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劳动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劳动教育策略探究

2024-04-15 06:31焦小翠
考试周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陶行知幼儿

焦小翠

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劳动教学理念,对我国幼儿劳动教育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幼儿园劳动教育不能单一地注重幼儿劳动能力,应积极引入陶行知理念,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让幼儿以劳动为荣,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关键词:陶行知;劳动教育;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2-0155-04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劳力劳心,亦知亦行”,意思是劳力和劳心都需要亲力亲为,以劳动促成长,只有经历过劳动的辛苦付出,才能明白劳动的难能可贵。2022年教育部也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从当年9月起,劳动课将从之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并要求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由此可见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而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是整个劳动教育的基础,不可或缺。幼儿园劳动教育不是单一的劳动能力培养,而是一种劳动认知、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的培养。

一、 陶行知的幼儿劳动教育思想

(一)“生活即教育”是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劳动,它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生活离开了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因此,幼儿的劳动教育要围绕劳动生活开展,不能把劳动从幼儿生活中脱离,只有把它们融合一起,让幼儿在劳动中更好地感受生活,才是对幼儿最好的劳动教育,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观念。

(二)“教、学、做合一”是幼儿劳动教育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认为:“事怎么做就如何学,怎么学就如何教育;教的法子依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也要依靠做的法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劳动教学是一项事实,是一项活动,所以,在开展劳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实际,而不要空谈。陶行知还给“做”下了一个特别的定义,即“在劳力上劳心”,不能光靠蛮干,也不能只是空谈,只有动手,用心去“做”,“做”好劳动,才能做好幼儿劳动教育。

二、 传统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育困境

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劳动教育中,需要面对的困境有很多,如幼儿园面积小、操作材料不够,导致幼儿参与的劳动范围狭窄;教学形式单一,以教师“教”,幼儿“学”,以教学目标的实现、知识的传递为主,导致劳动实践的过程缺少;幼儿日常生活中,班级的保育阿姨基本是全权包办,很少让幼儿参与劳动,幼儿的劳动教育成了表面的工作;幼儿劳动教育评价上,教师也只是以“你真的太厉害了”“你很优秀”“你太棒了”等较空洞的评价来回应幼儿劳动,而对幼儿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等过程的评价几乎没有,以上种种问题都会影响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对幼儿劳动情感的培养和劳动习惯的形成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困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应,有的家长轻劳动重知识,认为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当下最重要的是学习,喜欢包办,习惯为孩子打理好所有事务,导致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会劳动,只是现在不需要劳动,导致幼儿对自己应承担的劳动渐渐变成“我会做,但我不想做”,孩子参与劳动程度低。

即使有的家长有一定的劳动教育意识,但存在功利化的评价方法,比如:孩子负责家务,父母给付劳动报酬……这些做法无法让幼儿养成为家人服务的意识,而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才积极参与劳动,,从而最终缺乏劳动情感。

(三)幼儿自身困境

由于幼儿的自身年龄特点,他们劳动价值观一般都是从别人那里获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富裕,一些家长对孩子溺爱,使幼儿渐渐养成了养尊处优、不劳而获等不良习惯,错误地认为劳动又脏又累,对劳动有强烈的抵触心理,缺少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错误的劳动观念影响着幼儿的劳动发展。

三、 陶行知劳动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

陶行知注重师生的相互感化,“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唯有变成小孩子,才会发现小孩子“能力大得很”,教师才会真正地认同幼儿劳动的价值并知道如何引导幼儿劳动。

(一)了解幼儿心中所想,让幼儿感受劳动的美

幼儿眼中的“劳动”是什么呢?通过谈话活动,孩子们说出了丰富多彩的答案:劳动是“农民伯伯种粮食”“是帮阿姨扫地”“给小花浇水”“拔草”“捡树叶和石子”“给奶奶捶背”“给爸爸拿鞋”“带小弟弟玩”“就是好累也很开心”“就是锻炼身体”“在外面散步”“就是妈妈做奥特曼蛋糕”“多运动”……从孩子们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他们能根据平时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说出自己对劳动的看法,他们对劳动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大部分幼儿所表达的都是他们喜欢的劳动。教师应该了解幼儿心中所想,满足他们所需,幼儿就会乐于参与其中。

