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 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探索

2024-04-15 01:17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分教学管理学习者

周 婷

(福建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代教育加速了自身改革的步伐,“互联网+教育” 孕育而生。其中,以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中文音译为 “慕课”)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教学形态尤为突出,因其不受时空限制、规模化、开放化、碎片化等特点,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2015 年4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下文为《意见》)给MOOC 在课程建设与服务发展上指明方向。[1]2013-2019 年,中国MOOC 建设达到12500 门,学习者超过2 亿人次,其中6500 万人次学习者获得MOOC 相应学分。[2]2019 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数字化对教育的变革,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3]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工作,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4]MOOC 不论是从载体上,还是模式上,都对以往教育造成了重大影响甚至颠覆性的改变,因此将MOOC 发展融入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提升教育事业的社会影响力提供了创新之路。

一、MOOC 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

教学管理改革是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理念的改革,是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转型升级的前提保障,是高校走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步骤。现行教学管理的诟病是习惯按照原有的经验做法,呈现出程式化、机械化的运行模式,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劲头。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教学管理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经过一系列的蜕变,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

借助MOOC 的发展契机,如何将其融入高校的教学管理之中,是此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点。改革过程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理念是基本动力,实施过程中必须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在MOOC 的影响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发生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教学目标管理从面对面授课向沉浸式教学转变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播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对学习者开展面对面授课。而利用MOOC 平台的沉浸式教学,学习过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充分利用MOOC 平台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资料等资源整合成一个全面的综合学习环境,采用视频播放、教师讲解、考试等形式,让学习者通过观看这些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MOOC 平台的交流功能向教师提出疑问、寻求讲解,或者学习伙伴间互帮互助,确保学习者在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学习社会互动性,这更有利于强化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领会水平,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完成学习能力提升。

(二)教学过程管理从被动式接受向主动式学习转变

以往的实地课堂授课模式由教师根据规定的教学大纲,按照既定的教学进度给学习者实地授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教室(或课堂)进行授课,课后进行答疑已成为长久以来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MOOC 学习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在网络平台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和方式,教师在线上或线下帮助学习者答疑解惑,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者的辅导者。这种学习方式一方面维护了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拓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活观。

(三)教学质量评价从结果性评价向全面性评价转变

以往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是以学习者期中和期末成绩为主的结果性评价,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而MOOC 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既包含教师对学习者学习内容的考核评价,又包含学习者自评及学习伙伴间互评,从而实现了多角度评学考核,打破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限性。MOOC 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全面、细化,教学质量评价实现了从“重结果”的评价向“重过程”的全面评价转变。[5]

二、MOOC 在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中呈现的问题

(一)以往教学管理理念带来阻力

一方面,教师受固有教学习惯影响。在以往的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面对面”开展实地授课,知识传播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原有的教学习惯能够熟练驾驭在这种模式下授课。在MOOC 平台上,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直接面对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观看教师在平台上发布的视频课程来获得知识,教师则转变成学习者自主获取知识的指导者。MOOC 教学方式最大优势是能够保证学习者不受时空的限制自主安排学习,教学进度上也能保证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教学质量上同时还兼顾考虑了学习者整体学习和个体学习的差异。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打破固有教学习惯的桎梏,将教学重心迁移至研究教学内容改进视频课程,以及在学习者碎片化学习过程中总结其学习规律,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成效。

另一方面,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化教学管理方式的效果认识不到位。信息化技术发展到今天,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教学软件系统管理化,绝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便利。但仍有部分资历较深的管理人员,因其在工作中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管理成果丰硕,容易犯下经验主义的错误,对新型管理方式带有抵触情绪,使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能否实现MOOC 与日常教学管理活动无缝对接仍是困扰教学管理人员的问题。

MOOC 对网络技术的系统支持、兼容能力、速度水平,对高校教师的备课水平、教学能力、资源投入,对学习者学习的主动程度、参与程度,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开放性、人文性等都较以往教学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如何充分发挥MOOC 自身优势,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改变以往的“面对面”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往课堂教学到MOOC 模式的平稳过渡,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

(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MOOC 选课指导制度不完善。对于MOOC而言,不管是高校、教师还是学习者都还属于新鲜事物。各高校明确的选课指导制度还未建立,高校、教师都还在摸索当中。由于缺乏选课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人员也无法执行与监管,使MOOC 选课流于形式。面对多样化的MOOC 课程,缺乏指导制度,很多学习者比较迷茫,并未思考哪些MOOC 课程对自己的发展有利。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MOOC,但是却完全依靠学习者的兴趣,甚至出现同类型的课程多次学习,出现“刷课”“凑学分”的现象,对其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细化MOOC 选课管理制度,使学习者学习引导机制有章可循势在必行。

