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体系的探索

2002-04-27 08:33孙金荣杜传家
人民教育 2002年1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课堂教学

孙金荣 杜传家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课程、课堂的教育改革,旨在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搭建基本素质平台。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建立科学的课堂设置体系。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潜能、形成和发展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主渠道。科学地设置课堂内容,并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台,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和空间。因此我们根据现代教育目标,构建了多元化的素质教育课堂体系,包括教学课堂、活动课堂、隐性课堂和社会课堂等4种模式。

1.教学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在教学课堂上,我们构筑了由“教师基本素质建设、课堂渗透素质教育、主导教法研究、主体学法导引、教学手段创新”组成的课堂教学五个扳块。一方面严格规范教师教的过程,切实落实“备、教、改、导、练、考、评、结”八大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规范学生学的过程,严格遵循“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阶段复习、考试、总结”等八大程序。强化教法研宄,注重学法导引,坚持教育科研,实现课堂教学的八大转变:在教学思想上,由传统的人才观、质量观向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素质方面转变:在教学目标上,由偏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培养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方面转变;在教和学的关系上,由侧重主导与教法,向重视主体与学法(导学)方面转变;在学生潜能开发上,由偏重智力开发,向注重情商开发方丽转变;在教学手段上,由常规教学手段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面转变;在教研活动上,由简单的教研四统一(统一时间、进度、资料、要求),向科研的深度方面转变:在教学评价与管理上,由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与管理方面转变;在教学劳动分配上,由偏重教学工作量向注重工作质的劳动分配方面转变。从而使教师摆脱了常规教学的束缚,学生也在具有目标性、主体性、和谐性、差异性、全面性、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增长能力。

2.活动课堂让学生学会自控,自由发展。

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情商和自我教育能力,我们广辟活动课堂,从实际出发,以4大类、41个子项为内容构成了活动课堂教学。4太类包括兴趣活动、德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及自我教育活动。

兴趣活动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选择参加微机、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科技、摄影、文学社、电器维修和花卉栽培等活动:由学校教务处落实教师、教材、计划和课时,并同必修课和选修课一样进行严格的评教,统计评价结果与分配挂钩。德育活动课由政教处组织实施30项活动。心理教育活动课我们根据高中生心理特征,成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自编 《心理教育》教材,建立了 吣理咨询卡”及信箱,开展心理教育讲座、心理问眷调查。作为自我教育的青年志愿者“爱心服务社”活动,于2002年6月被中央电视台录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专题片中。

3.隐性课堂让学生学会做人,和谐发展。

隐性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特殊教育形式,它产生的影响力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正园如此,我们十分注重隐性课堂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由 “形象育人、文化氛围、卫生环境、“三风建设、制度管理”等五个板块构成的隐性课堂。

形象育人主要是用英模形象、导师形象、身边的榜样形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对校园文化氛围的创造与优化,我们有效利用和开发学校中现有文化资源。比如,各班定班训、班歌,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语,精心设计布置班级板报,让学生在优化的环境中学会做人。

4.社会课堂让学生学会创造,全面发展。

为创设“学校、家庭、社会”区域育人环境,我们以“劳动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教育”四个板块构成了社会课堂。尤其是劳动教育,我们建劳动基地,辟劳技实验室,引导学生美化“小天地”(寝室内务整理),装扮“大环境”(校园卫生环境).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校园管理校校行”活动中,我校内务整理工作被制成集锦片在全市播放。

以上四块课堂模式的建立,实现了教学阵地由单一的教学课堂向多元化教学课堂的重大变革,为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提供了良好载体。

二、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形成了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四个线型模式,即以隐性教育为基本点,以心理教育为切入点,以情商开发为着力点,以科学、人文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1.以隐性教育为基本点,塑造学生文明向上的人格品质。

要打造学生的全面素质,塑造学生人格品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隐性教育的渗透。第一,营造文明向上的学习氛围;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比如,教师以端庄大方的仪表,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的工作态度,丰富、文明且富于感染力的语言,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以公平待人的印象等,用这些在教学课堂中看似平淡的细微之处去影响和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无声、平淡中感受教师的品质,长此以往便会转化成为自觉的行为,终身受益。

2.以心理教育为切入点,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是迎接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学会揣摸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信息,有效地调节学生心理。二是学会剖析学生的心理层次,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心态投入学习,积极面对生活。三是学会发现掌握学生心理病态,及时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3.以情商教育為着力点,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

人的心理主要包括智、情、意三个方面,情绪和情感是伴随着认知活动和意志行为而出现的。积极、良好、健康的情感在课堂上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情绪商数的开发。一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道德、审美教育,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注重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学语言要生动和具有感染力;其次,要尊重学生,以情动心,使他们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体验。三是善于利用自然情境和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四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教学的台阶降到学生能跨上的层次,平等待生,面向全体,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与自尊。

4.以科学、人文知识教育为中心点,为学生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

科学、人文知识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牢牢把握科学、人文知识教育这一中心点,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第一,科学传授知识,要求教师实现课堂教学五个转变: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变满堂灌教学方式为启发探究式;变外力强迫式为内在诱导思维式{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或互动作用的教学方式;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式。第二,注重学法导引。指导学生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将知识“分类一归纳一整理一系统化”;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科学安排、合理利用时间,劳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第三,开启学生思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为重要目标,注重学生集束型思维和发散型思维的训练。第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教育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习知识,探求真理,增强主动性,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它是具有民主性、终身性、全面性的教育。因而,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四个线型模式的启动,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使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逐步变成了现实。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心理课堂教学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心理小测试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