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助产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11 03:58董云青张乳霞
科教导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助产实训实验组

赵 茜,董云青,张乳霞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山东 济南 250002)

1 SPOC混合式教学概念以及高职高专助产学实训课程特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提出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而SPOC 教学模式符合教育信息化趋势。

SPOC 指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主要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视频教学材料,布置作业,并开展线上讨论。学生在学习清单的引导下完成视频观看、作业和参与线上讨论。SPOC 混合式教学是融合了在线教育和线下实体课堂的教学模式。高职高专对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取舍与本科教育不同,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强调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由此可见高职高专助产学实训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要。高职高专助产学实训课具有以下特点:①是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训课中既有操作又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促进助产士专业操作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助产学实训课还包含横向课程,比如: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等课程的操作技能,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开展综合实训,有利于帮助助产学生促进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②高职高专由于学制年限限制,助产学课程存在实训课内容多,学时数少等问题。鉴于以上课程特点,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设计在线课程,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深入探讨。

2 研究设计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级和2021 级大二助产专业的27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39 人,平均年龄(19.62±1.14)岁,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131 人,平均年龄(19.56±1.13)岁,采用SPOC 混合式教学法。对照组和实验组全部是女生,在年龄、性别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面对面教学法授课,课前教师告知学生助产学实训内容,课中教师示教,学生练习,课后完成实训报告。

实验组采用SPOC 的混合式教学法。课前教师将本节助产学实训任务清单以及相关教学资源,如实训示教视频、医院产科相关工作视频、图片等上传至学校购买的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助产适宜技术”在线开放课程中,学生通过电子设备反复观看,并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完成实训报告。课中教师演示实训操作,3D仿真模拟,随机抽取学生回示,让其他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根据操作流程找出该学生的错误点,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查看结果后给予总结。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这期间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课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反复观看平台中的实训视频,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验室公共开放时间练习并上传小组操作视频,教师通过APP 观看视频,并评价反馈操作意见。

2.3 问卷及教学效果评价

第一,问卷。实验组学生填写SPOC 教学效果认知问卷,采用李克特5 级量表,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很不同意=1;不同意=2;一般=3;同意=4;非常同意=5)。量表总分越高,说明被调查者的态度越积极,评价越高。

第二,教学效果评价。对照组与实验组均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有助于培养助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

3.1 实验组对基于SPOC 的混合式实训教学的认知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结束后,共向实验组学生发放131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1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结果如表1 所示。结果表明,群体量表总分均值是33.82,标准差是4.897。以3×8=24 为零假设H0,经检验证明,量表总分均值与零假设之间具有显著差异(t=22.964,P<0.01),说明学生对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认同度较高。

表1 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认知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

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6,P=0.000),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总体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表2 对照组与实验组成绩比较

4 讨论

助产学实训课传统方法教学比较单一,教师只注重操作的规范性,缺少对实训课的设计,课前学生预习只能看到书本的文字静态资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中由于实训设备限制,一些实训项目无法形象地演示出来,如:正常分娩的过程。再加之实训课课时不够,学生在比较短的课堂实践中只能照搬模仿,操作虽然熟练,但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导致学生缺少临床应变能力。传统教学中还发现由于助产学实训课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如果没有相应的课前回顾,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会反复出现无菌原则性不强等错误;课后是通过提交纸质版的实验报告来进行学习效果检验,方式单调,涵盖的知识点较少,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单纯的开放式在线教育虽然学习时间和空间自由,内容多元化,但是师生缺少互动,学生很难做到主动学、主动做,对教学效果无法有效地评价。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信息化的资源运用到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前教师可以设计并在平台上传生动有趣、引人思考的微课视频,把抽象的难以在实训课中展现出来的知识点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传授,调动学生预习的兴致,同时平台放入相关其他课程的实训项目视频,能够让学生有效地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能将其应用到相应的实训操作中;课中教师通过3D仿真模拟设备操作、情景模拟训练,与学生互动,实现碎片知识整合化、系统化;课后学生通过视频查漏补缺,小组拍摄上传操作视频,真正实现了“做中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繁重的实训教学内容有效地分配到课前、课中、课后,实训课堂环节不再是满堂的示教和简单的模仿流程,课堂氛围活跃,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助产学实训教学中效果显著,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能够有效地将各学科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临床综合实训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设计在线微课视频,引发学生的预习兴趣;通过学生上传的操作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课中教师给予相应的建议和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率,真正做到课中带着问题参与、实践,让知识固化,从而也提高了助产学实训课的考核成绩。

助产学课程应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实训课中的应用。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助产实训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