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困境及破解措施
——以辽宁省锦州市为例

2024-04-26 14:33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锦州市高素质培育

李 敏

(锦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锦州市植物保护中心 辽宁 锦州 121000)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我国农民培训工作经历了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三个阶段之后,在2019 年颁布并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指出了高素质农民应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出后就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参与,开展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现阶段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进程中普遍遇到了相对困难的境况,为此,分析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困境及破解策略意义重大。

1 现阶段高素质农民培育困境及形成原因

1.1 农民参与培训欲望不强,培育对象来源不足。由于现阶段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对未来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判断不准确,目光停留当下,满足现状,没有市场竞争意识,没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主动性,没有创业、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参与培训,同时,现阶段一些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年轻人纷纷离开故土,选择去城市发展,造成这部分培育对象的流失,所以导致目前高素质农民培育出现农民参与欲望不强、培育对象来源不足的困境。

1.2 培训模式缺乏灵活性,农民参加培训受制约。目前,各地高素质农民培训课程多数是以集中培训学习为主,这种集中培训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保障学员学习过程的持续性以及学员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农民往往会有日常的农活需要完成,农民担心会因参加集中多日的培训耽误农活,因此,集中培训的模式使农民参加培训受到制约。锦州市黑山县针对农民培训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8%的调查对象希望培训期为1 ~2 天,能够接受3 ~5 天培训的仅占11%。

1.3 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脱轨,培训实用性不高。导致目前培训实用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3 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原因,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农民实际需求脱轨;二是师资水平原因,有些教师擅长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少,也有些教师实践能力强但理论总结能力偏弱,这样,尽管课程内容设置比较合理,但是也不利于农民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三是农民自身素质原因,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不高,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

1.4 保障措施与跟踪服务不到位,培训质效没保证。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一个较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仅靠几场培训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需要长期的规划与培育,需要系统的保障措施与跟踪服务落实到位才能收到实效。近年来,尽管国家投入到高素质农民培育方面的资金不断增加,但是基层培训资金仍有缺口,造成一些保障措施与跟踪服务不到位,影响培训质效。

2 高素质农民培育困境破解措施

辽宁省锦州市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在困境中很好的完成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十三五”以来,锦州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1888 人次。其中,培育经营管理型农民8000 余人次,技能服务型、专业生产型农民3433 人次;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成员455 人。经考核全部合格,发放了培训合格证书,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

2.1 强化组织领导,促进责任落实。锦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将农民素质提升行动作为“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中,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同时,健全组织体系,市及各项目县(市)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任组长,财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强化监督考核、认定管理,完善运行机制,确保任务落实,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农业农村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的高素质农民培育管理体系。锦州市委还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到市委对县(市)委、县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把高素质农民培训纳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以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落地。

2.2 优选培训对象,合理设置课程。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精筛细选,与相关科室充分酝酿沟通,根据各相关科室需求,围绕锦州市种植、畜牧和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兼顾水产、农机等相关行业,开展防灾减灾、农产品安全、地膜覆盖与回收、动物防疫等技术培训以及农机手培训,由相关科室负责招生,科教科负责组织培训,合理设置课程,提升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2.3 拓展培训模式,满足农民需求。结合全市工作实际,采取线上学习、集中授课、送教下乡、异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培训模式,抓好理论与实操实训对接,强化学员动手操作能力,做到精准施训;同时广泛征求学员意见,适时将大家感兴趣、愿意学、促业务的内容纳入授课范围,实行学员“点题”求教、讲师解疑释惑的教学模式。培训模式的创新,提高了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适应了农民实际需求,有效激发了农民参与培训的动力,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主动性。

2.4 精选培训机构,建设实训基地。锦州市认定了省农经校等两个省级培育基地,同时,锦州市科技研究院、锦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松山生态园等6 家机构、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培训基地,推动建立了产学研联合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科研机构、高职院校优秀师资,推动优化学科设置。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招标机构按程序选择培训机构,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落到实处。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依托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坚持自主申报、县区推荐、专家审核等程序,坚持农业、畜牧、渔业等农业行业全覆盖原则,全市遴选确定了16个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打造了一批“可学可看可训”的实训基地,做给农民看、供着农民学、带着农民干,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 实施全程监管,强化培训保障。由市农广校进行全市培训建档模式设计,将工作方案、培育计划、文件、典型等相关材料,培育对象基本情况,确定培育机构(基地)的相关资料以及培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图文与影像资料等分类归档立卷,建立实时、实事、可查询的培训档案,同时依托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系统,建立覆盖全市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监管平台”,市、县二级管理员可通过手机或电脑实时查看或回看辖区内培训实况,及时反馈、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培训全过程监管,同时强化资金保障,市县培训主管部门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努力取得财政部门支持,优先拨付培训资金,从而保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与延伸跟踪服务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锦州市高素质培育
锦州市第八中学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假如古代也有手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锦州市凌南市民休闲广场设计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