二是MOOC 教学评价制度还不完善。首先,对于学习者而言MOOC 主要依靠过程性评价来检查其学习效果,但部分课程评价可能会因时而变,甚至有的过程性评价由教师和学习伙伴共同参与,带有主观性无法真实有效反映学习结果。其次,学习者在结果性评价的考核过程中难以进行有效监控,如果学习者有准备地进行作弊,远程监控存在的盲区就会影响结果性评价的公正可信程度。最后,对于MOOC 的课程质量而言,行业内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标准,甚至有些课程视频因拍摄经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原因,导致上线后就没有进一步更新,对其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有待考究。

三是MOOC 学籍认定机制还不完善。一个完善的机制,必须拥有一整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标准,并且能够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得到大多数参与者的认可,进而获得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真正成为一套全国乃至世界同行认同的机制。目前,我国有少数初步建立了MOOC 认证机制的高校,正在探索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MOOC 认证标准,但是大多止步于学分换学分的境界,不能充分、准确地体现MOOC 与以往教学的区别与内在联系,与高校内一般的课程学分并没有区别,只初步实现了选课自由而已。而且,这种高校自己认可的MOOC 学历证书,并不能在社会上、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甚至被部分企业、单位视为假文凭、假证书,更不要说作为考评依据。MOOC 学分和转换制度的推广,在当下社会仍然任重道远。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高校要实行教学管理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就必须注重MOOC 模式下的教学管理革新,提出一种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MOOC 学籍管理机制。

(三)教学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教学与科研一直以来是高校的两大职能,二者在本质上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光有科研没有教学,科研成果就无法转换为人才培养的资源和动力;光有教学没有科研,总体教育水平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应当将教学和科研摆在相同的位置来看,给予同样的重视和支持。然而,在高校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管理导向,根源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过于重视高校的社会影响力。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越大,越能获得重视,如生源质量、师资水平、科研经费、社会关注度等。相较于教学水平的提升,高校在科研方面的水平提升能够更快、更容易地获得社会影响力,这也是被大众普遍认可的无形规则。因此,很多高校更加侧重于在科研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不少高校教师也将精力和时间放在科研上,课堂授课积极性不高,对提高教学水平缺乏兴趣。

另一方面,高校考评体系的方向性影响。从我国高校的教师管理体系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有关部门对高校考核评价时,科研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有关部门制定了许多以科研成果为主导的考核评价条例,特别是职称评定制度,无形中成为引导教师倾向性的风向标,虽然教学工作也有相应的评测得分,但是科研方面的得分与科研课题拨款的吸引力明显大于前者,无形之中影响着高校领导和教师们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科研中去,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探索创新教学管理方式。而以往模式成长起来的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更注重科研能力的锻炼,教师对其也能够驾轻就熟。MOOC 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生事物,那么就需要教师重新开始学习,构建新的指导框架,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于科研,收效甚微,同时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对MOOC 这类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总是希望能应用规范和统一的程序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除了有重科研轻教学的心态外,对新事物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用在课堂上的教学管理手段越来越多元化,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管理的手段,寻求最适合高校师生的教学管理方式。高校教学管理者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突破、勇于创新。而在MOOC 的实践应用中,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动力不足,造成MOOC 平台的使用不尽人意。

三、MOOC 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主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6]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高校在线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融合MOOC 模式,高校教学管理也将面临改革。

(一)从理念上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理念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航标,是确保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作为高校的管理层和决策制定者,必须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MOOC 先进的教育模式与以往模式之间的差异。高校要引导MOOC 工作者(包括教师、学习者、管理人员、运维人员等等)树立先进的、符合MOOC 模式的管理理念。

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强教学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确保MOOC 教学平台和内容紧密跟上当前乃至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紧贴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领域方向。理念要先进,不仅仅是高校校长要理解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理念,而且在高校的中层管理干部中更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MOOC 课程资源具有一定优势,MOOC 平台在数据统计方面能够更加准确和高效,在教学质量监控上能够更加直观反馈教学。

另一方面,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习者在MOOC 的学习过程中时间空间不受限制,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充分学习,遇到问题也能够随时随地提出疑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MOOC 理想模式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其特别强调人性化管理,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也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做好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协调,让选课指导、在线答疑、课后反馈等环节中的各个角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MOOC 的到来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但是并不意味着MOOC 能够完全代替以往的课堂教学,且MOOC 本身在“面对面”互动、及时解惑答疑方面也存在许多先天不足,只能作为以往课堂的补充。以往的课堂教学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MOOC 不可相比的优势。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当紧跟MOOC 发展的大势,积极探索将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等富有网络特色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培训中去。

(二)从制度上改革MOOC 课程标准

高校要完善规范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众所周知,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必须以规范完善的制度为保障。高校应当积极活用“制度”这把尺,明确MOOC建设的标准与渠道等,以引导、约束、规范MOOC 平台和相应的课程建设工作。比如,教育部出台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就为MOOC 纳入高校教学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各高校可以出台相应的符合自身条件的MOOC 建设与运行制度。

