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绿色发展故事塑造生态文明国家形象

2024-04-23 19:28孙蕾蕾
国际传播 2024年1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生态文明

孙蕾蕾

【内容摘要】中法合拍自然生态纪录片《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是一次基于中国本土实践的中外合作拍摄纪录片的探索创新。该片通过精准的价值定位,用差异化策略打造中国特色的故事,创新叙事策略与融合传播模式,为讲好中国绿色发展故事、塑造中国生态文明新形象,实现了从纪实影像本体作品到融媒衍生产品的多屏融合与多维升级,彰显中国纪录片的叙事能力及其全球传播力。

【关键词】生态纪录片;国家形象;生态文明;文化软实力;全球叙事

2023年12月26日,中法合拍的自然生态纪录片《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在法国电视五台热播。CGTN纪录频道和CGTN法语频道也在多时段播出该片,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4亿用户。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中方导演闫东表示,希望该片能够架起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更多的法国观众喜欢上这些生活在中国的可爱精灵——秦岭金丝猴,并向世界讲好绿色发展实践中动人的中国故事。

《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片长52分钟,依托中国西北大学金丝猴研究团队李保国、郭松涛等灵长类动物研究学者对秦岭川金丝猴生活长期研究的权威科研成果,通过一只金丝猴对自己一生的“回忆”,以纪录片的形式向世界讲述了金丝猴“和平友爱互助”的群体生活及其繁衍生息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一、生态纪录片的国家形象建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生态纪录片是新时代讲好美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流中,生态纪录片不涉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有利于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更容易被国际受众接受,而生态问题关乎人类文明的延续,其传播的价值内涵亦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逐渐展现出独特的影响力,这种蕴含丰富生态意识的影像类型,亦成为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媒介。绿水青山故事、云南野象北迁故事等,都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表现形态和塑造中国生态文明形象的最佳载体。熊猫、藏羚羊、金丝猴、野象等动物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爆款IP,大大增强了中国故事的亲和力。

近年来,中国主流媒体制作推出《大黄山》《自然的力量》《航拍中国》《美丽中国》《绿色中国》《草原,生灵之家》等一批生态纪录片精品,多角度、全方位讲述了我国的绿色发展实践故事。《第三极》《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我们的动物邻居》《自然的力量 · 大地生灵》等动物题材的纪录片,则讲述了生活在中国的可爱动物故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外合作拍摄和推出了《隐秘王国》《鸟瞰中国》《我们诞生在中国》《国家公园》《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王国》等生态纪录片。《国家公园》发行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巢里巢外》《昆明:看见红嘴鸥的城市公园》《未至之境》《极境》等分别在美国探索频道亚太网、日本NHK电视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等国际重要媒体平台播出,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成功样本,向世界生动展示了中国绿色发展的大国担当。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看,《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以秦岭川金丝猴为拍摄对象,从中国生物多样性视角切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纪实影像,突出展现中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

二、中外合拍纪录片的本土模式创新

2024年1月25日,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视频致辞。他指出,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

建交以来,中法人文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拉近了两国民众心与心的距离。特别是2014年建立的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为继战略对话、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后中法关系的第三大支柱。在不断拓展人文交流合作领域的同时,中法两国努力创新组织形式与载体,并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夯实人文交流的机制与平台,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间力量参与的格局,激发了两国人文交往的活力。

近年来,中法两国在文化领域紧密合作,共同推出了许多展现两国友谊、具有国际意义的影视作品。《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法国第三视角制片公司、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制作。2023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该片在总台科教频道首播,CGTN同步播出;6月亮相第34屆法国阳光国际纪录片节,被作为重点作品进行推介。实际上,该片在法国未播先热,法国第三视角制片公司已通过国际知名发行公司Mediawan Rights,将该片预售给加拿大(法语区)、波兰、西班牙、意大利及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该片在法国电视五台播出之际,还在法国国家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上线。

作为一部中法联合策划并制作的生态纪录片,《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成功触达法国和西方主流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该片中方主创团队用一年多的时间打磨脚本,本着专业合作、平等协商的态度,与法方团队共同致力于中国生态故事的表达与传播,打造出独特的中国方案。

