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课程与设计专业实践融合探索

2024-04-17 12:40莫羡陶徐健孙晓晨
艺术科技 2024年7期
关键词:专业实践设计教育教学改革

莫羡陶 徐健 孙晓晨

摘要:目的:当前艺术类高校的基础课“三大构成”教学中存在基础理论与设计实践脱节的问题,文章探索“三大构成”课程与设计专业实践的融合,以使“三大构成”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对接,发挥其基础引领作用。方法:在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结合“三大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案例,在设计项目、设计竞赛中反复运用,经过评价—分析—再创作,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结果:改革教学方法后,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的获奖概率也显著提高。结论:“三大构成”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无缝对接是非常必要的,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能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关键词:“三大构成”;专业实践;设计教育;融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7-0-03

改革开放初期,“三大构成”被引入我国高等教育,全国各大设计院校掀起了“构成热”,原来的基础图案等传统课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三大构成”课程的引进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客观来说对我国的设计基础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基础设计教育的空白,目前其仍在设计基础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課程[1]。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设计教育存在滞后性,高校部分教师对“三大构成”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学方式也没有更新,其教学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教学程式化、忽视创造力训练、忽视对实验与探索精神的培养,导致构成原理与后续课程脱节,没有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导致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不足。

1 构成教学中基本原理与实践课程脱节的分析

“三大构成”的教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基本原理与基本模块的学习,此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从而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部分是教师结合专业要求,对学生进行设计启蒙,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见图1)。

构成教学的理论知识极为关键,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学科领域存在“理论归理论,运用归运用”的情况,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对科技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需要一批学者长期专注研究。没有基础的研究,工程领域就难以出现应用创新,先有火药的发明,才有枪炮的实际运用。

艺术设计类学科也是一样,理论指导实践,“三大构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设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属于设计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例如,中国明代计成的《园冶》就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理论与实践的总结。计成整合民间零散的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园冶》成了建筑领域的经典著作。目前,其还是各大设计院校的推荐阅读书目。

艺术设计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许多时候是通过理论指导设计实践。然而,目前我国部分设计院校过分注重抽象的理论学习,将“三大构成”变成教学的终极目标,忽略了“三大构成”的实践性。

部分高校的教学内容停留在表面,没有将“三大构成”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与后续课程也缺乏有机衔接,这样一来,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才发现不知道如何运用理论,导致这门课程没有起到基础指导作用。

2 发挥“三大构成”基础引领作用的迫切性

专业基础课是美术设计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创造意识培养、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十分重要,并以在艺术设计教学程序中的先行性以及对专业课程的影响力,在课程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

就“三大构成”而言,学界一般认为其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包豪斯学院于1919年4月创建,以建筑家华尔特·格罗佩斯为校长。在康定斯基、保罗·克利、那基及校长的支持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之“三大构成”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初步确立。后来日本设计界学习德国包豪斯,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我国目前的“三大构成”教学体系沿袭日本的教学模式,而日本的构成体系与设计实际应用的联系并不紧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2]。

日本的这套体系有很大的局限性,构成课程是为进入专业课程做准备与打基础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思想老化,缺少新鲜的案例。互联网时代应当与时俱进,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以便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知识。笔者讲授这门课程时,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网红品牌,如结合喜茶的海报设计,讲述其中蕴含的构成原理,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构成知识,画出现有设计中的点、线、面,以及“点化的线”“点化的面”等元素,然后根据构成原理设计海报。“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学生可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构成原理进行设计。

如果完全按照前人的总结照本宣科,常年不进行变革,会导致教学脱离时代背景,重复之前的套路,形成思维定式,这样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会使构成教学与实际设计失去联系[3]。要创新作业模式,将传统的“作业式”改成“创作体验式”,将学生的每一次作业看成一次创作,形式可以更加灵活,更加富于创造性。

因此,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在构成教学中运用身边鲜活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共鸣。赋予“三大构成”新的内涵,让构成的基本原理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形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整体,是当前迫切需要完成的工作。

3 针对性地发挥对后续课程的引领作用

发挥“三大构成”对后续课程的引领作用,首先要发挥其专业导学的功能。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对平面设计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授课时要结合平面构成原理,对平面设计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前瞻性讲解。教师不能太局限,课程内容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让学生全面理解专业特点。“三大构成”这门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阶段,这个时候学生刚进入大学,对专业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个时候,如果在讲课的同时,介绍对专业学习的规划、就业前景等,就能让学生提前准备,描绘出专业学习、实习、工作的蓝图。

此外,要发挥“三大构成”承前启后、融会贯通的作用。我国高校美术设计类学科的学生一般在高三参加美术统考,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学习过素描、色彩、速写,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进入大学后,进一步深化他们所学的知识,是构成教学需要完成的任务。

就色彩构成而言,三原色、三间色、三对补色,学生基本学习过,这个时候可以让其回顾他们在高中阶段学习的知识点,将过去所学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譬如,可以让学生挑选高中阶段临摹过的一幅印象派大师的色彩作品,从他们作品中提炼出色卡,再重新创作。

不仅如此,还要结合不同的专业,将构成原理融入专业设计中。平面设计、印刷出版等专业与平面构成联系更紧密,摄影与摄像、数字媒体等专业与运用色彩构成联系更紧密,而产品设计、雕塑、室内装潢等专业对立体构成原理的运用更多。因此,要基于不同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并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体现专业发展要求。

4 以赛促教,检验与巩固教学成果

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经得起社会的检验,需要将教学内容与专业设计比赛结合起来,通过设计大赛的平台进行成果检验与转化,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比赛成果反哺专业基础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结合构成基础教学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指导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大赛,我院学生投稿获奖率明显提高。

例如,戴黄志同学设计的仿生月球插座(见图2)2022年获得金戴奖国际设计大赛一等奖,半透明玻璃室内设计(见图3)2022年获得全球华人艺术设计奖优秀奖。

仿生月球插座解决了插座不够用的问题,球体插线板上做了可以插手机、电脑或其他家用电子产品插头的不同接口。月球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因而选择肉色与浅棕色,色彩搭配和谐典雅。材质采用较为轻便的PVC材质,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使产品更具亲和力。

(注:左边两张图、中图分别为戴黄志同学的平面构成作业与立体构成作业,右图为该生根据所学构成知识设计的比赛作品)

(注:左图为戴黄志同学的平面构成作业,右图为该生运用构成练习创作的比赛作品)

半透明玻璃室内设计充分运用线、面的构成原理,使整个空间充满光线和活力。玻璃的半透明性质在保证隐私的同时,不会完全阻挡光线,进一步增强了室内的通透感,强化了采光效果。此外,这种室内设计充分考虑了功能性和美观性,在细节上注重精致性和实用性的平衡,使空间既有居家舒适感又具有现代风格。

5 结语

“三大构成”的教学目标是架设桥梁,实现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设计课的过渡。但国内部分高校的“三大构成”存在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缺乏鲜活的案例分析与具体专业设计课程有机衔接的问题,没有体现课程的基础引领性,导致学生的作业模式化,创新思维、创造力得不到提高。

要真正发挥“三大构成”课程的作用,需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设计案例、设计竞赛,从机械的“作业式”教学转变为“体验式”教学,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设计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曼华.设计专业“三大构成”教学内容与后续设计课程衔接的必要性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3):92-93.

[2]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學院,2002.

[3] 杨永娜.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J].《“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七辑新课程研究杂志社,2022(3):49-51.

作者简介:莫羡陶(1981—),男,湖南桃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及理论。

徐健(1984—),男,黑龙江桦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孙晓晨(1984—),女,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品牌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专业实践设计教育教学改革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