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2024-04-07 07:02
学苑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技巧课文文本

刘 欣

(山东省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山东 青岛 266032)

以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实施小学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工作,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的细节,保障学生阅读学习质量,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更具实效性。基于此,教师应当深入探究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优质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在我国教育领域内,针对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从封建时期以来,便有很多文人墨客,从读书方法上提炼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进而为批注阅读策略的形成初步奠定根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在阅读过程中,批注的应用更加广泛,也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和认可,成为当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批注式阅读便于阅读者理解文本,加强阅读者阅读感悟,辅助阅读者解决阅读问题,培养阅读者阅读素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批注式阅读策略实施教学工作,其主要形式体现为: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根据所阅读文本进行解析、批注,使学生经历思维创新、分析、归纳的过程。此阅读教学策略与当代教学改革创新发展需求,完全呈现相符状态。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沟通过程中,语言的有效应用,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交流效率,也是保障一系列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基于此,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为载体,带领学生展开批注式阅读学习,可有效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课堂中,学生需要基于阅读,加深自身词汇储备,使学生能够在日常沟通中有效应用语言表达个人想法。且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批注式阅读策略辅助教学工作,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针对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可以组织学生深化文章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范围,强化学生对文章深意的理解。而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可以采用科学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技巧,进而达到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由此可充分说明,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工作中,合理使用教学策略,具有不容忽视的教育价值。因此,对于批注式阅读教学课堂的构建问题,也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中,部分教师重点关注基础文化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所选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未能考虑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基础和实际接受范围。相比于其他教学方法,部分教师更擅长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授知识。且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成为教师的专属“教学技巧”,学生仅需要结合所阅读文本回答教师的问题,却无法结合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此外,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在完成语文阅读课学习活动后,学生只是了解了教师讲的是哪些知识,但不知道知识的正确应用方式以及知识的深层次含义。久而久之,学生极易形成思维定式,在缺乏教师的指导时,学生便不会自己进行深入思考,难以实现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讲,自然会带来消极影响。

(二)学生阅读兴趣偏低

学生对阅读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兴趣偏低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为薄弱,无法凭借着其现有的阅读能力深入解析阅读文本中蕴藏的内在含义。再或者是学生年纪较小,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主动阅读的兴趣,因此也便无法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会出现阅读能力持续下滑的问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来讲,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师生缺乏有效互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应当结合所阅读的文本,进行合理、有效的互动,以此形式深入探究文本的内在含义,发掘阅读文本中蕴藏的文学价值,教师和学生也能在互动的过程中对所阅读文本拥有新的理解。且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也能帮助学生逐步找到将所学知识纳入个人认知结构中的有效方法,更易彰显阅读学习的育人价值。而在部分教师创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缺乏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即使教师在讲解每一处知识时都能保证详细、认真,学生也能非常刻苦的学习,但还是容易使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仅停留于“知道”的层面,达不到“理解”的程度。同时,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此教学模式也容易束缚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新课标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一)巧用文字批注技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为了使学生能够完成高质量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分析学生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传授学生批注阅读的技巧,使学生能够在掌握批注阅读技巧后,自主地对阅读文本展开批注,获得良好的阅读学习成效。基于此,教师可以巧用文字批注技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避免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学习较为困难,在对阅读文本进行批注时无法掌握正确的批注方法,进而产生厌倦学习情绪。文字批注技巧主要是指,在阅读时,对文本中的词语和语句标注评价性文字、注释性文字或赏析性文字,进而达到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补充和拓展。教师需要辅助学生了解文字批注技巧的内涵以及具体形式,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合理使用文字,精准表达个人阅读感受,同时,也将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思维的空间,便于学生积累阅读素材,为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活动奠定坚实根基。

例如,在教学到六年级课文《丁香结》时,结合本篇课文的基本特点,教师便可以采用文字批注方法辅助学生完成阅读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提出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同学们,大家认为《丁香结》这篇文章写得好吗?文章作者以精湛的写作技巧,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丁香结这一主题的相关场景,相信每一名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请大家阅读这篇课文,根据自己在阅读时的发现,提炼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并且分享给其他同学。”接下来,学生便可以结合教师的引导阅读课文,对文章中的美词佳句进行批注。有学生对“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这句话进行了批注,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启发学生针对这句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指出:“文章的作者使用‘潇洒’和‘朦胧’这两个词语,将白丁香和紫丁香在月光下的形态更加有意境的表达出来,从这句话中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以此形式实施教学,促使学生在课堂阅读学习活动中逐步掌握文字批注的技巧。且在交流、互动、分享的过程中,也能使用文字批注方法加速对思维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文字批注阅读活动中,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强化学生阅读理解,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作用。而对于一些阅读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在互动中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予以学生有效的启发。例如,教师可以举例:“老师认为,在《丁香结》这篇文章中,‘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这一句非常巧妙。从你的角度来讲,想一想为什么老师觉得这一句非常好呢?”学生不解,教师继续启发:“在这一句中,用‘小’这个字精准地描述出丁香花的外形。但是,‘小’却不‘单薄’,这说明了什么?”得到了教师的启发,学生便能理解到“小”描述的是花的外形,“单薄”描述的便是花的气质。以此方式自然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阅读瓶颈,在完成阅读学习后,对所阅读的文本有了更加深入真切的感知,进而达到借助阅读技巧降低学生阅读难度的效果。

