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课堂教学的创编实践

2024-04-21 11:00刘南希王春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课堂教学

刘南希 王春燕

【摘 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创意实践”作为艺术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强调要让孩子在创造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其他不同的声响,并将自身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创新思想结合,将自身所想表达的内容体现在艺术创作和实际应用上。本文以课堂教学的创编实践环节为出发点,阐释创编实践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学做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结合音乐课堂的现状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创编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课堂教学;创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144—03

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那么,如何充分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创编活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丰富多彩的音乐创编活动通过多个领域的综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

一、音乐课堂创编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一)创编实践有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课堂不止局限在教室里,音乐课所教授的内容也不止局限在看着陌生的谱子进行呆板学唱。一堂音乐课,可能是一首诗的吟唱,也可能是一段故事的演绎,这取决于教师为学生所营造的环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出与音乐情绪相一致的、优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并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所理解的音乐,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材料,在日积月累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它决定了人们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审美活动。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就能够正确辨别事物好坏,能够切真切实感受事物美所在,并能够通过一些途径将自己的见解展示出来。音乐课堂中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蕴含作者独特且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要着重关注他们的共情能力。在欣赏一些作品时,学生往往在初听时不能够理解作品的含义,无法与乐曲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则可以在讲述作品背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编实践来丰富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戏曲欣赏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教学生一些基础的台步,教如何走八字步、走圆场;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让他们通过网络、视频等多渠道了解了戏曲文化;让学生在课下独立思考一些动作,自由创编一套简易组合,这样一部分学生也许在初次尝试时便能对戏曲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引发深入探索。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在无形的引导中发生一些变化。当再回到课堂学习时,便能够更好地与作品产生共鸣。

(二)创编实践有利于学做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也是需要着重培养的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或独立探索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尝试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识有其局限性,而想象力则无穷尽。一个人的创新思维直接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是内在潜质的一种体现。例如在某节音乐课的乐器伴奏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做一件小乐器,像用竹做简易的竹笛,在塑料瓶中塞些黄豆、沙子做成沙锤,利用塑料垃圾箱制作简易的鼓包,把铃铛穿在一起做成串铃等等。教师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大方向的思路,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在实际操作和乐曲演奏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仔细感受乐曲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展开伴奏创编,这样有利于他们对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音乐游戏接龙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制造的乐器对自己想要表达的音乐展开演奏,可以用木鱼等乐器来表现走路声、摩擦声,用打击乐器来表现打雷声、雨声,用竹箫等乐器来表现鸟儿鸣叫等。在组织学生自制乐器并以乐器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各种乐器所具有的不同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也可以在制作乐器、运用乐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做能力。

二、音乐课堂创编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创编实践在教学环节中的体现不够

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就学校音乐创编实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创编环节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并不明显。调查数据表明,66.7%的教师对创编教学的内容有印象但不详细;有过半的教师热衷于在课堂上开展创编活动,其余教师感觉一般性;83.3%的教师赞同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认为创编实践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有一小部分教师不太注重。总体来说,当今教师们大都认为创编实践是很有必要的,但对于创编实践的具体教学都是片面了解或存在偏差。调查显示,83.3%的教师只是偶尔开展创编实践,并且开展的深入性明显不够,很多教师只是在公开课上开展创编环节,甚至一些教师干脆直接忽视这个环节,这就形成了一种“有心无行”的状态。

(二)教师的创编实践经验及创编能力不足

首先,很多教師在创作方面的经验不足。当下可以借鉴的创造性教育的理论与资源还很有限,虽然很多老师都在实践中进行了尝试,然而因为缺乏完整的理论架构和权威的教育理论来指引,部分老师对创编活动的认识还是有一定的误区。他们会将创编活动中的音乐创作看作是专业作曲,不敢轻易触及,因此在音乐课堂的创编环节中往往会避重就轻。其次,部分教师开展创编活动的方法也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同时,目前所用的音乐教材在创作和创编方面都还没有明确的指导,只能靠自己去摸索。总之提升音乐创编能力是现代音乐教师的当务之急,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促进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环境,让学生在受到启发后进行思维发散,打开创编之门。

(三)学生在创编活动中的主动性被忽视

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由于教师对课堂创编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创作活动通常呈现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教学行为,无法体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不利于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升。因为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参与音乐活动中,也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握不准,学生对课堂创编实践环节的感受不深刻。总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与创新的需要,音乐教师必须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来开展创新性的教学研究。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课堂教学创编的有效途径

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积极影响。新课标对于音乐学科课程内容规定了4类艺术实践,包括14项具体学习内容,分散在以分学段设置的不同学习任务中,充分彰显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创编环节正是音乐实践中占比较重的一个环节。