(一)前沿学术成果的纪录片视听表达

《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在选择拍摄主题、挖掘中国特色元素方面,进行了精准定位。中国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建立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秦岭自古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这四种珍稀动物,被誉为“秦岭四宝”,它们也是国际纪录片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题材。选择拍摄川金丝猴,主要基于两点本土优势:一是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二是中国的金丝猴学术研究成果世界领先。主创团队最终将目光锁定川金丝猴这一中国最具前沿性、权威性和优势性题材,以此为切口,讲述中国生态多样性和绿色发展实践的故事。

主创团队找到了中国研究川金丝猴的首席专家西北大学的李保国教授,他的团队是中国研究秦岭川金丝猴最权威的研究团队。依托强大的专家力量,纪录片主创团队组建起专业化的摄制组,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按照科学规律投入拍摄。在拍摄及制作的两年零五个月当中,在不同的阶段,邀请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许多专家加入创作中。正是纪录片制作者和科学家的携手合作赋予这部片子科学性的灵魂,使之成为一部具有学术权威性和科研价值的川金丝猴生态科学纪录片。

(二)运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传达主流价值观

纪录片是向世界表达价值观念的艺术。价值是故事讲述手法的灵魂。在《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的创作过程中,导演在与西北大学的专家沟通金丝猴行为学研究的过程中了解到,金丝猴赖以生存的族群是一个友爱、和平的族群,猴王“以德服人”,管理这个庞大的族群,也悉心照顾自己的家人。根据这个线索,结合学术顾问的建议,导演最终确定了“和平友爱”这个主题,以此为主线讲述故事。全片策划与创作过程中,正是基于精准的主题定位,才使该片具备较高的国际传播价值,它所展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全球高度和深刻的启示意义。

该纪录片主创团队在科学家的支持下,从专家研究的课题中挖掘观众喜欢的话题,将权威科研成果转换成故事化的表达。为增强故事的情节性与可视性,导演决定将金丝猴的行为和成长设计成二十多个故事,并按照故事片的分镜头,进行类型拍摄。纪录片用“拟人化叙事”的方式,从一只金丝猴回忆自己一生的“拟人化”视角讲述故事。

金丝猴的18岁相当于人类的晚年,摄制组将金丝猴社群想象为人类族群,从而确立拍摄金丝猴从0岁到18岁成长过程的创作构想。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幼小的生命体其实有很多共性。主创团队通过拍摄金丝猴的出生、成长的故事,真实细腻地捕捉到金丝猴个体怎样和族群里其他个体相处的种种细节,如同记录一个人类幼童如何协调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成长过程。有效的叙事方法和策略增强了纪录片本身的故事性,而纪录片的故事性又进一步增强了它的视觉吸引力,激发不同国家、民族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三)必须要有原创镜头语言

2022年初,法方团队因为新冠疫情无法进入中国,中方导演闫东调整工作分工,提出由中方承担全部的前期拍摄。秦岭的冬季长达半年以上,金丝猴要靠植物生存,漫长的冬天对金丝猴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它们应对冬季有哪些智慧?在严酷的气候环境里保持多少体力,储存多少食物,能保证它们度过漫长的冬天?这些都是摄制组十分好奇的问题。为此,摄制组在那年春节后就奔赴秦岭,拍摄了秦岭的第一场雪,记录下金丝猴对抗冰天雪地的独特生存智慧。摄制组克服了疫情、酷寒天气等不利条件,最终拍摄到小金丝猴出生、大雪中金丝猴生活场景等珍贵的影像和声音素材,还拍摄到跟金丝猴相伴的大鲵、大熊猫、朱鹮、羚牛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珍贵画面。片中细腻精美的影像、具有强烈现场感的声音打造了一场视听盛宴,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经过拍摄团队的艰苦努力,《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的镜头原创率高达95%以上。该片在内容上,主题凝练,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叙事上,故事生动,情节跌宕,情感细腻;在镜头语言上,画面精美,风格别致,运用高科技拍摄手段,展现金丝猴的灵动之美,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主创团队不仅忠实记录下了川金丝猴的种群活动、行为特征,还赋予这些珍贵的纪实影像古老的东方神韵,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有效的故事化叙事策略、精美的纪实画面,消解了文化折扣,将国际观众带入中国本土文化情境,精准塑造了中国生态文明新形象。

