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竞争力培养视域下的贯通式生涯教育实践

2024-05-06 19:19王晓玉孙丰鑫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3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

王晓玉?孙丰鑫

摘要: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尤为重要。如何对自我、学业、未来等作出合适的生涯选择,是中学生须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尝试从目标定位、多维实施以及立体化评价等角度形成合力,纵向上注重初高大一体化建设,横向上注重跨学科的课程育人,由此实现中学生“贯通式”培养,切实增强学生未来生涯竞争力。

关键词:生涯教育;贯通式培养;学段衔接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3-0057-05

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途径之一。生涯规划教育应当注重整体性、渐进性和协调优化的原则,注重各学段的衔接与递进,在抓牢学业规划主线的基础上,初中阶段的生涯教育应当突出职业价值观的探讨,而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应当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职业与社会现状,找到适合的生涯。

一、贯通式生涯教育的应然价值

贯通式培养生涯教育的外显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目标,例如,“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的重要举措。在高中阶段要落实选科、选考、选专业”[1]。内隐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拓展弥合性社会资本,在学业规划之外,引导学生了解到社会上的各种职业,在真实的体验和系统化研究中拓宽学生的选择面。

值得注意的是,生涯教育不等于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或是德育,生涯是围绕工作者这个角色,多种角色的组合。在具体生涯教育实施上,应当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职业世界,知晓职业世界所需的一般知识和能力,探索高中选考、选课与高校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职业生涯能力,由此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在学科中融入生涯教育,积极开发本学科生涯教育资源,将生涯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形成育人合力。

二、贯通式的生涯教育模式构建

双流中学作为四川省“引领型”普通高中一级示范校、成都市首批“双新”示范校,从调查高中生生涯适应力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入手,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设定以提升学生生涯适应力、落实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聚焦核心目标分设了提高学生生涯关注力、生涯控制力和增强学生生涯好奇心和生涯自信心的四个生涯教育分目标,划分了生涯唤醒、生涯认知、生涯选择和生涯行动四个阶段,依托校内和校外资源两翼、课程和活动两体,师资团队、场馆设备、成长记录和课题研究为支撑的“一核两翼两体四阶四支撑”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三、贯通式生涯教育实施路径

(一)砥志研思,建立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群

双流中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选修课程群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课程结构(见图1)注重基础性,充分体现了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需求。同时,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注重递进性,课程评价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为依据。

1.确立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职业世界,知晓职业世界所需的一般知识和能力,探索高中选考、选课与高校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职业生涯能力。

2.健全生涯規划教育课程建设体系

双流中学依据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立足于双流中学“一核四维多元”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见图2),构建了基础型(必修类)、专业型(选修类)、研究型(选修类)三级课程体系,为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阶梯化的生涯教育课程群(表1)。

(二)剥茧抽丝,引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

聚焦提升学生生涯适应力、落实立德树人核心目标,根据我校的生涯教育模式,学校设计了学生生涯规划成长手册,学生高一入校人手一本。手册将校本通识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体验活动融为一体,每一本手册涵盖了学生高中三年的生涯规划成长过程。生涯成长手册包括认知篇(个人信息、个人资源、家庭资源、自我评估与分析和自我愿景与设计)、规划篇(高一至高三每学期的个人规划与策略和个人评价与分析)、体验篇(家族职业探索、生涯人物访谈、职业见习体验、职业生活设想、寻找职业伙伴)、参考篇(了解职业、大学、专业和生涯书单推荐)四个部分,记录学生高中三年的认知变化、三年的学习规划与成果、生涯课程实践经历,为学生高中生涯规划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有效帮助,为生涯教育实施的过程和结果提供更直观的记录。每学期、每学年在生涯教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我评估和职业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计划包括学习计划、技能提升计划、实习计划、职业探索计划等方面。

