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情境教学策略刍议

2024-04-07 07:02耿兰文
学苑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人意境

耿兰文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一中学,甘肃 兰州 730030)

当前,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所用到的授课方式大多是千篇一律,沿用传统的重点词汇解析或整篇诗文翻译,这种单一的古诗文教学,在情感理解以及意境体验方面是多有不足的,如果不能改变这一问题,那么古诗文的真正魅力也就无法传达给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下,情境化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很多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来引发学生更多地思考。由此来看,初中语文古诗文实施情境化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文理解能力是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的。当下只有制定出初中语文古诗文情境教学的具体对策,提高学生的文学体验感,才能让初中学生在文学理解能力方面取得更多的进步。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

(一)兴趣不足

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可以明显观察到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度整体不是很高,多数学生都是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下参与日常的学习。古诗文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因为课时内容的难度较大而望而却步。很多学生平时开展古诗文阅读的机会比较少,基本都是平时做题时“被动阅读”,学生主动进行古诗文课外阅读比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兴趣度的匮乏,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参与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

(二)教法陈旧

教师开展古诗文教学的方式比较陈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传统而单一的模式开展古诗文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的方法方式相对陈旧,传统的古诗文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很容易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没有太多的认知,整个课堂上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很少主动提出疑问、自主发出质疑,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教师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没有实时了解。

(三)成效不高

古诗文教学缺乏拓展,应试能力较弱。纵观学生的考试过程,古诗文阅读解题部分的失分比较多,学生共同的感悟是难度大,材料读完后似懂非懂。这些现状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古诗文学习的热忱,失分多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信心被削弱。

二、初中古诗文情境教学策略

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结合日常的语文教学,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学的本质,引领学生从根本上掌握知识点,挖掘学习的本源,才能真正在日常学习中习得方法、学到精髓。情境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沉浸式的氛围中走进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激活学习兴趣、提升学科素养。以下是关于古诗文情境教学的几点实践探索:

(一)与生活接轨,感受诗文生活气息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应该在情境打造上与生活接轨,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到诗文的生活气息,这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深度的理解古诗文所传达的含义,同时也能让学生内心建立一个对古诗文的生活化理解,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以生活化的角度来理解古诗文所传达的情感的时候,不但会在内心与古诗文形成互通,更能够通过自己的表达来展示古诗文的文化魅力,这是一种相互的影响,既能够让古诗文的理解变得更富有生气,也能让学生的文化修养有进一步的提升。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有助于给学生呈现接地气的教学模式,很多古诗文读起来看似拗口生涩,其实只是语言表达的表层,从深层次来看,这些古诗文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接轨的,古人生活在那个时代,他们有着自己对于生活的独到的观察和理解,书写的同样是自己的生活与感悟。

例如《孙权劝学》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代政治家、军事家孙权对吕蒙的教育影响,主要是告诉吕蒙学习对于未来的重要性,并通过吕蒙的进步来展示劝学的意义。这个过程就可以与生活化场景为联系来进行交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生活化场景来复刻劝学的过程,体验劝学的意义。孙权是富有知识的人,就相当于老师,相当于父母,而学生就可以在情境中扮演自己的老师或者父母,用孙权劝学的口吻来复刻这一故事的结构,这样生活化的场景就铺陈开来了。学生在情境中不但理解了孙权劝学的重要意义,也在生活化故事的演绎中,体验到了学业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故事中吕蒙因为孙权的劝学而积极学习,归来之后就非复吴下阿蒙了。这样带入到生活当中就是一种劝学后积极学习所带来的进步,这样的生活化气息,不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的教育思想,也能以生活化的角度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这样不但让学生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同时也在内心认可古文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教学中通过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体验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

(二)与故事相伴,体验古人的文化感受

古诗文的魅力在于其文化价值和发人深省的意义,古人或许在创作时有感而发,或许是经过经年累月的成长而获得灵感,甚至会因为某些故事、某些情节而产生更多感触。此时将情境化教学与故事相结合,学生不但能够体验到古人的人生历程,更能从故事中了解文人创作时的情感感受。这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又让好的诗词熏陶了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文化底蕴。故事情境的营建,充分引领学生用心体会古人的文化感受。古诗文阅读中,很多学生都体会到古人敏捷的才思,在我们惊叹与敬佩的便是古人独到的见解与才思,在故事情境的营建中,去感受古人独到的思想境界。

例如,古诗《登飞来峰》讲述的是作者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观看旭日初升时内心的感受。这个过程表达了作者立足制高点时的胸怀大志,也借助这次攀登展示出了作者内心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可以以故事情境为主,让学生探索作者王安石的人生经历,然后再进行情境演绎。这样学生不但能够了解古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更能从古人的人生故事中理解这首古诗所传达的情感意义。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分别演绎了王安石在创作这首诗之前,人生的一些重要故事,同时又共同模拟了登飞来峰时的一些行为状态,表演的过程中极富有毅力和决心,同时在语言交流方面,又富有古人的韵味。这让其他同学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了情境故事的魅力,同时也对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那种豪迈大气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之情。这种故事化情境教育模式,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了古人的人生经历,更让学生对古人情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三)与科技牵手,领悟古文的绝美意境