一是重视在线课程的统筹管理。各级教育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专门的MOOC 管理组织和平台认定机构,对在线课程的建设、使用以及成绩认定等情况实行统筹管理。首先,建设高校本土品牌MOOC。高校在专门组织的领导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建设富有本校特色的优质MOOC。如商科型的高校可以建设财经类的MOOC 课程,信息技术型的高校可以建设计算机类实用性比较强的MOOC 课程,外语型的高校可以建设语言类的MOOC 课程。其次,适当引进优质MOOC。专门的MOOC 管理机构,应该引导各高校选择适合其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优质MOOC 课程,并对学习者学习后考核结果实行统一的管理,考核合格予以认定等。最后,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参照国外的教学管理的经验,他们在建设MOOC 过程中借助企业的力量,在平台建设上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高校教师提供教学内容共同完成MOOC 课程建设。

二是创新学籍管理方式。我国高校现行的学籍管理方式,绝大多数是采用学分制。在MOOC 学籍管理中提倡所谓的“学分银行”,为了满足学习者学习发展的需要,以不同来源的学分认定、换算并以统一的标准来综合计量的一种新型学籍管理制度。从本质上来说,“学分银行” 与真实银行的储蓄业务十分相似,将学分作为一般货币实施管理,通过学分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课程进行量化描述。这种学籍管理模式非常直观,不仅让学习者能够突破学习时间尤其是全日制教育制度的桎梏,还能摒弃繁琐的审批程序,轻松学习不同专业的课程。在完成学习后,“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习者把通过各类渠道、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以统一的标准转换为学分,实现学分认证标准的统一和学分跨渠道积累的可能性。然而从欧美高校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在高校层面上想要真正能实现 “学分银行”的学籍管理模式,首先需要教师、学习者、管理人员能够无障碍地使用平台进行交流。其次在课程上有一个普遍认可的课程质量标准。因为在MOOC 平台上发布的课程较多质量参不齐,所以在“学分银行”的认定中需要制订一个能够被大家认可的标准,用来对课程进行监控,以保证学习者学习到的课程质量,避免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浪费时间和精力。最后,课程学习成效得到一定范围内的高校认可。在课程教学质量得到肯定的同时,学习者学习后通过一定的途径,比如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使学习者将学习成效与学分进行挂钩,高校认可其中的学分并能够跟校内课程学分同步计入学分银行中。MOOC 平台与“学分银行”的紧密结合,是终身学习理念发展的必然需要。

三是建立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形式。融入MOOC的高校教学管理通过学习者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者学习效果评价、学习者学习满意度等形式建立了良好的教学反馈。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评价,MOOC 教育模式相比于线下教育模式其优势是可以更直观地跟踪到学习者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教师通过后台数据监测学情,及时发现问题,应用平台“通知”功能及时提醒,“打回”功能及时纠错,“预警”功能及时督促,有效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评价不仅可以依靠线下组织考试,而且可以依靠线上的测验和数据任务点观测等。通过MOOC 平台,既可以实现远程“一对一”的辅导,也可以实现讨论主题的“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还能发动班集体的力量最大程度地督促学习者参加到课程学习中来,调动了学习者学习参与度。同时,对学习者学习满意度调查有助教师教学反思,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以往课堂教师的教学反思可能因为 “时过境迁”,造成反思缺乏依据陷于闭门造车、无的放矢,MOOC 教学则无论“教”还是“学”,皆为“传道留声,授业留痕”,教师可以对上传平台的课程视频、课件、互动问题进行反复斟酌,对学习者评价、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教学的短板,从促进教学的提升。

(三)从机制上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改革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凭借MOOC 发展契机,MOOC 课程质量的好坏对提升高校社会影响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教师从多方面重视课程质量,改革现行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从职称评审的风向标着手,提升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建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评审机制,为提升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打下牢固基础。在明确教师自身岗位职责与义务的前提下,对那些把多数时间、精力用于钻研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强制要求其定期产出科研成果;对擅长且将主要注意力放在科研方面的教师,则要求其合理安排时间、精力反哺教学,不至于偏科严重。借助MOOC 教学平台积极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教师,高校可以鼓励其以教学管理者和专职任课讲师的身份,积极参与到MOOC 课程的建设中去。这种个人特色鲜明、紧密结合实际的教师岗位工作考评机制,充分考虑了高校教师工作的间断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给予其较大的自主空间。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已经开始了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探索,将教学岗位划分为教学岗、科研岗、教学科研岗、教学管理岗等等。[7]这种举措明确了教师岗位区别,有利于职称评价标准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利于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有利于鼓励教师提升教学技能与质量,有利于推进MOOC 教学改革。

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加信息化能力培养在教师素质培养过程中的比重。要从思想观念上、业务能力上、发展眼光上全面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升级换代,营造教育数字化的良好高校氛围。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字工具获取、管理和评价教育数字信息和资源,能够及时地发现、分析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从而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高校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8]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教学形态,打破了教育在物理区域上的限制之窗,打通了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光明大道,高校教育教学的模式也在探索中逐步从线下教学向线上教学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至融合式转变,为高校教学管理创造了高效化、现代化和数字化的管理环境。因此,将MOOC 融入到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对高校内涵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学分教学管理学习者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学分美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