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红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4-26 14:33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红色

林 艳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系列重要论述,为高职院校全面深刻认识和理解工匠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摇篮”,它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如何跨越多元文化差异,在培育和践行现代工匠精神的同时,传承好发扬好红色基因,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抓手。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培育融合形成具有红色基因特质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1 红色基因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及融合

1.1 红色基因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红色基因是借用生物遗传学中关于基因的概念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一种生动表达[1]。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根植于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基[2]。坚定的革命信仰是核心,为民服务是宗旨,对党忠诚是根本方向,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其思想源头,不屈的革命精神是其存在的表现形式。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它是一种职业精神,融合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核心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守正创新的精神。红色基因和工匠精神都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体系不同时期的思想坐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1.2 红色基因和工匠精神的融合分析。红色基因蕴含着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意志,与工匠精神所提倡的吃苦耐劳、攻坚克难、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劳动品格相融贯通。红色基因蕴含着爱党爱国、以民为本、忠诚担当的政治智慧和深厚的红色情怀,与工匠精神所彰显的产业报国、客户至上、尊师重教的情怀具有内在契合性。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在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特质上是同条共贯的,在价值追求和育人功能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红色基因传承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有机接轨、深度融合,孕育形成一种更高层次、更具特色、更为先进的价值观念,即红色工匠精神。高职教育以红色力量为指引,融合工匠精神的精髓,才能更具特色、更富有生命力,从而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再向“中国创造”的全面跨越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2 高职院校塑造红色工匠精神的价值

红色工匠精神既具有红色基因蕴含的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征[3],又具有工匠精神彰显的“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的特征[4],它对于呈现高职院校更高层次、更为先进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2.1 有助于构建起育人新格局。多数高职院校在育人体系的构建上要么强调红色文化教育,要么突出工匠精神培育,二者往往是割裂、相互独立的。将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有机融合,形成红色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增强中国文化的底气,还丰富和拓展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外延。红色工匠精神不仅内蕴深厚的人民情怀,还内蕴坚持奋斗、顽强坚毅、执着专注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培养出一批既具有家国情怀又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劳动者。因此,高职院校以红色基因为内核,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工匠精神为指引,从顶层设计、资源建设、课程建设、主题教育等方面开展统筹谋划,可以推动立体化“红色工匠”育人体系的构建,从而形成育人新格局。高职院校塑造红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更是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效途径。

2.2 有助于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中国高职院校正处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新时代,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其所处的历史方位基础上,需立足中国大地走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当前,高职教育正从“层次教育”向“类型教育”,从“规模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如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能工巧匠”是对高职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因此,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彰显职教特色,提升职教自信,需聚焦红色工匠精神的育人价值和德育功能;同时,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也需要依托高职教育这一载体的传承和发展。高职院校塑造红色工匠精神,聚焦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性的现实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形成自觉、自信、自强办学特色和育人新特色的自我需要。

2.3 有助于提升育人新成效。红色工匠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有的红色特质、鲜明的职业性特点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5],其所蕴含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攻坚克难的坚韧意志以及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与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具有内在一致性。高职院校塑造红色工匠精神,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滋养、道德教化、价值引领和实践准则[6],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工作理念,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价值追求;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技能报国”、“技能成才”的职业理想;有利于锤炼大学生持之以恒、专注负责、攻坚克难的优秀品质,培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发扬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引领大学生紧随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完善自身,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3 红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红色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实现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的有效融通,形成科学合理、体系配套的红色工匠精神育人模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年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从聚焦顶层设计、营造红色铸魂环境、优化师资素养三个层面,积极探索红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以回应和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匠精神。

3.1 聚焦顶层设计,提升红色工匠精神培育的系统性。顶层设计的过程就是对学校发展的定位过程、论证过程、取舍过程、矫正过程和预演过程,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可行性、指导性,一个好的顶层设计预示着建设工作已经成功了一半。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顶层设计时,以系统性、可遵循、科学化为原则,立足红土地,突出“红”的特色,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优势,坚持以“弘毅笃行、技精业成”为校训,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红色工匠精神培育体系,为实现“培养一技在手的现代阳光工匠”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支撑。“三位一体”红色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具体而言是指:一是将红色工匠精神融入创办特色学校、特色专业规划方案中,加强与专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同步推进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果,凸显办学特色;二是将红色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职业理想、职业素养、职业责任纳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中,融入育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课程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各个环节,将其作为培育“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红色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内化;三是将红色工匠精神整体融入到教书育人全过程中,形成红色工匠精神与思政课、专业课和学生日常教育相互衔接的有机效应,达到“盐溶于水”的效果。

3.2 营造红色铸魂环境,提升红色工匠精神培育的渗透性。红色基因承载了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不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还是高职院校培养工匠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精神内涵,其内在精髓对红色铸魂环境的营造发挥着引领渗透的重要作用。因此,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抓好“五个融入”铸魂育人工作,营造了红色铸魂浓厚氛围。一是融入课堂教学,做足“红”的文章。打造系列红色校本教材,编写出版《古田会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闽西革命简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闽西红色旅游文化概论》 《匠心培育》等校本教材,把红色校本特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拍摄《古田会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闽西革命简史》慕课。二是融入校园网络,用好“红”的平台。搭建“红色在线学习平台”和“红色交流网络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践行闽西红土地精神。三是融入第二课堂,突出“红”的特色。抓好“三个一”工作,打造一批红色教育长廊等校内外教育基地,“红土地学生艺术团”等一批红土特质学生社团。开展“红土地采风”“重走红军路”“我爱这片土地”等一系列红色现场教学,初步形成感知红土地、热爱红土地、扎根红土地的红色现场教学内容体系。四是融入党建品牌,践行“红”的精神。注重红色基因融入党建工作,着力打造以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为载体的党建工作品牌,提升红色党建工作水平。五是融入课程思政,深化“红”的元素。成立新思想读书社,开展“课程思政”、红色研学活动、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栏等。

3.3 优化师资素养,提升红色工匠精神培育的成效性。大学生红色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塑造离不开师资素养,它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关键,决定着教学育人的成效性。因此,高职院校需着重培育综合性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重视教师培养的先导作用,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多措并举优化师资素养。一是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举全校之力构建起“辅导员—班主任—训导师”三维育人体系,此举是对全校师资素养提升的进一步要求。二是学校尤为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凸显与践行“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胜于专业素养,培育“红色工匠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做好先进典型的挖掘、培养、推介工作。坚持开展评选师德标兵、匠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活动,广泛宣扬师德师风先进事迹,建立良好的师德舆论宣传导向,让“红色工匠型”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学校实施“三双两队”工程,即实施高职称、高学历“双高”工程、校企“专业双带头人”工程、“双师素质”培养工程等,打造“能工巧匠”教师队伍和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培育造就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四是学校鼓励教师通过日常培训、到企业一线挂职等途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把红色工匠精神融入到自身的实践、教学和科研中。

4 结语

“红色工匠”精神因其“红”的精神特质和所具有的主流性、时代性、职业性和传承性等特征,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红色
90后大工匠
红色是什么
工匠风采
红色在哪里?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追忆红色浪漫
工匠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