现代社会环境下,多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科技设备都能够辅助于课堂教学。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的情境教育方面,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进行互动,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这样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古文的诗词表达意境,更能够通过实际的观看来体验古人笔下的绝美景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够在内心想象出古人的情感,更能够在眼中看到古人所看到的美好风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引发情感共鸣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在整个信息化浸润的时代之中,我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也正在经历发展与改革。体验古诗文的意境之美,有助于我们走进古诗文的审美意境,在独特的审美意境中,感受古诗文传递的语言美、思想美、情境美。而信息化的辅助作用,也能为我们开启全新的古诗文学习窗口打开全新的视角。古诗文的意境,在信息化的助力之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探索。

例如,在学习古诗《游山西村》时,学生对于农家的酒和留客过节的景象没有直观的理解,尤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学生难以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因此也就无法明确这两句话的绝美意境,更别提之后几句的风骨和诗意了。故此教师设计了有趣的多媒体情景,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了游山西村时的独特景象。在视频中,学生化身诗人,跟随着实地的景色去观看了古代农家生活环境,又沿着小路在柳暗花明之处看到一个村落,接着又互相搀扶着拄着拐杖夜扣了别人家的大门,看到了村民的衣冠简朴和夜晚的美好月色。在这样多媒体意境的引导下,学生仿佛走到了那时的作者身边,成为他的朋友,与他共同观赏了淳朴的农家美景,同时内心也升起了无限的诗情,有的学生甚至当场作起了打油诗,把自己内心对美好景色的领悟进行了描写,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对这首诗进行意境的总结和赏析,学生就会侃侃而谈,真正了解到了古代农家宁静美好的生活气象。

(四)与朗诵合作,展示情感的表达方式

把朗诵与情境教育相结合,不但能够让课堂变得具备语言特色,更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展示对古文的深度理解。而朗读情境的设立,要遵循的重要标准就是要贴合古诗文意境和情感,要给人一种真正的情感渗透效果,这样学生的朗读才会更符合古诗文的情感表达,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情感。情境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情境教育是千变万化的,能够跨学科将不同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运用好情境教育不但能够让语文学科变得通俗易懂,也能让其他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形成联动,真正激发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因此,跨学科情境教学势在必行。当下应该与古诗文形成联动,根据古诗文的内容进行学科跨越,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并在诗文的理解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古诗《己亥杂诗》(其五)时,可以与有趣的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相结合,进行深度理解。通过创作音乐、美术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化身为歌者和画家,去描绘这首诗中绝美的艺术景象。这首诗描写了日落西斜,又描写了策马离京,通过落花与春泥展示出了一种离京时的离愁之感,同时又表达出了一种豪放洒脱的艺术情感。学生化身画家和音乐家,在情境中根据诗的描写进行绘画,以及跟随音乐来表演离京时的景象,唱诵着离愁的歌曲。这个过程中诗仿佛活了过来,如画面般灵动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学生不但在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艺术水平,也在创作中提升了对诗文意境的理解能力。很多古诗词,本身都是可以吟唱的,通过结合吟唱的方式,将古诗文教学与音乐相结合,呈现相得益彰的成效。

(五)随音乐漫步,开启融合的审美情境

近年来,学科教学渗透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与特色,学科融合的课堂开展,有助于教学内容以更为立体化、多元化的方式加以呈现,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结合音乐之美,有助于构建融合音乐美的审美情境,引领学生体验古诗词的语言节奏、文本情感等。

以《观沧海》的教学为例,这首作品隶属于初中语文第三单元的《古代诗歌五首》中的一诗,这个单元都是以写景文章为主,单元主题是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心灵。在学习《观沧海》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先引出骆宾王《鹅》的音乐吟唱视频,引导学生在导读阶段走进骆宾王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让学生也能深度理解如何鉴赏诗歌,以骆宾王这首经典浅白的《鹅》为例,呈现了古诗词鉴赏的重要途径是——意象、语言、情感,紧接着跟着视频进行吟诵,对整首诗歌作品有总体上的把握和理解。随后我在视频中呈现鲍国安吟咏的《观沧海》,引导学生在吟咏中去感受这首经典作品的魅力,也体会到音乐与古诗文的紧密融合。结合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激发学生对吟唱的热忱。结合《观沧海》的讲解,首先在教学中点拨学生去理解《观沧海》的主要意象。《观沧海》的主要意象一开始就揭示了——高耸的山、辽阔的沧海、动荡的水波、丛生的树木、茂盛的花草,这一连串的景色描写,将秋风、日月、海浪融入到一整个如画的情境之中,那种秋天的高远感一下子就呈现在我们眼前。结合《观沧海》的语言分析,“水何澹澹”“洪波涌起”等,着力描写了海水荡漾的动态美、山岛耸立的静态美,动静结合的美呈现在我们面前,大海的辽阔感一下子向我们袭来。在描写草木时仍然是静态,但到了“洪波涌起”,我们分明又看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最后到“日月之行”“星汉灿烂”,呈现的都是一种辽阔而又高远的宇宙之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一边感受文本的情感与精彩,一边通过融合音乐,感受经典诗文所蕴含的音乐之美。

三、结语

情境化教学的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初中语文古诗文的魅力,也能让整个教育环境变得更生动形象。只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他们才会对古诗文有更深入的解读,并成为古诗文的传承和发扬者。与此同时,我体会到古诗文具备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教师要积极学习优秀的教育理论,不断将优秀的教育理论渗透、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科教学不断取得精彩。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人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