(二)让幼儿成为劳动主体,感受劳动的快乐

只有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劳动中。“如果让你来参加劳动,你会做什么呢,为什么?”“我会帮妈妈拖地,因为妈妈很辛苦。”“我会帮阿姨洗碗,因为我很能干。”“我想擦钢琴,因为能发出声音。”“我想帮西西穿衣服,因为他不会穿。”“我想擦幼儿园的脚踏车,因为它太脏了。”在讨论中,教师发现擦脚踏车最受欢迎,尊重孩子们的想法,于是带着孩子们拿着抹布行动起来。在劳动中,幼儿发现抹布擦车的速度太慢,而且有的地方还擦不到,这时有的幼儿想到用水管冲洗,实施时,幼儿又发现水管的数量不够,而且水管很难控制,有的幼儿又想到了用水枪,于是自发玩起了“水枪大战脚踏车”。不一会儿,幼儿园的各种脚踏车都被幼儿清洗完毕了。尽管最后有的幼儿衣服湿了,但是大家都很开心。因为尊重了幼儿,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导者,所以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性很高,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既完成了整个劳动过程,还感受到了勞动带来的乐趣,也激起了他们对劳动的向往。

(三)让幼儿主动探索劳动,感受劳动的幸福

1. 贯穿一日生活,增强劳动能力

陶行知认为,劳动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把劳动教育和游戏贯穿一起,能使幼儿的劳动兴趣得到激发,劳动认知、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也得到了培养。

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劳动内容很多,如幼儿晨间活动、早操以及吃早点等活动,每个生活环节都可以是幼儿劳动能力培养的时机,教师要善于观察做个有心人。如开学时,幼儿园开展“大带小”活动,鼓励中大班幼儿早上送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到班级,给小弟弟和小妹妹喂饭,帮助他们穿衣服。不仅锻炼了幼儿劳动能力,同时让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的劳动兴趣。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人能力,结合一日常规活动,给幼儿设置不同趣味性的关卡,只有完成任务卡的幼儿方可进行闯关活动。任务卡有单一任务卡和组合任务卡。单一任务卡的对象是动手能力弱、劳动技能差的幼儿;组合任务卡的对象可以是动手能力强,且掌握了一定劳动技能的幼儿。幼儿每次完成一个任务卡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当积分达到要求就可以参加闯关游戏了。闯关游戏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完成,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设计比赛,如比赛穿脫衣服、系鞋带、铺被子、整理图书等。竞技游戏的设计更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劳动能力。

2. 抓住区域活动,调动劳动兴趣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就应当在生活环境中进行,提出“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就指出教育中不能死板地按书本去教育。在幼儿园中,环境教育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是劳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多样的劳动机会,渲染劳动氛围,提供劳动支持。为此,我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区域游戏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劳动兴趣。

区域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是最受欢迎的活动,有美食坊、木工坊、音乐吧、野战区、科学探索区、沙水池。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都能锻炼幼儿相应的能力。如美食坊,里面有各种食材和工具,每次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做各种美食。有次孩子们学包饺子,一开始大家都学得很认真,后来有个小朋友不会捏饺子,就随意捏出了一个造型,高兴地说是兔子,其他孩子也很喜欢,最后包饺子就变成了比赛捏各种小动物。当幼儿有新发现和新想法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让劳动变成幼儿探索的课堂。由于区域投放的材料丰富,形式多样,幼儿选择性很多,所以导致有时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会把使用的工具、材料随手乱放,不能放回原处,这也体现了幼儿劳动意识不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工具宝宝找家”,比一比谁最先把工具宝宝送回家。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以后每次活动结束后,幼儿都抢着清洗工具,并把工具分类整理好。劳动对幼儿是因为好奇而参与、因为喜欢而坚持。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机会,让劳动变成幼儿的习惯。

3. 开展种植乐园,体验劳动价值

大自然是一部活教材,是教育的财富。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建构实施自然教育园本课程,让幼儿在自然中释放天性、本真化成长。