从创编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教学实施过程来看,创编实践活动设计的核心在于如何结合学生现有学习水平,通过创编活动的设计与具体实施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音乐的学习、探究与思考中,从而逐步提升音乐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引导作用,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要对加强课堂创编活动的趣味性、多样化,并将有价值的音乐文化融入到课堂之中,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一)从生活中出发,激发创编意识

美好的乐曲都来自于现实,而现实生活又是丰富的教育源泉。在开展日常音乐教育的时,老师尤其要注重与现实的结合。在音乐课堂的进行中,老师们要联系课程相关内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审美情趣以及理解力,将生活中的情景创造成为一个音乐情境。亲切的音乐会拉近学生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音乐的鉴赏和体验之中,去发现、去感受、去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作技能。除此之外,还要激发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创新,让他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受等为基础,来进行各种形式的声音的创作,提高他们的音乐认知能力和自主创编能力。例如《甜甜江南》这个具有江南风情的课题,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把江南的风景展现在教室里,让同学们自己去体会江南的人们在小溪里洗衣,木锤砸在石头上“砰、砰”的声音,体会雨点落在石头上“嗒、嗒”的声音。这些无处不在的声音,可以让人感觉到鲜活的生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生命,去感悟音乐。这种生激活音会对学生造成一种无形的影响,让他们对音乐形式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和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在表演和展示中使用这种声音,这个指导学生进行多种运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灵活运用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

(二)运用直观教学,展示创编乐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直观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展示音乐作品的结构与编创过程。

例如在《七个小兄弟》这首歌曲的创编实践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编排好的音乐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这首歌曲的编创设计,在该视频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趣味性强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特点,来吸引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创编。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歌曲中一些编创上很难注意到的地方。在对歌词进行编创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包含的各种音乐元素、歌词结构以及创编难点等。在播放该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音乐进行创编。当学生创编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或“唱一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创编作品。不难看出,这个过程正是通过欣赏、聆听、模仿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丰富自己的音乐经验与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编的过程。学生通过自我表演、相互评价等形式,提升了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能通过听唱《七个小兄弟》感受到音乐所表现出的热情奔放和乐观向上,还能在整个创编实践活动过程中对歌曲的结构与学习的重点、难点有更深层次地了解。

(三)通过音乐表演,发掘创编潜能

表演是创作的一种主要方式,能体现音乐作品的内容,是音乐作品情感、思想的外在表达。表演能够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表达欲和热情。在音乐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去演唱、去欣赏和去创造,让他们在参加演出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术。与此同时,老师们也要积极地组织一些演出,让学生在参与演出的过程中去体会和领悟音乐作品,发掘出自身的创作潜力。

由陈其钢作曲《我和你》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音乐具有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和清新的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讲述方式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歌曲的来龙去脉;要求同学们配合着歌曲的乐感来律动,配合着歌曲旋律来歌唱,通过各种表现方式展现出学生的表演特色,发掘出不同的创作潜力。总之,在表演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出最适宜于表演的音乐作品,以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活动并对其进行创作,达到更高的教学目的。

(四)善用情境创设,开拓创编思路

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创作思维指引,让学生在更好的创作环境下,更加积极地展开各类创编实践,进而让他们的创作能力得到持续的提升和加强。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及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充实音乐课堂教学。

比如在《青春舞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一个需要表演的情境,使学生在新疆舞曲的引导下进行音乐创作。学生受舞蹈情境之影响,对动感音乐有了足够的喜爱,因此而激发创作热情。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音乐形式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音乐形式编写一段歌词,并为其配上相应的谱子。在每一组都完成了相应的创作任务之后,学生们将自己创作的歌曲进行表演,以此来检验自己的创作能力。

教师在设计课堂创编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内容与形式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举个例子,当教师教学生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时候,由于大部分学生们都很熟悉这首歌的歌词,教师可以给他们播放MV,使他们很快就进入状态,由此激发他们唱歌的热情和兴趣,并能够自主跟随旋律律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既能快速掌握歌词内容,音乐创造力又能得到很好地激发。

参考文献:

[1]喻意,李丽泰.基于“创意实践”核心素养提升的音乐创编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

[2]杨月婷.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启迪与智慧(上),2022(11).

[3]李梅.研读艺术新课标,把握美育新动向——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说起[J].大众文艺,2022(2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學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知行合一理念下高师声乐教育传承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SJZD145)。

作者简介:刘南希(2001—),女,汉族,江苏江阴人,本科,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王春燕(1976—),女,汉族,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音乐课堂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音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