(二)使用感受式批注技巧,增强学生阅读感悟

在带领学生展开批注式阅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感受式批注技巧,可有效增强学生阅读感悟,同时,也为学生完成深度学习活动提供开放性空间,促使学生获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成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时,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代入感受式批注技巧,以此批注技巧强化学生阅读感悟,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了解到课文中,鲁迅先生对于童年玩伴闰土的情感。

例如,在学生阅读到月光下,闰土刺猹的部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标注此部分内容,并在心里想象,月色笼罩下的瓜地应该是怎样一番场景?如果自己是鲁迅,在看到勇敢的闰土将手中的钢叉刺向猹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感受。以此方式使学生自觉代入至作者的思维模式中,感受作者之所以如此喜爱闰土,是因为闰土身上具有怎样的特质?学生对于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认知,也便能更加鲜明。教师再启发学生,将其所产生的感受批注在文本旁边,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阅读学习效果。在教学的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批注的内容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展开互动的过程中,对于此部分内容拥有更加明确的认知,也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启发作用。

(三)利用符号批注技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以批注式阅读方法实施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符号批注技巧辅助教学,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且相比于文字批注技巧而言,符号批注技巧要更加简单,且蕴藏着其独特的优势。首先,利用符号批注技巧辅助学生展开阅读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使用直线、波浪线等这类特殊符号对阅读文本进行批注,更加直观的表明批注的意图,便于学生记忆阅读文本的难点、重点。其次,使用符号批注技巧,可以培养学生符号意识,使学生在阅读学习活动中,根据其阅读能力及阅读需求,熟练使用符号强化其阅读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教材中《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这篇古诗文时,教师便可以根据此篇文章的特点,组织学生运用符号批注技巧完成学习活动。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对这篇古诗文的实际理解情况,使用符号进行标注。例如,在学生阅读到“浪淘风簸自天涯”这句话时,学生不是十分清晰“浪淘风簸”的含义,便可以在“簸”字的最后添上“?”,并根据课本中的注释,了解到“簸”的含义为“颠簸”,进而自觉联想到浪淘风簸是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者是学生在阅读到“如今直上银河去”这句话时,对于“直上”产生了质疑,便可以在“直上”一词旁标注( ),思考根据前后文含义,是否能够采用其他词语代替“直上”二字。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其批注情况进行互动,在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解答疑问,并再次进行阅读。通过观察自己的符号标注,精准了解自己在初次阅读古诗文时产生的疑惑点和思考点,分析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后是否解决了问题?对标注点是否产生了新的思考?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完成深度学习搭建适宜的空间。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也将得到有效的锻炼,更易彰显阅读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应用留白批注技巧,实施拓展延伸教学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工作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呈现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学生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也将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育人优势,合理应用留白批注技巧辅助学科教学,为学生搭建拓展、延伸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通过观察小学语文高年级课本中的课文,可以发现,在很多课文中,作者都设计了留白部分,此留白部分在得到合理利用后,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当辅助学生掌握留白批注的技巧,引导学生可以发动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自行针对课文中的留白部分展开想象补充和改写批注,促使学生能够构建读写结合学习模式,完成拓展延伸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的五年级教材中《摔跤》这篇课文时,文章作者以“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作为文章的结尾,并未针对小嘎子摔倒后的故事情节进行详细的描述。因此,教师便可以巧妙合理运用好文章的这一留白设计,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掌握留白批注技巧。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本篇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视频内容所吸引。并且,学生也会结合其在阅读文章时想象的画面进行对比,以此作为铺垫,教师教授学生留白批注技巧,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小嘎子,在摔了个仰面朝天后,会使用怎样的方法扭转局势?又会经历哪些奇妙的故事呢?以此方式辅助学生自觉进入摔跤情境,展开留白批注、续写课文。在学生续写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写作过程,分析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本的含义,写出融汇真情实感的留白作文。对于一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模拟摔跤的动作,感受一下在摔倒时是否能够快速地站起来?如何发力,才能够将对手摔倒?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产生清晰的写作思路。在进行写作时,对于动作、语言的应用也将更加精准,能够与现实生活相符,进而达到保证写作质量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点关注高年级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习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批注式阅读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便能充分发挥此教学策略的应用价值,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猜你喜欢
技巧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背课文的小偷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