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MBA教学比较

2001-09-15 08:45刘本玉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1年1期
关键词:案例软件教材

刘本玉

我国的MBA教育起步较晚,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商学院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本文拟就中外MBA在教学上的差距做一比较分析,以期尽快提高我国的MBA教育质量。

1.师资力量。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MBA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学历和学术水平(如英国沃里克商学院95%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4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同时还有许多世界级的专家),而且他们中不少人有在政府或企业供职的经历,与政府和企业界有着良好的关系,或本身即是企业顾问或董事,因而在教学中能把握MBA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国内的MBA教师虽然一般也都具备高级职称,其专业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并不亚于西方发达国家MBA教师,但他们大多是兼职教师,多数没有受过MBA教育,或对MBA的教学要求及特点不甚了解,基本上沿用原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际上等于多上一门研究生课程;而MBA教育并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教育,它不是一种学术性的训练,而是一种职业化的训练,贯穿MBA教育氛围的不是陶冶性情的人文学术趣味,而是急切的商业化的实用需求,学生学习的是管理,而非管理学。因此,我国的MBA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从注重理论概念的灌输为主转向注重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另一方面,建立一批高质量的专职MBA师资队伍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教学强度。西方发达国家MBA教师每学期都得重新准备教案,不断收集专业报刊杂志中涉及本课程教学的最新内容,几乎每次上课都要分发补充最新的教学资料。同时,教师还特别注意追踪收集有关案例教学资料,这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国内MBA教师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多大改变,而且几乎不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如预习相关教材,分析指定案例,完成小组项目,课堂提问等)。西方发达国家MBA教育则具有课程容量大、强度高的特点,一门专业课的学习,既要学习教师的一揽子教学资料,又要阅读若干本指定的参考书,分析大量篇幅长达十几页的案例,还要经常性地浏览专业报刊杂志,学生自学及作业时间与教师讲课的时间之比一般要大于3,有些课竟高达5至6。同时,由于许多考试都要用到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考试方式大多是开卷,这种考试工作量相当大,出的问题都很活,实用性强,一般没有标准答案,一次考试往往要用近3天的时间。这种高强度的自学及练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而国内MBA学员大多以在职学习为主,心挂两头,既要兼顾学习,又要兼顾工作,而且往往以后者为重,仅凭课堂上的一点点时间,谈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这样说,即使教师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学员也很少有时间能去认真完成。因而,一方面教师要增加精力的投入,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学员集中脱产一段时间用于强化学习。

3.教材。西方发达国家MBA课程大多有最新的教材及与配套的软件,大多数教材各章都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网址。由于每门课都有最新的教材,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知识并能了解有关的发展前沿,还能够用配套软件进行大量的面向实际问题的练习,使学以致用。国内的状况是,各试点院校都自行组织力量编写了一些MBA教学用书,但各校的情况差别很大,教材的采用上随意性大,不系统、不规范。严格说,国内目前尚少一整套具有特色的较高质量的教材及配套教学资料,如教师用书、学习指导书、案例、参考读物等。为确保MBA的教学质量,国家应尽快将MBA的教材体系完善起来,精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作为MBA教育的指定教材。目前较多的问题是缺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现在许多教学案例都是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案例,案例虽好,但有的离中国企业现实太远,教师和学生分析起来较困难,其借鉴作用被大大削弱了。因此,应组织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国内案例的收集、编写工作,形成大的案例中心,组织案例库,使案例的收集、编写、使用、交流走上规范化和良性循环的道路。

4.运用IT。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国际竞争异常激烈,可以说,今天的企业环境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而这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即为信息技术。西方发达国家工商管理学院都强烈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MBA项目的影响。在重新设计MBA课程内容以及用信息技术作为实现改革的工具等方面,工商学院站在了响应这些由信息技术而带来的各种变化的最前沿。IT使MBA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学习形式都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实际上,IT与MBA培养过程的整个环节密不可分。MBA许多课程的第一讲大多介绍如何使用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学软件。而有些课程,如统计和运筹管理课的重要内容是课堂讲授如何用统计学与运筹学软件来解决管理的实际问题。在讲课方式上,投影仪、电影、录象、计算机以及卫星等多种教学形式已基本取代了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善了教学效果。学生日常的学习及作业也离不开计算机及课程软件,许多教科书都带有相应的软件。学生递交作业和考卷以及答疑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来进行。学生还可以从教科书及教学大纲里查到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网址,使学生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料,并扩大知识面。在我国,IT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IT在我国的发展,IT贯穿于MBA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应该是指日可待的。

5.教学方式。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联系企业实际开展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他们面向实际部门,采用角色扮演、商业竞争、案例研究、小组活动、行动学习、研讨班、计算机模拟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式都是从联系实业界的问题开展的,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由于培养工作做到了学用一致,联系实际,因而学生一毕业便能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作者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生(长春130012)

责任编辑:向欣

猜你喜欢
案例软件教材
教材精读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有趣的识花软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