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研究

2024-04-08 15:29高燕肖红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量化评价课程思政高职

高燕 肖红波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职学院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学院应充分重视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理顺管理机制,构建自上而下的高效管理体系;重组和完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所需资源要素,发挥骨干师资和专家智囊的核心作用;充分量化评价指标,构建合理评价体系,建立多层级评价机制;提供完善的激励政策,充足的经费和人力资源保障。

[關键词] 高职;课程思政;量化评价;一体化师资库

[基金项目] 2022—2023年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高职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G2022009Z);2022年度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一般课题“民办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MBXH22YB477)

[作者简介] 高 燕(1985—),女,四川内江人,经济学硕士,四川开放大学华新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肖红波(1975—),男(土家族),重庆人,法学博士,四川开放大学华新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6-0112-04[收稿日期] 2023-05-19

高职学院是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因此,高职学院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最终形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成果。

一、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作用

(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善了育人环境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改善育人环境有重要作用。第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要素变革为引领,丰富了课程思政育人资源要素;第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教学技术融合;第三,课程思政是价值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把德育当作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回归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本质。

(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优化了育人模式

为顺应时代发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改变教与学的传统关系,不断优化思政育人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塑造了多重教学场景,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高职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第一,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课程思政教学通过推行“以学促教”的教学模式,设计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极大地提升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第二,可助力教学空间拓展。结合线下课堂、线上课堂、校内外实践课堂等,让学生积极地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践中[1]。第三,提升了思政育人的有效性。思政育人贯穿高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拆解目标,将思政育人任务合理分配至学生各学习阶段,确保了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足了社会高质量人才需求

高职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可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随着国家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学院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创新精神等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可增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性。课程思政教育赋予专业教育更多情感价值,专业教育赋予课程思政教育更多的逻辑价值。学生只有通过学习劳动楷模的先进事迹,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真实感受并认同本职工作的价值,就业才能从基层岗位做起,认真磨炼技术,满足企业的高质量人才需求。

二、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不清晰

高职学院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建设未充分融合。一是对课程思政教育不够重视,未考虑课程思政教育的形式。二是课程思政资源陈旧,形式单一。部分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不足,将一些老旧的思政案例搬到课程中,资源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产生误解和抵触。三是课程思政教学渠道单一。部分高职院校教育观念落后,课程思政教学以线下教学为主,忽视了信息技术平台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评价难度较大

高职学院难以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果量化评价。一些高职学院对课程思政评价不够重视,对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缺乏参考经验,评价标准差异较大。一是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评价,涉及较多主观判断,不易用指标量化。二是评价空间范围广。课程思政的评价涉及宏观和微观评价。三是评价时间跨度长。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包含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保障不足

第一,制度保障不足。一些高职学院未设置课程思政管理体系,未制定相关细则和有效的激励政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活力。第二,资金保障不足。一些高职学院没有设立专门的经费账户,经费紧张或资金来源单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无法持续开展。第三,人力资源保障不足。高职学院中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都很高的人员不足,也缺乏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培养体系。此外,数字化资源也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化人才缺乏也会影响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水平。

三、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

(一)提升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能力

1.统筹布局,加大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力度。第一,成立高职学院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和二级学院课程思政指导小组。构建自上而下高效畅通的管理体系,确保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指导委员会由教务处牵头,成员包括各二级学院负责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的领导。同时,各二级学院分别成立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由二级学院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的领导共同牵头,成员包括各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以及行业专家。第二,成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一体化师资库”。“一体化师资库”由专业骨干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行业名师、特聘专家组成。成立“一体化师资库”,有利于统一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制定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标准,审核课程思政教学素材,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第三,搭建对外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同层级院校合作,搭建线下或线上合作平台,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降低资源投入,共享建设成果,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

2.抓住核心,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第一,增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思政政策,让教师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意识[2]。第二,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素养。通过基层党支部活动,专业教师学习党中央的新政策,了解国家新国情、发展理念;通过专家讲座,教师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行业新标准。学习形式尽量多样化,如主题沙龙活动、线上学习讨论等。同课程的教师研究团队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共同申報思想政治课题,提升课程思政教研能力。二级学院定期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公开示范课,促进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实践能力提升。第三,提升专业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业课教师除在线下课堂实行课程思政教学外,还要积极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设置线上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学习任务,采用打卡、闯关等互动式学习方式,促进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融合力度,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强互动的课程学习需求[3]。

3.瞄准重点,重视学生思政育人主体地位。第一,课程思政资源以学生需求为依托,提升课程资源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课程思政资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实践性偏好。第二,课程思政教学围绕学生开展。(1)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通过主题讨论、辩论赛、知识抢答、情景模拟等形式,提升学生学习课程思政的主观能动性。(2)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多重学习场景需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提前发布课程预习任务,在课程结束后布置拓展任务,促使学生将课程思政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提升课程思政实践指导能力。(3)建立课程思政教学任务清单。通过设置教学任务清单,可有效避免课程思政教学的盲目性。任务清单按照教学顺序排列,按学期调整,授课教师须完成教学清单全部任务。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1.充分量化,确保评价体系的客观性。第一,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来说至关重要。评价体系围绕核心内容,分类整理评价指标,多选择易采集、可量化指标,保证评价体系中量化指标达80%以上。第二,采取周期评价方式。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以学年为周期,保证评价的连续性。第三,实行评价排名制度。指导委员会组织全院专业课程思政评价,实行评价公示制度,对排名末位的专业要求限期整改,对建设成效好的专业进行相应奖励。

