 语言》的微课教学为例,根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基本掌握Logo 语言基础知识,明晰Logo 命令的含义及其使用方法,分阶段掌握Logo 语言基本绘图命令,围绕小海龟找朋友的故事进行绘图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1.绘制三角形

学生初步了解Logo 语言命令后,通过《等边三角形》微课视频的学习,掌握绘制三角形的命令,学会运用微课件正确绘制等边三角形。课前导入阶段,让学生观看《绘制三角形》视频、PPT展示,利用“RT90”或“LT90”命令绘制直角三角形;课堂练习阶段,学会运用前进与后退命令、左转与右转命令绘制图形,假设小海龟沿等边三角形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提示学生小海龟转弯的角度是与所画线夹角的度数;假设小海龟沿等边三角形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思考如何绘制三角形;最后进入巩固练习,利用Logo命令学习绘制正方形图形、风车等图案,熟练运用信息化工具完成不同图形的绘制。学生通过交互式微视频获得正向情感激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学到更多的内容,明显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2.填充红色三角形

学生基本掌握绘制三角形的常用命令及其格式后,学习掌握改变画笔颜色、换背景色和填色命令。学生观看《绘制三角形》视频,思考绘制三角形应该使用哪些命令;在课堂练习中假设小海龟沿等边三角形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练习使用画笔工具给等边三角形着色,教师应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学会使用改变画笔粗线、颜色的命令,了解如何使用抬笔、落笔命令,不断深入了解Logo 绘图知识;并对本节课所使用的命令和命令格式进行总结,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合理点评,学习利用Logo 命令绘制其他颜色的图形。学生应注意在学习中做好相关记录,便于向教师进行提问和请教。

(四)对微课教学进行积极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微课教学评价是最后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包括微课设计评价、微课制作评价、微课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等。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法、提问法等不同方式,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微课教学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反馈微课信息化技术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加以针对有效的改进和优化。另外,还可以通过微课进行作业辅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信息技术微课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利用其直观可视、短小精悍的优势特点,广泛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教师利用交互式教学微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微课,完成教师布置的微课教学任务,开展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动手操作,积极探索,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猜你喜欢
绘制微课信息技术
Art on coffee cups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放学后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