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活教育”目的论的启迪

2002-04-27 08:33陈虹
人民教育 2002年12期
关键词:活教育陈鹤琴目的论

陈虹

“活教育”口号的明确提出和理论框架的形成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当时,陈鹤琴先生在江西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开始较系统地实施“活教育”实验,意在‘要把那种死气沉沉的腐化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话泼的、有生气的教育”。陈鹤琴希望“活教育” “能成熟为一个适应时代需要、符合民族精神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希望它能从理论走入实践,更希望它能由一隅一地之试验,发展而为普遍的推行”。

“活教育”的目的论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说: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都是过着社会生活,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既然如此,人就必定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关系,怎么使这个关系正确而完整地建立起来,以通过这个关系参与共同生活,通力台作以谋控制自然、改进社会,使个人及全人类得到幸福,便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所以活教育要讲做人,应当努力来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求得社会进步、人类的发展。

陈鹤琴从一般到具体三个不同的层次论述了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人”是指做一般意义上的人,作为一般的人,他必须具有爱心、同情、公正、助人、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能运用思想、具有社会技能等,他还强调了必须塑造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习惯(他认为良好的习惯是“建筑健全人格的基础”)。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第二个层次目标: “做中国人。”他说:吟天我们生长在中国,是一个中国人,做一个中国人与一个别的国家的人不同。”生活地这同一国度里的人共同拥有长期光荣的历史,生长在同一块国土上,命运息息相关。做一个中国人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意味着要爱自己光荣的历史,爱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爱与自己有同样命运的同胞。拥有这份共同情感的人们,应该团结起来,“尽力来提高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并“为同一个目标,即为自己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努力”。馓中国人”体现了“活教育”目的论的民族性特征。

为了进一步体现时代的精神,陈鹤琴又提出了第三层次的目标:做现代中国人。”他指出:“中国还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遇,人民生活的艰苦,有如水深火热,但亦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人都负荷了一个历史任务,那便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争取民族独立,对内肃清封建残余,建树科学民主,这便是中国人当前的生活内容与意向,而 “活教育就是要求做这样的中国人——现代的中国人。”出于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基础上对国民素质进行更新改造,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陈鹤琴又提出了做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1941年,他在 《松林中的幼师》一文中提出做现代中国人必须“具有健全的身体、自动的能力、创造的思想、生产的技术、服务的精神”。1944年,他在对国民素质情况和现实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更明确地提出了现代中國人应具有的五个条件,并做了具体阐述。五个条件是:一“要有健全的身体”。其中特别提出要切实地变注重心的教育为身心并重的教育。他认为保证健康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培养运动技能。二“要有建设的能力”。要致力于培养人们的建设观念和建设能力,体会到建设的艰难,树立建设而非破坏的观念。三“要有创造的能力”。他认为中华民族原本是富有创造力的民族,只是到封建社会后期,由于受极端专制的封建制度和以科举为中心的教育制度的束缚,思想不自由,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养成了因循苟且的习惯。 “活教育”应注意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诱导儿童本性中潜藏着的创造能力,四“要能够合作”。他针对国民性在近代表现出缺乏合作之弱点,提出要训练儿童从小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能够牺牲小我以成全大我,牺牲一己之个体以成全国家民族之全体。要在民主的前提下,依靠教育达到个体对全体的认同。五“要服务”。 “活教育”要让儿童从小树立具有为人类服务、为社会造福的人生观。他说:“如果我们训练儿童熟读各种知识和技能,有健全的身心,可是不能做有益公众的事情,不知服务、帮助人,这种教育就可以说是全无意义,不但对社会无益,或许是有害的。人原是利己的,但如何养成一种崇高的德性,这就是教育的目的,也就使人与动物有所区别。人如果不知道助人、为大众服务,那就一定变成自私自利,只知有我不知有他的市侩,与禽兽也就相去不远了。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多的人,一旦得志,也会卖国祸民。如果人人如此,民族的生存极堪忧虑,国家的前途也万分危险。”他认为合作的精神是人类之所以战胜万物的根本要素,是人类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

“活教育”的目的论是随着形势和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1948年,在中华民族苦难和曙光交织、民主运动高涨的时刻,主持上海幼专、女师的陈鹤琴,思想又起了飞跃,将“活教育”目标作了发展。增加了做现代世界人”的表述,实际上使目的论增加了面向世界的层次。其理论内涵因此得以丰富和发展。他说:“中国是世界的一环,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他不但要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质,他还要了解世界的潮流。他不但要为中国的民主独立而努力,他还要为世界和平而奋斗”。他说,“现代世界人”的条件是:一爱国家,二爱人类,三爱真理。井对此作了具体阐述。在“现代中国人”所应具备的条件中,此时他又增加了“要有世界的眼光”一条。这是指一种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思想视野,着眼于对自然、社会、人类的广泛接触和了解,甚至还包括与世界相联系的远大理想、宽阔的胸怀和恢宏的气度。他说:“有世界的眼光,才能做一个世界人。”他提出的“现代中国人”是要求做一个身体心理健康、有创造能力、有服务精神、有合作态度并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即具有中国现代化素质的新人。

“活教育”在师范学校实验的同时也在幼儿园、小学进行实验,并且与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目的论这一总的目标体系下,根据不同对象又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具体目标。例如,针对师范生这一特定对象,他提出“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四业”目标。又如,在上海幼专、女师,他提出培养优良师资实验及进行“活教育”总的教育宗旨,从七个方面对师范生进行训练:1.锻炼强健身体;2.陶冶道德品格;3.培育民族文化;4.充实科学技能:5.养成勤劳习惯;6.启发研究儿童教育之兴趣:7。培养终身服务教育之精神。他说: “师范生将来出去服务,不但要做儿童的导师,而且还要做民众的导师,不但要谋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还要谋社会教育的推进。”因此,必须加强“人格、学识、技能、服务种种的修养”。 他们要教国民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必先要养成他们自己是现代中国人的模范”。

“活教育”当然也存在着不足,但是就目的论而言,我认为是相当成熟的,符合教育目标确定的要求,对于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活教育陈鹤琴目的论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单元教育课程与陈鹤琴关系探析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