2.逐层渗透,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课程思政评价应考虑不同主体的评价作用,确定指导委员会评价、二级学院互评、专家评价的多层级评价体系。指导委员会对各专业进行统一评价,二级学院抽签互评,校外专家对全院进行整体评价。第一,指导委员会评价注重宏观层面,主要选择课程资源数量、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数量、课程思政教学课程数量、课程思政师资数量、课程思政教学学生数量等指标。第二,专业互评侧重微观层面,主要选择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数量、课程思政教学占比、课程思政混合教学占比、课程思政教研活动次数,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评价,如对课程思政的认同程度、对课程思政资源的满意度、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第三,专家对课程思政的评价,侧重整体评价。专家评价采用测评方式,对各二级学院的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教师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进行测评,测评采取访谈、现场展示、问卷测试等形式,并将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相结合。

3.简化流程,建立实时数据监测中心。高等院校通过信息化赋能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4],建立数据监测中心,降低评价难度。第一,实行模块化管理。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分模块管理,按模块内容细化分类指标,实现数据记录、管理、评价的信息化。第二,实行平台权限管理。按角色赋予平台管理权限。数据记录人员只能录入、修改、删除数据。数据审核人员只能审核数据。数据管理人员只能查看、下载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第三,建立实时反馈机制。数据实时反馈有助于快速协调处理问题,避免数据采集、处理的滞后性,尤其对于大量课程教学的数据,需要保证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第四,定期评价。数据平台利用已有数据,辅助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及时指导、纠正相关问题,实现评价过程和结果的一体化管理。

(三)建设专业课程思政立体化保障体系

1.优化政策,激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活力。第一,充分调动专业的积极性。调整专业建设文件,把课程思政建设纳入专业建设范畴,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化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促使专业分步完成建设任务,对完成效果好的专业给予奖励。第二,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制定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考核指标,每学年对专业课教师进行评价考核,对表现突出、成果显著的专业教师进行奖励,在职称晋升、评优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第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课程思政素养能力测试,课程思政素养大赛等活动,进行学生课程思政素养能力比拼,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思想政治公共课程免修、增加素质学分,以及奖学金、优秀评比优先的奖励。

2.设立账户,确保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经费。第一,设定专门的经费账户。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经费占专业建设经费的比例不少于30%。第二,明确经费使用范围。确定专门经费使用范围,建立经费用途审核机制,避免借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名义挪用经费。第三,开拓多渠道经费来源。(1)申请政府资助。了解国家发布的课程思政资助政策,积极申请各级政府部门的经费支持。(2)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重点申请有经费支持的项目,解决经费紧张的问题。(3)寻求社会资助。例如,与当地的社会团体、企业合作开展课程思政项目,争取经费支持。第四,优化经费使用流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经费的使用应尽量简化审批流程,充分保障经费使用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提升财务办事效率。

3.增强师资力量,提升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动力。高质量师资队伍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提高课程育人效果的重要支撑条件就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5]。第一,搭建师资能力提升培养体系。(1)组织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师资能力提升培训,邀请校外专家或同层次院校优秀同行进校园开展讲座。(2)针对专业实际,二级学院分批派送教师到校外参加培训,快速补齐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团队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第二,分享经验,共享成果。定期组织课程思政交流分享会,共享建设成果,降低资源投入。第三,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定期组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专业教师轮流参赛,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省级或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綜上,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育人是实现高职学院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完善课程思政资源要素,增强课程思政实践能力,丰富课程思政评价手段,提供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有助于专业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淑辉,高雷虹,杨洋.高校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困境及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3):57-60.

[2]刘东,赵宁.论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建设[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151-155.

[3]刘迪,王子豪.高职扩招视域下“三融合”课程思政体系构建[J].林区教学,2023(1):24-27.

[4]张太宇,王燕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思路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6):37-40.

[5]邢淑婕,雷磊,陈龙,等.基于目标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23(2):49-52.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Courses

GAO Yan, XIAO Hong-bo

(School of Digital Economy, Huaxin College of Sichuan Ope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7,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important content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both moral integrity and 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ully value the importanc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urses, with the goal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streamline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build a top-down efficient management system; reorganize and improve the resource elements required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lay the core role of backbone teachers and expert think tanks; fully quantify evaluation indicators, construct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 a multi-level evaluation mechanism; provide comprehensive incentive policies, sufficient funding, and human resource guarantee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tegrated teacher resources

猜你喜欢
量化评价课程思政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模式与量化评价研究
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与量化评价研究
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创新措施
广西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水平的量化评价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