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2024-04-26 14:33李朋兴李红伟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胎生瘿瘤体长

李朋兴 李红伟

(1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国有南山林场 河南 济源 459000; 2 许昌市林业和花木园艺发展中心 河南 许昌 461000)

榆树生长快,适应性强,是山区造林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也是用材林、防护林和次生盐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榆瘿蚜、榆毒蛾、榆绿天蛾这3 种榆树食叶害虫的发生和扩散,会影响榆树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树木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林业生产上需加强虫情监控,争取早发现、早防治,减轻经济损失。

1 榆瘿蚜

1.1 形态特征

1.1.1 卵。卵长形,初为淡黄色,后变黑色或深褐色,有光泽,表面有胶质物。

1.1.2 无翅蚜。无翅蚜分为以下几种:①干母蚜,蚜体长约0.6 mm,黑色,蜕皮后变为绿色,并在榆树叶面上形成长约2 cm,宽约1 cm 的袋状虫瘿。②干雌蚜(干母蚜在虫瘿内形成的无性胎生雌蚜),体长约2 mm,淡黄色或绿色,体上有蜡腺,分泌的蜡质形成放射状绵毛。③侨蚜(由迁移蚜形成的孤雌胎生的雌蚜),是为害植株的主要虫态,椭圆形,橙黄色,爬行能力强。④性蚜(有翅蚜胎生的子代),体长约1 mm,绿色。

1.1.3 有翅蚜。分以下几种:①迁移蚜(由干雌蚜孤雌胎生的雌蚜),体长约3 mm,翅展约5 mm,前翅中脉不分化共4 条,后翅中脉1 条,体灰褐色或灰绿色。②性母蚜(由侨蚜形成的孤雌胎生的雌蚜),体扁平,腹部宽大,体长约3 mm,赤褐色,有蜡质绵毛。

1.2 生活习性。榆瘿蚜以卵在榆树主干和侧枝分杈处的皮缝内越冬。第2 年4 月前后,越冬卵孵化出干母蚜,爬到榆树芽苞、嫩叶上吸食汁液为害。被害部最初出现微红色小斑点,进而在叶的正面形成卵圆形或袋状瘿瘤,瘿瘤呈淡绿色或淡红色。一般1 个瘿瘤内有1 个干母蚜,个别也有2 个以上。干母蚜在瘿瘤内经脱皮后进行孤雌生殖形成干雌蚜。干雌蚜在瘿瘤内孤雌胎生形成迁移蚜。5 ~6 月,迁移蚜从瘿瘤裂口处爬出,飞迁到禾本科植物和杂草上孤雌胎生形成侨蚜,侨蚜很快爬迁到植物的根部为害。6 ~9 月间,侨蚜可大量繁殖,加重为害。10 月,侨蚜孤雌胎生形成性母蚜,性母蚜从植物根部的土缝中爬出,飞回榆树丛中,在榆皮缝中胎生性蚜,性蚜交配后产卵于皮缝中越冬。榆瘿蚜每年完成1 次循环,越冬的寄主主要是榆树,轮换寄主主要有高粱、谷子等禾本科植物和杂草。受榆瘿蚜为害程度的轻重与寄主、轮换寄主的距离远近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离榆树近的农作物地块受害重,反之则轻;林间抚育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地块受害重,反之则轻。另外,在疏松的沙壤土、向阳地、土质瘠薄的岗地发生重。

1.3 防治方法

1.3.1 营林措施。秋末冬前,树干用涂白剂刷涂,杀死树皮缝内越冬虫卵。当发现少量虫害发生时,及时剪掉虫瘿并烧毁。加强林地抚育管护,重点做好杂草清除工作,切断蚜虫轮换侵染的寄主源。尤其是在榆树育苗时,做好苗圃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工作,促进苗木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虫能力。

1.3.2 保护天敌。保护食蚜瓢虫、食蚜蝇、食蚜盲蝽、蜘蛛等天敌,降低虫口密度,减轻该虫危害。

1.3.3 生物防治。用25%苦参碱1000 倍液防治榆瘿蚜。该药剂属植物性杀虫剂,对树体伤害少,也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3.4 化学防治。春季若蚜初孵化时,喷洒80%乐果乳剂1000 倍液、40%氧化乐果40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 倍液,毒杀枝干上的卵和初孵若蚜。根据虫情,可喷药2 ~3 次,每次间隔7 ~10 d;为增加防治效果,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防治晚秋产生的性蚜,可喷施氧化乐果1000 倍液,可同时杀死迁回的越冬虫体,减少次年虫口密度。