(三)多管齐下,探索生涯规划教育多维路径

1.集体指导与个别询导相结合

初中及高一年级侧重生涯唤醒和生涯认知,培养学生的生涯好奇心和关注力,通过生涯通识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生涯,树立生涯愿景和人生目标,并学会认识自我,通过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等进行自我探索,初步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和专业,进而学会如何选科选考;高二年级侧重生涯选择,提升学生的生涯控制力,即对未来职业、大学专业和学业的深入探索,学会树立大学和专业目标;高三年级侧重生涯行动,提升学生的生涯自信心,即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涯责任,进行高考的具体目标管理,进而实现高考成功,为未来的职业目标奠定基础。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涯教育系列集体讲座,又要开展个性化指导,提升学生生涯适应力和选择力。

2.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相凝合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使全校教职工都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并组建以心理辅导专任教师为核心的心理辅导中心生涯规划室优秀教师团队。聘请校外专业人士、优秀校友、部分优秀家长作为生涯规划导师,搜集和宣传成功的生涯规划案例,开展对学生群体的辅导和特殊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通过双向选择,给每个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每位导师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指导工作。学生成长导师既是学生生涯规划导师,又是学生德育导师和学业导师。

3.部门统筹与班主任跟进相配合

双流中学实施部门领导下的年级负责制,组织班主任外出培训学习并回校交流,转变思想观念。组织生涯教育主题班会课大赛,通过此类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拥有梦想的重要性,对自己的未来有初步的展望,思考当下情况并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规划,班主任也可就涉及较多较广的问题,对接生涯发展指导室,开展团体辅导。

4.课程渗透与实践活动相融合

学生成长发展指导中心心理规划室成员认真思考研究本学科未来可选专业、从事职业以及学科前沿等问题,组织部分本学科成员,精心打造进校开学第一课,为其他老师提供范本与参考。积极开发本学科生涯教育资源,准备至少一节特色生涯融合课。积极助推和组织开展学科周活动。

将生涯教育融入学校各类社团活动,组织好学生自主管理、外事接待、校园电视台等常规事务志愿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特色性活动,如毕业成人礼、模拟联合国活动等,创建校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各行各业参观考察,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参观大学、科技馆等,深化学生的职业体验,提高对工作世界和理想大学的认识,增强就业、创业意识。

5.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契合

不断探索新的优化实践路径,进行多样化的职业模拟、招聘模拟比赛等,持续完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和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职业体验。通过整合实现机遇、平台、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不同学力层次学生成长路上的“共进”。深度推进“研-学-用”一体化,进行生涯教育的校本教材开发,开展相关科研课题申报和研究等,助推学校教育科研发展。

6.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整合

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生涯规划室以及“三大中心”“科创中心”进行自我认知、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邀请高校、科研所专家以及各行各业家长精英走进生涯课堂,介绍行业特色,组织学生走进家长所在的企业、医院等,深度体验不同职业;联系对接高校宣传,为学生了解高校信息提供资源。

(四)绘事后素,建立多维立体的生涯规划教育评价体系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及学生的理解性学习理念,双流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评价过程与课程建设、教育过程相融合,评价主体注重家、校、社协同参与,同时借助本校“综评-引领”综合实践活动,定期收集并记录学生的成长手册,制定匹配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成长档案袋,由此,评价成为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体系、改进师生教与学的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手段。

四、突出特色及其相关成果

(一)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健全

系列课程面向初中至高三学生,采用分阶段、递进式讲授。立足于本校“一核四维多元”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构建了基础型、专业型、研究型三级课程体系,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层级、不同内容的生涯教育课程打造了课程超市,形成了校本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群,学生需求覆盖率高达100%,为每位学生制定具有个人特色的培养发展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完整的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长处。

(二)项目班生涯规划教育硕果累累

我校为全国航空特色学校、成都市拔尖创新人才(飞行类人才)早期培养办学特色突出学校,空天创新基地项目班、数学强基实验班学生生涯规划成果显著。项目班打通高中与大学之间的培养链条,在贯通培养中抢占先机的同时,打通了兴趣与学习之间的成长链条,在职业生涯中厚植根基。区分基础理论人才、数理类人才、结构设计人才、飞行员人才等不同的人才种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有明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制度,如培养方案、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输送符合航空航天市场的高质量人才。

