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溻渍联合温灸盒灸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2024-04-10 07:30屈玉华刘藤陈凤鸣范润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5期
关键词:温灸小茴香尿量

屈玉华,刘藤,陈凤鸣,范润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肛肠疾病发病率达50.1%[1]。目前,手术是治疗痔疮的主要方式,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较高[2]。临床常采用诱导排尿法、盐酸坦索罗辛口服、新斯的明注射液肌内注射等方法治疗术后尿潴留,但禁忌证与不良反应较多,且因个体差异导致疗效不一[3]。目前治疗术后尿潴留较有效的方法是留置导尿管,但留置导尿管易发生尿路感染等不良反应。本研究采用小茴香溻渍联合温灸盒灸防治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尿潴留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5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123例混合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组,每组41例,在研究过程中A、B组各脱落1例,最终121例完成研究。A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62±7.37)岁;婚姻状况:已婚37例,离异3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中学20例,大学及以上12例;中位数病程9.5(6.0,12.0)年;痔疮分度:Ⅱ期10例,Ⅲ期18 例,Ⅳ期12 例。B 组40 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43±6.78)年;婚姻状况:已婚38例,离异2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中学19例,大学及以上11例;中位数病程9.0(5.3,11.0)年;痔疮分度:Ⅱ期11例,Ⅲ期20例,Ⅳ期9例。C组41例,其中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58±7.48)岁;婚姻状况:已婚39例,离异2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中学18例,大学及以上14例;中位数病程8.0(5.0,11.0)年;痔疮分度:Ⅱ期9例,Ⅲ期19例,Ⅳ期13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程及痔疮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相关伦理学要求[4]。

1.2 诊断标准

(1)混合痔的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中相关诊断标准: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跨齿线相互融合;出血、脱出、肛周湿疹、瘙痒,可并发血栓、嵌顿及排便困难;肛门部有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5]。

(2)癃闭的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癃闭的相关诊断标准:小便不利,点滴不畅,或小便闭塞不通,尿道无涩痛,小腹胀满;膀胱区叩诊明显浊音;经B超、腹部X线等检查发现膀胱处于充盈状态[6]。

(3)术后尿潴留的诊断标准 参照《手术并发症学》诊断:术后6~8 h 未排尿且膀胱存储尿量>600 mL,或患者无法自行有效地排空尿液,残余尿量>100 mL;按压膀胱时有明显的尿意,尿急窘迫,下腹胀痛、拒按;腹部检查时耻骨上方可见半球形膨隆、压痛,可扪及胀大的膀胱,叩诊呈浊音[7]。

1.3 纳入标准 年龄18~60岁;符合混合痔的诊断标准且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中可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术中输液量≤1 000 m L;小学及以上学历;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有其他肛肠疾病者;合并有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性疾病及传染病者;合并有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等术前排尿困难或既往尿路感染者;既往患有肛周疾病且有手术史者;有严重失语、认知障碍或痴呆、精神病,不能配合研究者。

1.5 剔除、脱落标准 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或要求退出研究者;临床资料缺失率≥20%,对研究安全性及疗效评估造成影响者;治疗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能判断疗效及安全性者。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护理 ①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缓解其焦虑情绪,增强信心。给予患者肠道及皮肤准备,术前排空大小便。②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疼痛评估,给予其心理支持,做好情志护理,鼓励患者克服排尿时惧怕疼痛的心理,必要时遵医嘱进行三阶梯用药;遵医嘱予以补液、抗感染治疗,补液量≤1 000 m L;制订饮水计划,所有患者根据饮水计划在术后相同时间内饮用等量的水;排尿时取适宜体位,可行诱导法排尿。

2.2 A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在术后0.5 h和术后4 h进行温灸盒灸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下腹部,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将艾条点燃后,插入三孔温灸盒中,调节适合的艾条距离,沿任脉走向完全覆盖气海、关元、中极。治疗时间为20 min,以局部皮肤微红、发热为宜,治疗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调控温度。

2.3 B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在术后0.5 h和术后4 h采取小茴香溻渍治疗。操作方法:嘱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下腹部,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将90 g小茴香装至长约25 cm、宽约15 cm 的棉质药袋内,用清水完全浸透小茴香,以不滴水为度,然后放入微波炉加热至40~50℃,放置于患者下腹部,完全覆盖气海、关元、中极,再用热水袋覆盖,维持温热感,每次热敷20 min。治疗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调控温度。