我园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小菜园和班级自然角。每学期开学,教师都会让幼儿投票,选出自己最想种植的植物。在松土、播种、浇水、除草的劳动过程中,大家期待的第一棵小苗出来了,孩子们是欣喜和兴奋的。他们每天都会去菜园看苗宝宝们。“哎,老师,它昨天还是一片叶子,今天就变成两片叶子了。”“老师,菜宝宝长高了,它的叶子上怎么有很多小点点?”“菜宝宝的叶子怎么变黄了?”在劳动观察中,幼儿的观察记录也慢慢地丰富起来:从“种子的秘密”到“菜宝宝的变化”。因为等待,幼儿更能感受劳动的不易和快乐。经过半个月甚至几个月等待的结果,菜园丰收了,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去菜园写生,让幼儿用画笔把最美好的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就是开心的采摘时间了,比一比谁摘的多,谁摘的大。采摘好的果实怎么办呢?当然是品尝了,可以自己动手加工成食物,也可以把采摘的果实送到食堂,让阿姨把它变成一道道美食,这样一顿丰富的大餐就成了。孩子们吃着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快乐和自豪是不言而喻的。在他们眼中,种植活动已不是一种劳动活动,更是一次愉快的游戏体验。

4. 开展特色节日课程,升华劳动教育

我园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充分挖掘节日资源,设计出适合我园的创意劳动园本课程:一月庆元旦、二月元宵节、三月感恩节、四月清明节、五月劳动节、六月快乐节、七月拥军节、九月义卖节、十月丰收节、十一月星光节、十二月健康节。每个主题活动都是以游戏为主。如三月的感恩节,为了让幼儿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开展了“护蛋行动”,每个幼儿带一个生鸡蛋到幼儿园,他们是蛋宝宝的爸爸妈妈。在幼儿园一天里,幼儿要带自己的蛋宝宝做早操、集体活动、吃饭、散步、睡觉、游戏,最后护蛋成功的被评为“最称职的爸爸妈妈”。在护蛋游戏中,有的幼儿蛋宝宝破裂了就扔了;有的幼儿没有放弃蛋宝宝,而是更细心地照顾蛋宝宝,用毛巾包着蛋宝宝,他说因为他的宝宝生病了,他要好好照顾保护他,最后虽然蛋宝宝有点破损,但还算是护蛋成功。他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也感染了大家。在护蛋游戏中,幼儿感受更多的是爸爸妈妈照顾自己的辛苦和不易,知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其实,无论是劳动节还是丰收节,每一次特色节日课程的开展,都是幼儿劳动素养的一次提升。

5. 充分发挥合力教育优势

劳动教育是不是单一的个体,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完成。在劳动教育中,只有把“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合作一体,才能充分发挥合力教育优势,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魅力。

一是加强家庭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基本地位,充分发挥好家庭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引导父母主动地配合幼儿园进行劳动教育活动,用自己的行动给幼儿树立榜样,如报名参加幼儿园家长志愿者、家长助教等活动;尊重劳动成果,以“劳动为荣”为家风,如鼓励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内裤、袜子,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循序渐进的家庭教育中使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二是充分挖掘社会教育的多种途径。在劳动教育中,利用各类资源开设社会实践场所,如每年我园都会与附近的敬老院、社区、超市等单位联系,构建劳动服务志愿平台。今年的重阳节我园就是到敬老院进行实践活动的,一开始,我们的小朋友们有些害羞,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很热情,很快地大家就聊起天来,小朋友们的到来让敬老院充满了勃勃生机。孩子们不仅为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还现场包起饺子,揉面、擀皮、包馅,捏饺子……一会儿的工夫,孩子们包出来了各种造型的饺子,看着自己包的饺子,大家的脸上写满了高兴和自豪。最后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要问饺子好不好吃?那种幸福美好的味道都不需要任何言语来表达,全都写在大家喜笑颜开的脸上,这些可爱的笑脸感染着每个人。这就是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在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劳动能力,还让幼儿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感。

三要充分尊重受幼儿园劳动教育。幼儿园作为劳动教育的主体,应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力量。一方面要不断地尝试创新不同的劳动教育形式和劳动方法,激发幼儿劳动兴趣,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将其与外界的资源相结合,构筑起一座“劳动教育之桥”。

四、 结论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不是靠苍白的说教,不是刻意的形式,它必须是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以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幼儿出发,倾听幼儿声音,尊重幼儿天性,满足幼儿需求,支持幼儿探索,将劳动教育与各类活动结合,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让幼儿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幼儿的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严顺.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研究与创新网络总结年会论文集(一),2022(12):139-141.

[2]喻剑,杜学元.论陶行知的儿童劳动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0,37(1):122-128.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陶行知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