2 榆毒蛾

2.1 形态特征。卵椭圆形,灰黄色,外覆灰黑色分泌物,成块状。幼虫体长约30 mm,淡黄色,背线黄色,腹部各节具白色毛瘤。蛹棕黄色,长约15 mm,腹面青灰色,头顶有2 个黑褐色毛束,体被短茸毛。成虫体长约15 mm,翅展约30 mm。体及翅均为纯白色,触角黑色。前翅密生大而粗的鳞毛,翅脉白色,翅顶较圆。足的胫节橙黄色。

2.2 生活习性。每年发生2 代,以幼虫在树皮缝内结茧越冬。翌年4 ~5 月,幼虫开始为害,取食叶肉,残留叶脉,形成孔洞;随着幼虫长大,食量增加,可把叶片整个吃光,尤以早春越冬幼虫为害初萌发的嫩叶最重。6 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叶背或灌木杂草上吐丝连缀化蛹,蛹期约20 d。7 月初成虫羽化,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白天隐蔽于叶背或树丛枝条、杂草丛中,夜晚出来活动;卵多产于枝条或叶片背面,相连成串。9 月上旬出现第2 代成虫,这代幼虫为害至10 月底,后潜伏于树皮缝内越冬。

2.3 防治方法。①营林措施。秋季彻底清除林地内的枯枝落叶,剪除染虫枝叶,集中烧毁,减少虫源。冬末春初,搜寻树皮裂缝,刮除树干上的越冬幼虫。或于9 ~10 月,在树干基部放置草束,诱使幼虫结茧越冬,秋后清除。②黑光灯诱杀。利用该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特点,于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诱杀。③保护天敌。注意保护步甲、螳螂、寄生蝇、寄生蜂、胡蜂、大腿小蜂等天敌,减轻该虫为害。④化学防治。春季幼虫为害初期,喷洒90%敌百虫1000 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 ~1500 倍液防治。

3 榆绿天蛾

3.1 形态特征。卵椭圆形,淡绿色。幼虫鲜绿色,体长约80 mm,体上有白色颗粒,腹部两侧赤褐色。蛹深褐色,长约30 mm。成虫体长约30 mm,翅展约70 mm,翅面粉绿色,胸背黑绿色。前翅前缘顶角有大的三角形淡绿色斑纹1 个,后缘有弧形淡褐色斑纹1 块,后缘基部淡红色。后翅红色,后角有黑绿色斑,外缘淡绿色,翅反面绿色。腹部背面绿色,每节后缘有白色黄纹1 条。触角上面白色,下面褐色。各足腿节淡绿色。

3.2 生活习性。每年发生1 ~2 代,以蛹入土越冬。翌年4 月出现成虫,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雌成虫产卵于叶背面。6 ~8 月是危害盛期。10 月后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3.3 防治方法。①营林措施。冬季翻土,清除林内杂草、杂物,破坏幼虫越冬场所,杀死越冬虫蛹。②人工捕杀。利用幼虫受惊易掉落的习性,人工捕杀树上的幼虫。③保护胡蜂、茧蜂、益鸟等天敌,减轻该虫的危害。④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于6 ~7 月(成虫羽化盛期)放置黑光灯诱杀。⑤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使该虫肠道麻痹,停止取食,破坏肠道内膜,最后因饥饿和败血症而死。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既可保护各种天敌,又可防止污染环境。⑥化学防治。初龄幼虫采用化学防治效果最好,可喷施50%辛硫磷25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 ~3000 倍液等,防治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胎生瘿瘤体长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Intra-set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edical records of thyroid cancer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ZHOU Zhongying
史上最长恐龙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瘿瘤的启示
植物激素在大叶落地生根胎生苗无性繁殖过程中的作用
植物的“胎生”娃
世界
樱桃瘿瘤头蚜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初步研究
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治疗瘿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