(三)校本场馆育人业绩突出

通过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生涯规划室和“三大中心”及“科创中心”的通力合作,有效开展学校生涯教育。天文实验中心,设有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宇宙行星秤、天体星象仪、折反射天文望远镜与高清数字天象球幕放映仪等设备,可以开展天文教育、科普宣传、星空拍摄等活动;航空航天模拟中心由真实舱室、仿真仪器、操作台等设备组成,能够开展航空航天科普教育、模拟飞行、航天器控制等活動。该中心集合学校优秀的教师队伍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全校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航天航空课程,满足学生生涯规划发展需要;学生发展中心设有学生发展指导室、个体咨询室、宣泄室与虚拟体验室等,借助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软硬件设施,拓展全校学生生活、学习与生涯辅导,提供个体或团体咨询、测评实施、社团活动体验及各种信息服务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航空航天模拟中心建设为例,基于校内资源整合,在学生层面,打造“航空航天科普+选修课程+社团竞赛+专业报考”系统,支持学生全面素养的形成;在学校层面,支持学校特色办学,为开展航天六年一贯制实验班、航空飞行员班提供基础条件;在社会层面,配合双流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现代化国际空港都市区的区域发展目标。

(四)家、校、社共育合力显著

我校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邀请高校、科研所专家以及各行各业家长精英走进生涯课堂,介绍行业特色,组织学生走进家长所在的企业、医院等,深度体验不同职业。同时借助社区及紫东阁航空航天实践基地等开展职业生涯体验活动。例如,学校打造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社会服务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以及劳动技能课程为主题的对外开放的综合实践课程34门。近年来,学校开展了送课程进社区活动10余次,如“创客”空间课程、空间科学实验主题课程等进入紫东阁社区、云华社区,实现了家校社区合力深度共育。

(五)校本活动育人特色突出

开展两类生涯规划体验课程活动,推动生涯教育有效落实。

首先,生涯规划活动从学生初中阶段奠基,从高一入学开始布局,围绕大学专业认知和选择在每个年级开展专业体验活动,例如,通过游学深入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进行专业体验;鼓励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扮演“引路人”的重要角色;让大学生进行专业引路,每年开学前或学期末邀请在大学就读的学长回来进行专业分享。引导学生在明晰职业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专业的实践体验活动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专业方向,形成生涯规划整体方向和策略,提升生涯选择和决策能力,树立生涯自信心。

其次,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深度推进“综评-引领”,每天17:20~18:00为各班级固定展示时间,“化评价为学习,以评价促发展”,为学生搭建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能力和素养,规划自我学业生涯、进行未来职业规划;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能四个方面,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落实学生生涯教育。

最后,充分利用各班的家长资源开设“真人图书馆”不同类型职业分享活动、寒暑假的职业体验活动、企业进校园招聘宣讲和模拟招聘会、生涯规划大赛等,利用紫东阁社区航空航天中心、双流区图书馆等社会资源来保障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在丰富的职业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涯控制力和自信心,进而学会学业规划,学会科学选考和选科。

生涯教育是一个不断深化学校教育理念及学生生涯竞争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依靠多元要素构建及家校社共同参与给予支持和保障的过程。立足于学生生涯竞争培养,双流中学整合家校社资源,依托校内场馆及社会资源,将贯通式生涯教育向纵深拓展,推进各学段理念、课程、教学法、评价一体化,将生涯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当中,在区域内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而如何更好发挥贯通式生涯教育的教育效能,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杨玉春,王新波,程忠智.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生涯规划指导[J].教育学报,2020,16(1):119.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生涯教育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韩国《第二次生涯教育五年基本计划》述评
海岛初中生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中学生生涯教育初探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高一学生生涯成熟现状调查及其对生涯教育的启发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生涯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