2.4 C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在术后0.5 h和术后4 h进行小茴香溻渍联合温灸盒灸,操作方法同A组和B组。将三孔艾灸盒放于小茴香药袋上,沿任脉走向完全覆盖气海、关元、中极,每次治疗20 min,以局部皮肤微红发热为宜,治疗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及时调控温度。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首次排尿时间。从手术结束时开始记录(参照手术记录单),至患者首次自主解出小便所需的时间。②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采用膀胱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③首次排尿难易程度。0分:正常;1分:尿流变细,呈线条状;2分:尿流呈间断线条状;3分:尿流间断,不成线条状,甚至呈点滴状。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6],在完成首次治疗后30 min展开疗效评价。显效:治疗后30 min内可自行排尿,且可排尽尿液;有效:治疗后30 min内可自行排尿,但膀胱内尿液无法全部排尽;无效:治疗后30 min仍无法自行排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采用方差分析;若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C组总有效率高于A 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首次排尿时间比较 C组首次排尿时间均短于A组和B组,B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比较(min,±s)

表2 3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比较(min,±s)

注:1.A组采用温灸盒灸治疗,B组采用小茴香溻渍治疗,C组采用小茴香溻渍联合温灸盒灸治疗。2.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首次排尿时间A组40 40 297.3±97.8 B组278.5±99.8△C组41 219.5±101.8△▲

(3)膀胱残余尿量比较 排尿前,3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后,3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较排尿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A 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排尿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mL,±s)

表3 3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排尿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mL,±s)

注:1.A组采用温灸盒灸治疗,B组采用小茴香溻渍治疗,C组采用小茴香溻渍联合温灸盒灸治疗。2.与本组排尿前后比较,*P<0.05;与A组排尿后比较,△P<0.05;与B组排尿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排尿前排尿后A组40 458.6±10.4 305.1±5.5*B组40 466.8±9.2 296.8±4.7*C组41 462.2±9.7 67.3±5.2*△▲

(4)首次排尿难易程度比较 C组首次排尿难易程度优于A 组和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首次排尿难易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首次排尿难易程度比较(例)

4 讨论

尿潴留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引起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如下:其一,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惧怕因排便影响伤口愈合,或牵拉伤口引起疼痛,导致患者过度焦虑,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尿道括约肌收缩;其二,排尿反射受骶段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手术不良刺激和麻醉会对骶神经产生一定的阻滞作用,引起膀胱逼尿肌松弛,导致术后难以有效自主地排空膀胱,引起尿潴留;其三,人体肛周神经末梢丰富,对疼痛敏感,手术切口、肛门敷料填塞过紧、局部炎性反应等刺激,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疼痛,导致尿道括约肌收缩,从而出现排尿障碍。此外,手术当日补液量过多也是引起尿潴留的原因之一。

尿潴留属于中医“癃闭”范畴。中医认为,机体受刀刃之损,致精血亏损,膀胱气化无力而发生癃闭;或因术后脾胃虚弱,或量少而不畅[8]。《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证治汇补·癃闭》记载:“一身之气关于肺……有气滞不通,水道因而闭塞者,顺气为急。”基于此,临床治疗术后尿潴留常以疏利气机、通调水道为治则。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患者易接受等优势[9]。有研究显示,针刺、艾灸、耳穴埋豆、穴位按摩、中药热熨、药浴等中医特色技术预防和治疗术后尿潴留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10-11]。艾灸具有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的功效。曹铭英等[12]在使用艾灸防治肛肠术后尿潴留时,常选择关元、中极、气海及神阙穴,使用频次高达287次,远高于其他部位腧穴的使用频次。关元属于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能温补下元,促进膀胱气化,达到启闭通便的效果。中极为膀胱经募穴,可补肾气、利膀胱、清湿热,灸中极可降低紧张性膀胱张力,通利小便。

小茴香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的作用。采用溻渍疗法将小茴香的药效与加热后产生的热能结合起来,经皮肤毛孔直接作用于局部,使药力经肌腠毛窍进入脏腑。唐娅玲等[13]在小茴香热熨预防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中证实,小茴香热熨可增强其芳香辛散的功效,茴香油通过皮肤由表入里,循经运行,内达脏腑,作用于膀胱,可缓解膀胱平滑肌(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兴奋而产生的痉挛,恢复排尿中枢兴奋与抑制的平衡。

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心理干预、诱导排尿、止痛及补液等常规护理,以减少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小茴香溻渍与温灸盒灸联合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排尿难易程度均优于单独使用小茴香溻渍或温灸盒灸治疗的患者。艾绒在燃烧期间产生的辐射能谱既包含光辐射-近红外辐射,又涵盖热辐射-远红外辐射,其中前者属于艾草燃烧辐射能谱中的主要成分,且峰谱保持在1.5μm 上下波动[14],使皮肤和皮下组织温度升高,增加小茴香芳香辛散作用,再配合关元、中极、气海,提高中医特色技术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温灸小茴香尿量
隔姜灸治疗冻疮效果好
选穴温灸法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说说炖肉佳品大小茴香
小茴香购销平稳
马氏温灸传承基地落户朝阳传统中医将更多回归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小茴香及其盐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小茴香热敷治疗腰段脊柱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监测尿量能否预防急性肾损伤和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