(四)打造一体化的融合传播模式

多屏融合是中国纪录片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媒体上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纪录片是否能赢得市场成功。在由信息技术革命、媒介迭代形成的新的传播生态中,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衍生融媒产品,深耕受众心理,升级媒体经营观念,不断拓展国际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能。《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主创团队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部门合作,共同制定、打造出“一体化”的融合传播创新模式。例如,与央视网熊猫频道合作,共同展开“双宝茶话会”的内容策划。主创团队针对互联网年轻活跃用户群体,根据52分钟节目中的内容亮点,以“科普性+趣味化”为主基调,推出17条系列短视频《双宝茶话会》。央视网熊猫频道也在各新媒体平台推出法语版《雙宝茶话会》系列融媒体宣传片。《双宝茶话会》用大熊猫和金丝猴两个中国国宝同框对话的方式,介绍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短视频运用大量“网感”语言,比如用“社交神器”介绍金丝猴的“理毛”行为,用“猴王任务”等当下年轻人常用的网络热词,形象解释金丝猴的行为,还通过“金丝猴选美大赛”的创意,介绍五种金丝猴,并将动物与人类在行为上的共性进行合理连接,放大共同情感属性,并且对音效包装进行了设计,增强了视听的氛围感和沉浸感。种种“年轻态”的创新性表达,都使这个系列短视频有效触达年轻用户,获得热烈反响,全媒体受众规模达1245万人,累计触达2297万人次,全网视频播放量超1448.9万次,其中海外平台播放量超36.9万次,年轻用户占比31.68%,微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3.2亿,登上热搜热榜13次。

《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融合传播的成功,主要归因于两点:一是充分挖掘纪录片创作的优质资源,以短视频方式延展了长纪录片作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二是立足中国本土生态优势,制定精准传播策略,打造IP品牌。通过泛IP开发的形式,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以原创纪录片为素材进行短视频的二次创作,将纪录片IP应用于短视频开发,不仅创作出融媒爆款产品,还成功打造“国宝IP”文化品牌,反哺和提升了纪录片的影响力。

三、关于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思考

纪录片是中国国际传播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像类型,承担着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双重使命。纪录片也是最具世界性的视听产品形态之一,在国际影视市场上,纪录片往往销售得最好。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地域环境、社会历史、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中国纪录片在西方主流媒体播出并不容易,通过纪录片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首先,要“求同”,找准中国纪录片与他国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点,大力创新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表达”。我们要站在世界的版图上认知世界、认知中国,寻找那些东西方共同关注的话题、共同的价值观和情感故事。创新中国纪录片的表达,须从两个角度实施:一是积极融入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以多元视角和融通中外的方法、形式传播中国文化精神,拓展中国纪录片的文化包容性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二是增强中国纪录片的叙事能力,用国际通行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方式表达与传播中国故事。

其次,要“求异”,要用差异化的内容表达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中国纪录片要立足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彰显中华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创新中国价值观的世界表达,从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国际社会对中国纪录片的文化认同。通过努力挖掘“中国特色”元素和题材,运用鲜明中国美学风格,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价值——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人类情怀的纪录片,将成为国际视听文化的流行爆款。

最后,要打造基于本土实践的中国原创和传播方案。作为一次中国本土创作、中外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国际传播案例,《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为中外合拍的工作模式提供了一套立足本土实践的中国方案,那就是“立足真实、推崇科学、整合资源、创新形式”,从而实现从纪实影像本体作品到融媒衍生产品的多屏融合与多维升级,彰显中国纪录片的文化软实力和全球叙事能力在不断提升。

总之,中国纪录片要想成功“出海”,就要在“中国特色”和“国际化”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形成中国原创和传播方案,提升中国纪实影像的全球叙事能力。

结语

《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通过精准的价值定位,用差异化策略打造“中国特色故事”,创新叙事方式与融合传播模式,为讲好中国绿色发展故事提供了独特的中国原创和传播方案,并通过中外媒体合作成功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在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进程中,如何突破西方话语主导国际舆论的局面,发出中国声音,主动争取国际话语权,将是一个长期的具有现實意义的议题。中国纪录片人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在世界舞台上讲述更多鲜活生动的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张冬梅)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生态文明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