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国家课程功能下的新语文课程建设

2006-11-24 13:36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母语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夏 智

最近在《语文建设》2006年第3期上读到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的一篇文章——《新课程的当务之急》,感觉到王尚文教授又“急”了。尽管王尚文教授表示“由于教育问题往往不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问题”,但依然是担心“语文新课程下一步怎么走”。他在为今天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中“泛语文”和“非语文”现象而着急。我听过王教授的报告,也看过王教授的一些文章,确实感到王教授是一个喜欢“急”的人。我想王教授和其他关心我国语文课程建设的人士一样,真的在为今天语文教学现状的不如人意而着急。可他们的“急”,也值得我们依然站在讲台上的语文老师们深思。 不可否认,王教授是一位热心的教授。他在认认真真的维护着国家语文课程建设;他在认认真真维护语文的课堂地位;他也在认认真真维护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权威。当国家语文课程建设有问题时,当今天的语文课堂产生危机时,当今天的语文老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时,王教授站了出来,他在大声斥责着今天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中“泛语文”和“非语文”现象,他认为在2005年沪港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的论坛上唯一值得他表扬的是一个老师在语文课堂上一个标点的讲解很精彩。 看看王教授的文章,听听王教授的讲座,于是我有产生了这样一些疑问:一是国家课程的性质和功能是什么?语文课程在国家课程建设中究竟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和作用?二是语文课程有没有它特殊的时代性?在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都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能否背离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简单把语文课程当作其他自然学科一样也当作知识来传授(当然其他自然学科也不是在简单传授学科知识)?三是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该怎样去面对新的历史时期的学生?四是新时期国人的语文水平该怎样去判断和衡量?五是国人的母语水平究竟有多少是语文课程和语文课堂培养的?六是即使按照王教授的国人语文水平下降的观点,国人的语文水平下降了,语文课堂和语文老师又怎样去做弥补工作? 一下子向王教授提出这么多问题,很不礼貌,可反观文革后近30年中国语文走过的路子,有很多问题的确需要我们反思。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改革往往走在其他学科改革的前列,以致于让国人感到语文是嬗变的课程。而语文课程改革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哪一次不是得到专家们的认可?又哪一次不是我们的专家们在后面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呢?即使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走到今天令专家们担心的地步,我们那些专家能推卸责任吗?讲标点、讲语法的语文课堂教学被专家们否定了,于是大家大讲特讲人文。现在讲人文又被斥责为“泛语文”和“非语文”,究其原因是我们这些站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没有主心骨,东风吹着往西面倒,西风吹着往东面倒。可老师又有什么办法,不改革,你甚至连职称也评不上。这样看来还是在第一线的老师最可怜了,语文教育发展到今天,他们甚至不知道在讲台上该怎么站着。 在这里恕我斗胆,我认为新时期语文课程建设,只要把它定位为国家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它能担负起培养人的重任,它能承载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选择和建设民族文化就可以,我们无须在语文课程的概念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上争来争去。我这里说的培养人,并非是培养“才”,我们没有必要从“才”的高度去看待新时期国家语文课程建设。我们的课堂语文教学只要能让国人热爱母语,能基本运用母语,也就是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说实话,由于一些看似合理的课程要求和课堂教学形式的要求,我们的学生已经不喜爱他们的母语了,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我们要关注的、要“急”的,是我们怎样将对国语不感兴趣的学生带回到他们喜欢的语文课程之中去。我们今天的语文课程建设也好,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也好,包括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评价,都在人为的制造障碍,今天这个好,明天那个不对,对语文课程和语文课堂教学及学生的语文学习衡量和判定的想当然,使我们今天的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堂教学包括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很多问题。人的教育需要回归符合教育规律、心理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自然,母语教育和接受母语教育也应该回归符合教育规律、心理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自然。这“自然”是语文时代的要求,也是国家、民族教育发展状态的要求。可我们能有几个人在自然的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堂面前,能不说三道四?——我们的专家喜欢用个人的一个时期的喜好去左右我们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 我非常尊重王尚文教授,2005年在沪港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的论坛上,再见到王教授时,看到他的花白的头发,我知道这里有他为国家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而添的。可正如宋代词人蒋捷所说的那样:“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岁月无情的雕琢着每一个人,也在摧残着每一个人,我们在祝福专家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希望我们的专家们多一点语文课程建设的发展的思考,正如王教授自己说的那样,语文课程建设“千万不能往回走”!走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符合教育规律发展的自然之路应该是我们新时期新课程的当务之急。

(夏智上海市杨思中学)

猜你喜欢
母语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母语
母语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